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站消息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中国教育报》:校园文学扩大学生精神成长空间 2013-05-21 11:04:20  发布者:phpcms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张树伟

校园文学扩大学生精神成长空间

               http://www.jyb.cn/china/gnxw/201007/t20100710_374066.html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召开了成立大会。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文学的勃兴,校园文学进入空前活跃的高潮期,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文学现象,文学社团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领地。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学生的精神成长面临着诸多的干扰和矛盾,如何发挥校园文学在学生精神成长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校园文学委员会主任吴思敬教授和诗人作家、多年从事校园文学研究的常务副主任王世龙。

 

记者:当前校园文学发展的状况如何?和上世纪8090年代相比,有何特点? 

 

  王世龙:在素质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当前的校园文学特别是中学的校园文学呈现着强劲发展的势头,和上世纪80~90年代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校园文学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得到了国家课程标准的承认。在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两个文件中,都把组织文学社团作为语文课程的组成部分,提出了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的若干具体方案。在作为国家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依据,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出现这些提法,其意义自不待言。二是校园文学及其成果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仅在2010年全国各高校自主招生录取简章中,就有40多所院校明确地把文学、写作才能如大赛获奖、出版著作、发表作品等列入条件,其中大部分学校是理工类院校,足见重视人文素质已成共识。三是校园文学活动对学科教学和学校教育的渗透和推进达到了新的程度。它不仅促进了大语文教育、语文大课堂这些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进入到生命教育、人格培养等较深层次的人文教育,还带动起“文学校园”、“书香校园”的建设。四是校园文学活动的手段、方式及质量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校园文学的发展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由于应试教学的急功近利思想,还有不少地方对校园文学的价值缺乏认识。有的学校不能做到持续发展,往往随学校人事的变更而起伏生灭。在校园文学活动中,一些学生文学阅读的品位和文学写作的倾向也还存在着偏差。

  记者:校园文学在当代文学的研究中,似乎是被忽视的,仅仅从文学作品的价值来看,这种忽视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文学对人的成长作用来说,它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您是如何看待校园文学的价值的?

  吴思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讲一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周围环境影响的结果。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不仅是指导学生写作,更是指导学生做人。它会让学生不断调节自己的个性,涵养自己的心灵,让浮躁的心态转化为深沉,让庸俗的情感转化为高尚,从而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美好、纯洁、丰富、隽永。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文学是不能直接改变世界的,但是它却能对参与变革世界的人造成影响。它使人们在凝神观照审美客体的同时,也把探测的光柱投向自己的灵魂深处,扪心自问:我的良知在哪里?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何?从而激发自己摆脱动物本能和种种异化状态,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在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伟业中实现自我,做一个大写的人。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塑造人的灵魂的任务,是个系统工程。校园文学活动,所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方面,却是不可少的。

  记者:校园文学的价值在当前是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如果是在被忽视的状态,那应该如何突破这种状态?

  吴思敬:我不想或者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地笼统地作出一个结论。但我认为,充分认识并且实现校园文学的价值,还是一个需要继续认真解决的问题。    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十分狭窄而偏激,他们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让学生死记硬背,变成做题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放着校园文学这样不需要多大投入就可以开展起来的为学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好的教育形式不用,甚至对学生正常的文学阅读还去堵,去禁。这样的学校,文化氛围就会非常沉闷,非常窒息,缺乏活力,缺乏生气。所以,要重视校园文学的价值,关键还是在于转变观念,把学校教育、教师教学的基点定位于“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记者:校园文学的实践向来缺乏理论的指导,更多的是爱好文学的老师和学生的自发组织的团体,您觉得校园文学实践的目标在哪里?我们研究会成立后对校园文学的理论研究有何打算?

  王世龙:校园文学实践的目标和整个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育人,塑造人的灵魂,健全人的品格,发展人的素质,激发人的潜能。要让我们的孩子常怀一颗爱心,拥有一种博大的爱,对亲人、对家庭、对自己的爱、对社会、对人类的爱。要让我们的孩子常怀一颗童心、一颗赤子之心,让他们能够进行发自内心的真实表达,而不是跟着成人世界说大话、空话、假话,让他们有一点哪怕幼稚的创造性精神,而不是人云亦云,只会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从这个角度看刻板的应试训练,真是觉得太可怕了。关于校园文学的理论研究,我觉得现在还只是起步阶段,真正系统的深入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当然还是有一些先行者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我们研究会就是要把这副担子挑起来。如此生动丰富的校园文学实践,理应有与之相称同时又能给其以指导的校园文学理论。而第一步,就是要把研究的队伍动员起来,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我们需要的是不图功利的志愿者,脚踏实地的耕耘者,善于探索的思考者,勇于创新的开拓者。没有这些精神,研究就难以进门、登堂、入室、取得成果。从研究会的成立大会和举办的校园文学论坛我们可以看到,首届领导班子和理事会成员,都是非常优秀的热心于校园文学研究的教师,其中大多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研究会将建立“文学校园联盟”、“教师作家联盟”、“校园文学社团交流指导中心”、“教师文学写作研究中心”、“中国校园文学资料馆”,研讨制定校园文学发展评价标准,构建校园文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从不同层面开展校园文学课题研究活动,打造“文学校园”品牌学校。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10日第4版

上一篇:第二届“全国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论坛”成功召开
下一篇:《文艺报》:为校园文学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