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金阁 > 文学知识 > 诗歌知识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现代主义是怎样产生? 2013-04-28 10:09:28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现代主义是怎样产生?
 陈祖益  

        最根本的是价值信仰,信仰缺失导致了危机。19世纪西方的尼采率先提出“上帝死了”这个口号,基督教信仰败坏及信仰失宠导致了人的丧生,但人上升到上帝时,人更加孤独,难以把持自我,没有依靠、无支撑,无法在自身之内或是自身之外找到支撑的东西。以前有上帝作依靠,当上帝死了,他们发现生存非常荒谬,没有依存的依据。人的处境是荒诞的,不能解释自己,心灵是一大片精神空白。而现代主义艺术是对精神空白的填充,于是就出现了小说、诗歌中大量的哲学思考,价值信仰崩溃的现代主义原因上。中国跟西方有类似的巧合,而整个西方是反对精确的理性主义。
        中国传统价值的动摇与非理性主义没有关系,中国恰好需要科学,而西方的尼采正好反对的是科学。他们是不同的,他们一个是反科学,一个是科学的。没有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崩溃。
中国传统价值支撑点的崩溃是儒学的失落。中国没有宗教信仰,不会导致文化崩溃,儒学不是宗教主义,但它起到宗教的作用。
        传统价值信仰崩溃在现代之间。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就该在1919年产生,实际上没有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民主和科学曾一度时期填补了价值领域中的空白。它成为了人们信仰散失可以抓住并且抓住的信念,起到了一种替代性。在诗歌中那种乐观弥漫着普遍的极限。
民主和科学相当一部分之间构成了兴奋点,个人的那种惆怅和迷乱似乎有希望形成清晰秩序。那种荒谬感减弱了,这种情况下,现代主义是不可能出现的。
        其次,中国诗歌还经历着一场新旧大换血的开始,与传统的那种城府、楼梯相对。诗人看到白话诗中的白话,在那样的时代,人人都有话要说,且用白话说,说什么更感兴奋,有话说与说什么是两回事。白话诗中的白与现代诗中的晦涩相对应,是不可能出现,人们也不需要。
        第三,新诗乃之与西方文学有密切关系,但在“五四”时为了适应那个时代的乐观的情绪及时代风尚。译者重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而不是现代主义作品。
        旧价值观的崩溃决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新的民主科学之间也不是一夜之事。要提出就很困难,要变成信仰,更是难得。《论传统》爱德华·希尔所写的,其中提到科学。他认为科学有两个传统:文字传统和口头传统两种。科学的第二个传统是浑沌的,对科学有感受力,不能变成符号,用文字传递。正是这种精神传统,才使人们发展。他说:“从理论上说,它跟其他相比较,从科学上的进展不快,只不过是一个响亮的口号而已。”相对于中国传统价值信仰,民主和科学是次中心,它不是像传统文化结构那样,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依靠永久性的价值观念,而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艰难历程中的临时障碍。或者说,需要中国努力而建构的东西,而不是已经给人支撑的文化价值。这时的民主和科学显得软弱无力。鲁迅因此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鲁迅的《彷徨》、茅盾的《幻灭》、闻一多的《死水》就说明这种精神状态是价值崩溃,茫然、无路可走的状态。
        “五四”以后,1925年左右,艺术为现代主义提供了养料。白话诗从各个流域推向了极端,很快显示出一种难以为继的局面,白话诗终于走入了过于明白剔透而尴尬的境地。1925年出现了格律诗,使新月派的诗律出现了,他们仅仅从外在形式来改变新诗,对新诗的实质性推动是非常有限的。如初期的白话诗、小诗,在宗白华后就没有了。李金发的诗中有文言词汇,他奇遇般的异军突起,他是诗人气质的诗人。他的诗晦涩难懂,意象奇特,难以被人接受。20年代中期,诗歌时尚转变,从波德莱尔到很多诗人都被介绍而来,但最终价值替代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 

上一篇:为什么说存在主义在创作中的展现是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主
下一篇:散文诗的写作特点与风格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