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生文学 > 文学新蕾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为了认知这个世界而写作——小作家李皖琪 2013-04-27 16:13:35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李皖琪,女,16岁,广东省广州市铁路一中学高二学生。曾荣获环保法律进万家征文比赛优秀奖、第五届我爱我读征文比赛中学组一等奖(全市共2名),第二届书香作文竞赛高中组一等奖(全省含港澳地区共10名),在《羊城晚报》《现代中小学生报》等报刊发表习作10余篇。

 

>> 代表作品

 

1.《那些曾深深影响我写作的》  2.《委屈》  3.《仰望生命中的阳光》4.《致肥伦老师的一封信》  5.《追求》  6.《梦中天地》等。

 

>> 写作感言

 

回顾我的成长历程,有阳光、有快乐,也有风雨、也有痛苦。但我一直坚持着最初的写作梦想,为了表达的快乐,为了认知这个世界而写作。千言万语,点点滴滴,记不清多少次地这样说着感谢,然而我还是要说,俯首感谢所有曾经帮助我、爱我的人。尤其是我的父母还有指导我作文的张立伦老师,感谢他给我的那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还有对于社会、人生的理性乐观的看法,为我的写作,为我的思想,都增添了一抹亮色。

 

>> 佳作选登

 

梦中天地

 

我生活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城市,却痴迷江南的一切景致。于是,我向地图上方看,仰望江南的水和如水的江南。那是我远方的一个白日梦。

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江南之梦竟成真了。我有些激动难耐,抑制不住飘飞的思绪。柳永曾经驻足的章台路,或是周邦彦少检时必到的十里秦淮,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十指如葱,呵气如兰的女人们抱捻着琵琶坐上雕梁画栋的大船,浆声灯影,低吟浅酌。朱华翠掩风不动,雨打芭蕉几时休。她们凄凄切切地一诉衷肠。云山已坐娥眉浅,山下碧溪清似眼……而这一切,都属于此行的目的地,属于祖国版图北纬30°的那个省份,属于那被水滋养了的江南文化。

我远远地跑到这里,其实是为了忘掉学业压力重重包围之下难以驱散的倦意,忘掉以物喜,以己悲的心境。我会自然而然地爱上这淌过纵横交错河道的流水和烟雨雾蒙中的小桥、人家,以及烦恼随水流逝后的散淡。

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一条阴阴仄仄的青石板路,两旁低低矮矮的老房子,粉墙黛瓦,阴郁霉潮,带着些青苔的味道。这便是此番千里之行的终点。我要在这里住下来,是小住。这里有夹竹桃掩映的柴扉,有墙缝中青苔的洇漫,蕨类生长在井栏,有环佩叮当裙裾妖娆,处处是能滋养人心的水盈盈的恬适。

出了巷子,是座很有些古意的石桥,桥下,是曲折的河水。这里是水构筑的天堂,早在隋唐开凿京杭大运河之前就和水联系在一起。蜿蜒的河道沟连着大小不一的城市,一衣带水,它们以最为温柔的方式相互联通,却毫不松散。有了流水,这里便有了生命,有了无穷无尽却并不张扬的活力。

这里的时日是缓慢的,夹杂着雨丝的日脚沉沉地移动着。从清晨到薄暮,从黄昏到日出,它们的距离似乎比我所生活的那个城市要长了许多。那浸在鸟鸣中的安静,那枕河入睡的安恬,似乎在这里,要做好多幕的梦才能把晨曦盼上窗帘。在这个高速的时代,仍然有着这样涓涓细流的速度。

这里的人有如同这里的时间般温和柔美的性情,大概是被潺潺汩汩地流淌的水所培养的。在巷子里散步,在河埠头徘徊,我听着人们操着吴侬软语交谈,那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气质,一种类似水的隐忍与风度。

我爱上了这里的每一样食物。枣团、荠菜肉丝豆腐、炒青蚕豆、麻酱油香干拌马兰头、东坡肉、鲈鱼莼菜。在这里,我第一次吃到荠菜馄饨。皮薄馅多,用荠菜和虾仁做馅,佐以高汤,味道清醇的水淋淋的荠菜带着苦香,和着虾仁的鲜美。那是所有北方煎饼火烧、南方咸菜与粥所不可比拟的味道,那是只有在这水的启发下才能诞生出的智慧结晶。还有那晶莹剔透、盛在紫砂小罐里的东坡肉,香甜软糯,大概是文豪也被这江南的水和如水的江南所打动,才会有如此美妙的创意罢。

正值春雨时节,这里的植物都笼罩在雨水烟雾中。在这里悠闲地漫步,我放缓了呼吸,甚至,难以区分出我的呼吸与这个古镇的呼吸。空气中弥漫着熨帖的潮湿气息,使我真正地安静下来了。这个古镇似乎能读懂我的全部心思,明白我在这个春天所承受的种种压力,它静静地抚慰着我,对我起着镇痛的作用。在这里,江南人如水般和谐的性格,升华了我的全部思维。在这里,我谛听水流的声响,遐想着那每一扇门和窗里千百年的故事。在这里,我愿意扶着斑驳的桥栏,向流水诉说我的全部想法。在这里,我愿比那小河上的波纹更寂寞。

那缠缠绵绵的雨丝,落在我身上,我甚至感觉它们是在用文白交杂的汉语在跟我交谈,从秦汉到魏晋,从唐宋直至明清,这江南的雨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母语。

就这样,我以这里湿漉漉的空气为屏障,间开了我的烦躁与不安。溪涧纵横,景色清幽,人也跟着氤氲起来。如果我在这儿一直住下去,大概也会变得像这里的人一般辞气从容,语调音舒吧!也许我会赋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雨雪漉漉,见哯日消”“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踏过一座座石桥,走过桥与桥之间的小路,坐在船头,在水中悠悠地徜徉,细细地品位这被水成就的江南文化。

然而我还是要走了,受到这种水文化的滋养,我恢复了平和的心态,重新树立起一个人应有的自由的精神。我将带着这片天地所给予我的,再次开始我的旅程。
 这里的景色,这里的人们,这里的水文化,这如水的江南的一切,又何尝不是一场梦呢?
 那些相挽的桥和堤,送了我一程又一程。

 

>> 小作家评小作家

 

如一首灵动的抒情诗,似一幅隽永的水墨画。作者的笔触仿佛也沾染了江南的水韵,温婉幽长,像是滤净心灵的陈香回音,不仅言之有物,还确凿地抓住了物、我交融的精神默契,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张牧笛) 

上一篇:写作为的是能够放开胆子讲真话——小作家刘欢
下一篇:那春花秋月的美好——小作家赵苏宁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