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育理论 > 名师档案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文学名师陈友中:似一缕春日的阳光 2013-05-18 12:00:09  发布者:phpcms  来源:《文学校园》2013年3期

        陈友中,男,1958年生于浙江乐清市。大学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农工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首届全国十佳教师作家获得者。“生态写作”教学法首倡者。温州市高中文学社联盟理事长,乐清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虹桥中学红枫文学社总指导教师。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35年,著有写作教学专著《生态写作》(作为“十五”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出版,获该课题评比特等奖)、《小学生态写作教与学》(与家人合著,语文出版社出),作为部分小学和高中的写作教材使用。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核心期刊转载。全国、省、市级获奖多次,入选10种选本。为10多种教参撰写部分章节。编著达千余万字。指导学生发表或获奖千余次,五十多次在“叶圣陶杯”大赛等评为全国优秀作文指导教师等。
        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中国校园文学》《散文》《浙江日报》《美文》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杂文300余篇,著有散文集《深山旅店》《归真集》《文心集》(一家人作品选);诗集《本色集》。作品入选20多种文学书籍,多篇获奖。散文《母亲最忙重午节》入选五年级配套教材《精彩阅读》。以“人不失本色,文但求自然”为座右铭。

 

似一缕春日的阳光
 

                  ——记恩师陈友中         
 

                    郑   晓(浙江省乐清市虹桥中学分校教师)
 

 
        “你的道路是什么呢?——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还是五彩的路,或者是任何路呢?”《在路上》的迪安曾经这样问萨尔。
        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这样一个“迪安”?在你年轻叛逆的时候他拉过你一把,在你失意落寞的时候他给过你鼓励,更在你成功时他为你鼓掌。
我有幸,在上高中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改变我人生道路的老师——热心于创办红枫文学社的指导老师陈友中。他虽非我的语文任课老师,却是文学之路上影响我最深的一位“文学老师”。生命中能够遇到这样的一位恩师,是岁月赠与我最大的恩赐。
淡定的陈师
       那时的他还没有白头发,在南方,个头算是高大的。额头宽广,显得特别光亮;眼睛明亮,总是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陈师。那天,是我高一第一节作文选修课。是由陈师来给我们讲“细节”描写,指导观察,训练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艺术的耳朵……讲了十多分钟,就将我们整个班级转移到室外——学校的小花园里,让我们观察花草树木、蓝天白云……指点我们如何寻找素材,捕捉灵感。这么多年听写作课,第一次进入实践课程。平时被课程作业塞满的我们,对花园般的校园却熟视无睹,可经过陈师一说,原来写作的素材就在身边。我们个个欣喜若狂,欢呼雀跃,去闻一闻那朵粉色的花朵,去摸一摸长得正欢乐的小草,心灵受到滋养,笔下的文字不自觉地涌出笔端,而变得富有文采和生机。这是我第一次选修陈师写作指导课,多年后还记忆犹新。
       那一个学期,我不算是写作选修课上积极发言的学生,但很认真,虽然起先有时听着陈师的地方口音有点不习惯,后来却喜欢上了那亲切的话语。他的作文课从来不是教与学的对立,而是一种指导与沟通。学期过半后的一次作文课上,进行当堂练笔,大家都开始低头写,我还咬着笔头没处下手,只见他从讲台上走了下来,慢慢地踱到我身边,我从小比较怕老师,立刻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装作认真写作的乖样子。
       “你是郑晓吗?”他走到我身边,弯下腰问了一句。
       “嗯!”我怯生生的答应。
       “你交到文学社的文章我看了,细节描写不错,高一的学生写小说能够注意到这一点挺好的,以后多练笔!”
       “哦!”我又应了一声。
        后来回想起来,像我这么没礼貌的学生可能也少见,老师表扬你,连一点快乐的表情都没有,甚至头也不抬,就只会“嗯”“哦”支应着。不过陈师倒是很淡定,微笑了一下,就走开了。这种微笑后来十几年他都没有变过。相处久了就发现,他的性格就是淡定的,他总是微笑着讲话。做他的学生十几年,没见他发过火,再着急的事情也没见他皱过眉头。每次去他办公室,总是旁边摆着一杯清茶,有条不紊的改作文、编报纸、做期刊,似乎永远没有让他烦躁的事,难道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气场都如文字一般清淡。“人不失本色,文但求自然。”是陈师为人为文的格言,他也以此为作文教学的宗旨——“真”,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叙真事,重细节,强个性。正如其诗《师与生》所言:“年龄差异尊严平,真理长河共济人。启悟求知须灼见,个性才是民族魂。”

上一篇:文学教育是真正“做人”的教育——苏立康访谈
下一篇:岁月如歌——语文教育家于漪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