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历年课题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专家点评开题报告之一(田慧生) 2013-05-02 16:28:31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这个课题有无可取代的价值
 

    田慧生研究员肯定这个课题非常有意义。“十五”期间的研究为现在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次的题目定为新课改与校园文学的研究,比“十五”课题又深化了一步。最有价值的是紧紧抓住了校园文学这样一个主题,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专门进行研究,有无可取代的价值。
    他说,这个题目的确定,符合当前素质教育推进的需要,特别是作为校园文学指向于学生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提高的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整个推进过程中,它会为中小学甚至包括大学素质教育的落实,找到一个非常好的落脚点。
    田慧生研究员着重就这一点展开了阐述。他说,素质教育搞了这些年,中间反复很大。这两年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素质教育热。之所以有很多反复,很大的问题是始终没有找到或者没有很好地解决在教育实践中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抓住校园文学这样一个重大的活动,这样一个重要的主题,认真地去研究,一定会在这方面为学生的文学素养(以这个为切入点)、人文素养(这是扩展)以至学生的整体发展都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这个课题很有价值。
    另外,从整个中小学的教育改革创新方面来讲,抓住校园文学这样一个主题,它也是有独特价值的。这些年来中小学各科教学改革过程中受到社会最普遍关注的或者说问题最明显的,语文学科应该首当其冲。曾经在若干年前《北京文学》发表了语文忧思录的三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中小学中,只靠单一的语文课程,一年靠这两本教材,能不能达到学生整个文学素质文学素养的提高,人们发出许多质疑。况且在教材的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方面,过去有许多问题。再加上应试导向,使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从校园文学角度来作探讨,除了它会推进校园文学活动本身之外,也会为中小学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从种种方面来看,这个课题很有价值。开展这样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田慧生副所长认为课题的开题报告,从对校园文学的基本界定,到后期要实施的设计,整个思路比较清楚,对于整个活动的内容、分解的一些子课题,大体上表示赞同,还是抓住了几个主要问题。上一期他们的活动,吸引了全国不少地区和学校参加,这次看到全国各地又来了不少志愿兵来参与这个课题,反映出了这个课题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
    接着他对课题研究提出了两个建议。一个是研究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校园文学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学的关系。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如何看待校园文学这样一个活动、这样一个现象,校园文学如何定位,校园文学与现有的中小学包括大学的语文教育、语文教学的关系如何处理,会直接关系到课题可持续的开展。我觉得两者之间既有很大的密切的关系,同时又有各自区别的特征。校园文学从性质上说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属于语文、文学、涉及到大的语文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而现有的语文教育、语文教学是立足于必修的学生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两者之间由于定位不同,它的性质、开展方式、它指向的目标、它的重点就会有大的不同,一方面要看到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校园文学广泛的开展,一定会为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推进,提供重要的支撑,但是另一方面这两者之间进行的活动的规范不一样,语文教育教学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课程,从课程定位上说是传统学科类课程,它整个课程内容的编排有它的程序,它自己的一套逻辑,这次新课改要作变动,作创新,但是大体上它几百年形成的固有的语文学科的逻辑,一下子也很难作革命性的彻底性的改变。而且从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体系上来说有一定规律性。但是这里面又有很多弊端,这就是很多年大家不断批评语文教育,反映出来很多问题,但一方面讲,可能也是对语文教育语文教学赋予了过多的一些东西,对这门课程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让它都要承担很多的使命和责任,恐怕也不现实。
    我们过去恰恰只盯着这门课程,忘记了我们在课程之外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字的、语文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这方面的发展,如果我们现在把这些活动和课程能够很好地联系结合在一起,其实有些问题可以解决。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个课题时,第一个绕不开这个关系。同时又不能反过来拿现在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规范要求校园文学。所以你们提出三大研究任务,其中有个“校园文学教学”,这一点我觉得特别应该谨慎。校园文学,它的教学是什么,校园文学要不要把过去已有的教学规范移植过来,来规范它,这一点是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如果从广义上讲包括了现有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那么校园文学教学还是存在的,如果我们界定得要狭义一些,不包括这一部分,那么在校园文学教学这样概念上的提法上就要特别慎重,否则可能要把教学的概念泛化以后,拿这个东西来规范,我觉得校园文学可能就会被窒息。
