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考试资料 > 初中语文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青海省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考试 2013-05-14 10:11:20  发布者:phpcms  来源:摘自网络

青海省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用蓝色或黑色笔答题
          2.沉着冷静认真作答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展示(2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簌簌sù     赋闲fù     迂腐yū    颓唐tuí    奔丧sāng
B.陨落yǔn    脸颊xiá    鄙视bǐ    叱骂chì    隘口 ài
C.鼾息hān    忸怩ní     荆棘jí    凌侮rú     官衔xián
D.作揖yī     间进jiàn   期年qī    窥镜kuī    狞笑níng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安祥      枯燥      上座率      绵里藏针
B.文身      青睐      舶来品      指手画脚
C.沧海      猩红      名信片      引经据典
D.懒惰      懈怠      淘宝网      再接再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考公务员热”折射出人们求稳怕苦、不敢创业的心态,长此以往,这种“铁饭碗”心态将会对国家的高端工业化发展进程产生消极影响。
B.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否则就不能保障国家旷日持久的安定与和谐。
C. 姜昆上了28年春晚,最大的感受是:参加春晚,节目一次次地被审查,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那个难受劲儿,让人真有点儿烦!
D.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甚至出国旅游等恶劣行径,中央再三令行禁止,但有些领导干部就是听不进去,照样我行我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历经30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5. 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极力渲染冰天雪地、乌云凝固、坚冰纵横千里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4)漫步古诗苑:这里有蕴涵深刻的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___         __ ”;这里有建功立业的豪情:“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这里有浪迹天涯时无尽的愁思:“夕阳西下,___        ____”。而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则抒发了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的共同感受,引人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6)而现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6.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桃花源记》是一篇“诗序”,作者描写了自己拜访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的经历,表现陶渊明的政治理想,也表现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B《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写于作者贬放邓州之际,本文包含的“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在今天仍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
C《醉翁亭记》描写滁州山间朝暮变化与四时景色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乐,表现其“与民同乐”的思想,也侧面表现了作者治理滁州的政绩。
D《湖心亭看雪》一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湖心亭写“我”的所见所感,表面写景,实则寄托作者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和故国之思。
7.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童年”“风筝”“天空”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文字,描绘一个画面。(词语顺序可以颠倒,不少于50字)(4分)


                   

                   

                   

                   
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7分)
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8.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1分)

9.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两项。(1分)

10.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2分)

11.一个时期以来,广播电视上节目频频出现。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3分)
                                                                              
三、古诗文阅读能力展示(1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3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2.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1分)

13.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9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________                (2)往来翕忽________
(3)下见小潭________             (4)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
1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1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乃去
C.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邪?     D.以其境过清   属予作文以记之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7.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双琴祭》,完成18—20题。(11分)
双琴祭      梁晓声
(1)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2)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3)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
(4)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
(5)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6)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7)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8)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9)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10)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
(11)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12)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竞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13)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14)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15)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
(16)他那一把琴被按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17)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
(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18.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老制琴师的儿子为实现父亲遗愿,把琴送到琴店并郑重交代:可以将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赠送给反复比较、挑选的人。
B、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相爱相依至分离毁废的悲剧。
C、第8段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紧承上文,“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则引领下文。
D、第10、11段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把小提琴因为分离而不能彼此欣赏、赞美的相思之苦和饱受思念折磨的忧伤情状。
E、小说在叙述时,“他们”“它们”交替使用,人和物相互交融,灵活地展现了事件过程,暗示了人和物命运的共同性。
19.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概述。(4分)

20.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3分)

(二)阅读《修炼善良的心》一文,完成21——26题。(16分)
①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心态,需要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②善良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奠定人们高尚精神和道德的重要品质。雨果曾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地纯洁、仁爱无私是善良,宽容、奉献是善良。人有善良,日子红红火火,生活蓬蓬勃勃;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
③《格林童话》里有一个名为《星星银元》的故事,说一上小男孩穷得只剩下身上的衣服、头上的帽子和脚上的鞋子。当他在夜里赶路时,遇上了一个赤脚的光头小男孩,就把自己脚上的鞋子和头上的帽子给他;遇上一位寒冷的老人就把自己的衬衣和长裤给他。当他光着身子走在树林里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变成银元落在他的身旁。虽然这是个神话,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播种善良就是收藏希望。
④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修炼善良之心。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世,强调心存善良;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个人修身,主张独善其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提倡善良更有必要。和谐社会内在地包含着人民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其中人际关系和和谐非常重要,这需人们有一颗善良的心。
⑤如何修炼善良之心呢?
⑥善良虽宝贵中金,却又是人人都可以学会养成的:只要能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你就善哉了。作为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就是善良;作为医生,救死扶伤,就是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善良虽博大如海,却又蕴于简单而平易的细节之中:有时,它是风雨中悄然为你撑开的一把伞;有时,它是黑暗中为你倏然点亮的一盏灯;有时,它是寒冬里为你燃起的一盆火。更多的时候,善良是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真诚的祝福。
⑧仁爱是通往善良的路径,真诚是开启善良的钥匙。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心存仁爱,待人真诚,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会永远有和煦的春风,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安定、和谐。
2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3分)

22.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论述的。(2分)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修炼善良的心。(3分)
24.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阅读第⑥段,在下面横线上添加一句话,与前面两句构成排比。(2分)
作为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就是善良;作为医生,救死扶伤,就是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你肯定有过善良之举,请概述一例。(3分)

