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课堂教学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从文言文看传统美德 2013-04-23 10:54:16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德相融会,汇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打开现今中学语文课本,从春秋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到战国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汉代司马迁的“就极刑而无愠色”的隐忍写巨著到晋代陶渊明的“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从唐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宋代陆游的“位卑末敢忘忧国”;从明代张溥的“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到近代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颇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直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些古代近代文辞中,大多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学、勤俭、公而忘私等等,其中以文言文体现最为明显。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意从这些精神资源中汲取养料,加强对学生做人的训练,提高学生做人的素质。
  • 从对人物、事件的分析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高中语文课本中,写人、写事的文言文占一定的比例,这些"事有人为,人因事显"的生动故事,最易诱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常规的讲解后,可让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并畅谈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认识和看法。而这些历史上的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对后人具有警示和训诫作用,这正是教师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契机。如我在讲授《陈情表》一文时,学生对李密的做法颇有异议,有的认为为了侍奉九十六岁的祖母而误了自己的前程不值得,有的提出可以雇一个伺候祖母,有的则认为带着祖母去做官也可以呀……当学生的讨论告一段落时,我及时发问:"李密真蠢,实在太笨了,都四十四岁了,还不为自己想想呀。"引起同学更热烈地讨论。一些同学在讨论中提到如果是自己的话,难道扔下父母不管吗?我不失时机的表示了赞同,并联系现实进行了讨论,学生们课后,多有感悟,在周记中大多表示要在学习上有更大的收获以此来孝敬父母。又如在《师说》、《劝学》、《勾践灭吴》等课文中,所体现出的“尊师重教”"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亦可在教学中渗透进去。
 二、从对思想、精神的挖掘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年的丰富积累,基中关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智慧总结,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要丰富和全面。高中文言文中有很多文章是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如《论语》、《孟子》、《庄子》、《五人墓碑记》、《秋水》等。教学中,可以在疏通文章后让学生明确文章所传达的思想主张,所提倡的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的民族性格特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孔子的谦虚勤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有周敦颐的高洁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范仲淹先人后已,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有刘禹锡安贫乐道的节操……这些名言警语脍炙人口,起着对人劝诫,警示的作用,有着让人铭心刻骨、感念不忘的力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不知有多少人从这些名句格言中汲取营养,得到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力量。在一个学年结束后,可引导学生列表归类,设立前途、理想、尊师、品德、文明等栏目,分别从课文摘录出相关的语句、诗行、典故事例,这不仅陶冶了性情,感悟出生活的哲理,受到了传统美德的教育,也使学生积累了十分可贵的写作素材。
 三、在诵读训练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短而精,文章大都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宜于诵读。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常在文章的结构段落及句式等方面的安排上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领读、分读、齐读等方式有感情朗读,能突出显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如教学《阿房宫赋》一课,文中大多为对称短句,且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其结构亦条理分明,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在教学中,我让男女生分读前二段,再由自己范读最后一段,当我用哀痛的语气,语重心长的口吻进行朗读时,教室里静寂无声,当朗读到末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时,我的声音低缓,表情沉重,而全体学生亦久久沉浸其中,无不为杜牧忧国之心所感动。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在教学古典诗、词、曲、时,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先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感悟作品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自然接受传统美德教育亦大有帮助,如上《归去来兮辞》可配《汉宫秋》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陶潜对官场的憎恶,田园生活的美好;上《念奴娇·赤壁怀古》可放旋律急骤的琵琶曲,感受诗中苏轼的爱国感情;上《登泰山记》则配上气势磅礴的钢琴曲《黄河》;在音乐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四、在背景介绍、知识短文、课外阅读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高中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言文前几乎都安排有背景介绍,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取舍或补充。而一些文言文后还附有一篇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知识短文、在对背景及知识短文进行介绍时,也可不失时机的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伶官传序》一文的阅读提示中简介了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秆画地教读,"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那种自强不息,立志勤学的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太守能与民同乐的思想根源;《陈涉世家》一文后的知识短文介绍了陈涉违背"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之事,这正是进行诚实守信、见利思义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时机;而第五册诗词曲后附"推敲"二字来历的小资料,通过了解贾岛炼字入迷的故事,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此外,当学完一篇课文后,可介绍学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学了《归园田居》;可介绍学生其他诗,更深的了解诗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学了《兵车行》后可对比阅读《石壕吏》《新安吏》、《漳关吏》,体会诗人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感情;学了《愚公移山》后,可介绍毛泽东同志在第七次党代会闭幕时讲话的有关内容,从而引导学生继承愚公精神,发扬自强不息、立志求索攻坚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出新的业绩。
       传统美德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积累而成的优秀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传统美德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 文道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教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立志求索、自强不息、公忠爱国、诚信和合、慎独自律,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 

上一篇:中国古代送别诗词浅谈
下一篇:谈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