    校园文学定位定清楚以后,一定要根据校园文学这样一种实践活动的特点来推进它,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第二,要考虑到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的关系,如果同意校园文学是一个大的概念,也包括了现有的课程和课堂中的文学作品的话,那就更应该关注在大的校园文学框架之下,如何处理好学生在广义的校园文学活动中他所进行的课内的文学学习和课外的文学生活的关系,这是在校园文学理论研究中必须界定清楚的。在这两个关系之下,就要突出校园文学自身——我这里说的是相对狭义的,课堂教学之外,现在一般意义上认同的,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文学的阅读、鉴赏、交流的活动——定位为语文或文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几个特点:
    一个就是它的综合性,就是这类活动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文学也是广义的文学,文学的各种题材,各种类型的内容都充分地反映到校园文学中来,从它的内容上涉及的各方面因素上是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上都是综合性的,这就和课堂语文教学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课堂语文教学因为有固定的一套教学体系、教学规范的要求,教学内容的严格的逻辑体系的规定,任何一个环节缺少了,它就不能接续起来,但是校园文学不会受到这样的影响,也就是说所谓的学科的逻辑结构、逻辑性的规定、严格的教学规范,在这里不存在,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对文学的现实需要,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综合性的活动。这一点界限不像学科教学那样鲜明,那样严格,是一种无界限、无边界的。
    第二点是鲜明的实践性,它是基于学生的文学、语言、应用、实践、创作基础上的活动,或者说它是一种“做中学”的活动,校园文学的这种学习,跟课堂的学习不一样,课堂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在一种非常系统的、结构性的学习基础上,接受相关的一些语言知识,达到一定的具体目标,作为校园文学活动,它完全是基于学生的自身实践,如果这种活动没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文学的活动、语言的活动,就没有达到它的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一定是通过学生做,这种做就会有文学本身的各种方式,从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上让学生有广泛的文学阅读,创作是这个基础上自然的结果。宁愿把阅读的范围尽量地扩大,文学的阅读就是文学的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
     第三个是关注它的开放性,校园文学活动是开放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生活、学生实践中的,同时也是文学领域里最鲜活、最生动、与孩子的生活最大限度贴近的一些内容,语文教材编写因为有一套教材的逻辑结构、教材选编的规则在里头,有时社会上及时的一些文学作品很难纳入进来,或者这个时期出现的文学现象,不能很快进入教材里面,校园文学活动恰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可以把最及时的或者教材难以容纳,由学生广泛地选取,所以从内容体系上完全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
    第四点,就是这个活动它强调自主性,校园文学的主体、主人一定是学生,也就是要真正把活动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新课改提倡的几大课改目标,里面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提出来,客观地讲,由于我们传统沿袭下来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它既定的这样一套内在要求和规范,与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之间,有天然的内在矛盾,所以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学习中自主性的学习的实现,从来都是有限度的,现在我们可以把目标定得很高,我们讲自主学习,主体教育呀,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它讲得很好,但是在现实中,这套体系与学生的学习有天然的距离,这个问题的解决只能是渐进的,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但是在校园文学活动这种体制中,它一定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正是有了这样一些特点,长期以来,校园文学活动,我们把它划分在校园里面,有一种显性的组织形式、活动结构在里面,我们把它这样看,其实校园文学活动很多是在家里面,我们小时候大量的书是躺在被窝里面在家里面看,校园里面也要看,但是校园里面的时间有限,如果从这一点上把校园文学活动看成更广泛的活动更好,就是让学生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融合在一起,把广义上的校园文学活动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中,加以规范引导、鼓励支持,这样我们的活动就更跨近学生的需要,不把它限定得过死。
    最后,他预祝课题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更好的成果。
(根据录音整理摘录,未经本人审阅)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开题报告(提纲)
下一篇:专家点评开题报告之二(傅国亮)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