五、写作能力展示(50分)
27. 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青海省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考试卷•语文(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展示(24分)
1. 考查意图:考查考生对汉语拼音、汉字书写准确把握
解析:本题有难度,虽是基础题,但考查内容涉及汉字书写、注音,就必须要求考生对汉语拼音、汉字书写准确把握才能做出正确答案。
答案:A 
2. 考查意图:考查考生正确书写汉字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A.安祥—详  C.名信片—明  D.再接再励—厉
答案:B 
3. 考查意图: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能力。A长此以往:贬义词,形容长时期这样做会造成不好的后果。该项符合语境,运用正确。B旷日持久:贬义词,多费时日,拖得很久。该项只顾及“持久”而忽略了“旷日”。C不厌其烦:贬义词,形容做某事不怕麻烦。该项前后矛盾,前面说“不厌其烦”,后面却说“那个难受劲儿,让人真有点儿烦”,应改为“不胜其烦”:做某事很麻烦,让人受不了。D令行禁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该项误做严令禁止的意思了。
答案:A
4.考查意图:考查考生病句辨别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D 
5. 考查意图: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若出现错别字或多字、少字、倒字现象则该空不得分。评分标准:每空1分,每小题中错、漏、添1字扣1分,共10分
答案:.(1)似曾相识燕归来(2)海日生残夜(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柳暗花明又一村 会挽雕弓如满月 断肠人在天涯家书抵万金 (5)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6)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6. 考查意图:考查考生初中阶段重要文章常识记忆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B
7. 考查意图:重视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示。
解析:本题有难度,重视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示。要求情景合理、语言通顺、表意清楚。
答案:略。
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7分)
8. 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对普通话的了解。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 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桥梁。
9. 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对相关活动的组织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 演讲、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对口词等。
10. 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考生普通话传播的思考。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示例: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施以正面影响。②把普通话纳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
11。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考生对普通话问题的思考。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示例 ①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和地方传统的问题。②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但也不宜任意扩大方言的影响。③普通话虽作为正式交流用语,但不必在任何地方都使用普通话,那样不现实。④推广普通话应考虑我国的实际,不能一刀切,不能操之过急。
 


三、古诗文阅读能力展示(12分)
12.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把握诗歌的主旨思想。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答案:选择“聚”与“怒”皆可。请分别看两个示例:
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14.考查意图: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掌握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文言文学习必须扎实掌握文言词语的准确含义。
答案: (1)特别 (2)轻快敏捷的样子(或轻快敏捷) (3)出现 (4)大约 
15.考查意图: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一词多义的理解掌握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文言文学习必须扎实掌握文言一词多义的准确含义。
答案 B. 动词,离开。(A. 砍伐/攻打;C. 代词,它的/副词,难道;D. 连词,因为、由于/连词,来)
16.考查意图: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需要把握关键性词语。
答案: ①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②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7.考查意图:重点考查考生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的把握要结合本文写作手法的分析。
答案: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18.考查意图:重点考查考生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A选项有误,应是不把琴卖给反复比较、挑选的人。D选项第10、11段并未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 AD
19.考查意图: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注意本题强调的是“外在的原因”。外在的原因自然应归咎于外部的环境,本文所指的外部环境为世人对两位演奏家的评判和看法,故只要筛选出有关世人对演奏家的行为的句子加以分点概括即可。
答案:①“世人”妄评两位演奏家演技的高低;②“传媒”对世人的各种评论推波助澜;③“别人”嫉恨两位演奏家合奏的珠联壁合;④“世人”将悲剧归罪于活着的演奏家。
20.考查意图:重点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析:本题有难度。这是一个探究性的,很开放的题目,理解可以是多元性的。答题时可从琴、演奏家、世人、社会等角度挖掘和思考,透过文学性的语言,发掘作者隐含在句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结合文本,表达自己的观点。
答案:要点:①惋惜双琴一毁一废;②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③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毁灭;④哀叹世人毁灭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
21.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整体感知作者的观点的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快速把握作者的观点要看标题、看开头、看结尾、看过渡句,还可以用事实论据反推论点。对于文题的分析与作者的观点的关系,作者以此为题,意在直截了当地亮出中心论点。
答案:示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心态,需要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22. 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整体把握文章写作角度及写作思路的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为什么需要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怎样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23. 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对于论述关键点的理解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结合文章项关于段及重点语句予以分析。
答案: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将善良蕴于简单而平易的细节之中;仁爱、真诚. 
24.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引用论证指用名人的话,(或箴言俗语等)说明该论点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具有权威性,使文章言简意赅,更好地证明论点,更具有说服力。
答案:引证法,道理论证  论证了善良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奠定人们高尚精神和道德的重要品质。
25.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语言运用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语段或短文等,其中以仿写句子最为常见。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答案: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是善良。  作为警察,除暴安良,就是善良。
26. 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议论文的个性表达能力,对文中涉及的观点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及素材积累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此类题围绕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有感而发。
答案:有一次,同学突然生病,我把他搀扶到医务室看病。(要概述原因和经过)

五、写作能力展示(50分)
26. 切合初中生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展开真情实感的表达,并能够写出自己的感悟。
  参考《(一)作文分类分项评分标准》《(二)作文评分常规要求》评阅
等 级 评     分     标     准
一类卷(50-45分) ①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②结构完整,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③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44-40分) ①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②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③语言通顺,很少错别字。
三类卷(39-30分) ①立意基本正确,能表现中心。
②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③语言基本通顺,错别字不多。
四类卷(29-15分) ①立意不明确,材料不能较好地表现中心。
②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③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14分以下) ①立意不明确,材料不能较好地表现中心。
②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③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一) 作文评分常规要求:
1.无题目或题目不完整;或以话题作题目的扣2分
2.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
3.标点符号错误较多者,酌情扣1分。
4.字数不足6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5.对四、五类文在比例上要严加控制。
6.作文总分中,加上发展等级分得分,不得突破50分。
 

上一篇:湖南省长沙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下一篇:2013年天津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