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写作教学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细雨湿衣润无声 2013-04-23 11:08:22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或缺。调动学生情感的途径很多,其中好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作文批改在坚持方式多样化的同时可以还学生主体地位,能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下水文写作可充分树起榜样的力量,周记交流是连接师生感情的纽带,赏识教学与公平教学是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情感     真诚       民主    平等       和谐共振     赏识      沟通
 
       情感体验是一种“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感染,使人互相接近,依恋,从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有利于师生心理的沟通。在作文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情感渗透,能够使学生产生肯定性、积极的情绪体验,诱发学生产生自觉不自觉地热爱作文的强烈欲望和热情,激发他们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应如何调动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呢?笔者以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1、在作文命题中攫住学生的写作心理
 
       命题,是作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作文创新的基础。而作文又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可能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后果不堪设想。所谓“言为心声”,因此,想让学生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就要“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命题。首先,命题要讲究艺术性,做到“新”、“活”“美”,要立足学生自身生活的实际命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写他们内心关注的话题,例如《成长的烦恼》《我与追星族》、《我看中学生早恋》《我同名著一同长大》等。这些命题触及到他们的心路成长历程,他们有话可说,因而也乐意写。还可根据学生争强好胜,想有所作为的心理特点,运用自强、成就心理命题,如《在“自我”的天空飞翔》《我奋斗,我成功》《我的成人仪式》等。这些文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自强自奋心理及挑战情绪,唤起他们内心的写作冲动。其次,命题时应注重讲究民主,流露亲近感。和谐的写作氛围有利于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它首先表现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上。“教学相长”,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营养,一片特别肥沃的土壤。因为,不管你老师有多大的尊严,多高的才华,毕竟你是在教学生作文,你得调动起学生的写作激情,你要知道学生的所好所恶所思所求,否则,就永远谈不上自能作文。学生绝不会喜欢写那些自己不熟悉,不感兴趣的事,强迫而为之,就只有“硬憋”了。结果作文失去本该拥有的一份乐趣,成了师生双方的精神负担。怎么办?跟学生商量。商量写什么,命什么题;商量怎么写,怎么表现中心思想。总之,老师要放下架子,不搞“一刀切”,不唱“独角戏”,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在一种隐蔽的形式下和不经意的氛围中,把学生引进作文的殿堂。
 
2、在作文批改中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共振
 
       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要求教师精批细改,却往往收效甚微。究其根源,在大多数学生意识中,写作固然无法推托,作文批改则是与己无关的事,对教师“愚公移山”式的劳动根本不作关注,作文发下来看看分数了事,致使这个教学步骤多成为无效环节,没有起到原本应起的作用。叶圣陶老先生说:“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面对当前作文批改现状,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是采取多样化的作文批改方式,变批改的“一言堂”为“多言堂”,让师生共同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如除了教师为主的集体批改,我在作文批改中有意识加强了面批。每次作文每班选定有代表性问题的十人作文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寻优”“挑刺”,面授机宜。这种零距离的批改方式不仅具有批改的针对性,也加强了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换批改。具体做法是:教师先根据作文提出批改要求,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批改要求去独自探索,在作文的立意、谋篇布局、词句等方面写出评语,打出等级或分数,并提出修改的合理化建议。这样,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批改的主体,唤起了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激发并保持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尊心,从而取长补短,以盈济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批改效果。二是改变机械呆板的写批语的方式。无论是教师批改,还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批改,还是同学之间相互批改,都力求改变传统的写批语的方式,不再是对篇章结构或立意选材的机械评价,而是坚持鼓励为主、正面引导的原则,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哪怕是些微的进步,在批语中也要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要力求真诚、适当,要有实际内容。要通过简明扼要而又富有文采的语言传达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诚挚之情、殷殷之意,批语中要能透露出尊重、理解和鼓励,透露出期待和厚望。如果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或章法的批语,也尽量采取与学生商量的方法,让学生领悟自改。正是在这种多样化的批改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批语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交流,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实现了师生之间情感的和谐共振。
 
3.在周记写作中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要实现师生之间情感的的交流与沟通,还要求教师在心灵上多贴近学生,在这方面,我还充分发挥周记的作用,让周记真正成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翻看一篇篇周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没有一种风景比心灵的风景更美丽,也没有一种沃土比心的海洋更富饶。它容纳着这些十六七岁花季少男少女们许多的梦想与渴望,承载着他们无数的眼泪与忧伤。这些周记,在率真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在清纯中呈现着心地的善良,其中有青春的誓言,青春的热情,也有青春的思考。面对这些从灵魂深处散发出的智慧的馨香,我深深懂得,只有在感动中学会用真诚去呵护,才会取得他们的信任,架起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于是,当他们在周记中流露出苦闷与矛盾时,我会以朋友的角色来倾听;在他们遭遇孤独寂寞时,我会用那润泽着真情的笔墨与他们交流,去抚慰去疏导。这些话虽然不是字字闪光,语语惊人,但在这些深情话语的背后,我相信同学们读出的是老师的一颗拳拳的心!仍然记得那个名叫原野的性格孤僻的男孩和我之间的那次心与心的交流。“老师,我撑不住了,我想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看到原野周记中出现的这样的字眼,我及时从侧面对原野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原来他家中近来出现了一些变故:父母离异,唯一的弟弟辍学在家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家中的情况已让他很难继续求学。我想这时他最需要的首先是精神的支持,于是在周记中我这样写道:“人的一生总是伴随着磨难,关键看你如何去面对。当生活的阴霾让我们遭受痛苦,我们要试着去适应、去改变,多抬头看看阳光,风雨过后,阳光会更灿烂,生活会更精彩。”简单的几句话,让一个无助的少年最终走出了生活的阴影,走向新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中,师生之间的感情日渐亲近而和谐。
 
4、在下水文写作中,赢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
 
学生的敬重之情,是作文教学中潜在的动力,为此,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否则,一切都将变成空中楼阁。对此,叶圣陶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实际上,教师“下水”作文,体现了作文指导中的民主思想和平等观念,易于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膜感,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并有利于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让教师与学生在作文中“心心相印”。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动手写“下水”作文,言传身教,可避免空洞抽象的指导。如果我们老师对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还茫然,这样,“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力争每次作文都能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下水”文,做到指导有方略,批改有重点,讲评有依据。当然,教师写“下水”文也要有目的,要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下水”时间也要选择得恰到好处,最好是批改完学生习作,对其中的优缺点了如指掌后再“下水”,这样写出的文章会更有针对性。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学养风范,赢得学生敬重。
 
 5、在赏识教学中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赏识,是指对学生的写作行为进行肯定和赞扬。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泓赞许的目光,都可诱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赏识教学的核心是心的真诚,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当学生的益友。对学生要以真诚相待,以真知导人。叶圣陶老先生在《作文论》中曾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唯其如此,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因此,当教师发现学生说真话,就急于批评指“正”,人为拔高,或横加指责,学生就再也不会讲真话了。对此,我深有体会。记得一次为了创建卫生城,全校师生集体出动,停课打扫卫生,搞了一次“闪电行动”。创城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创城之后的感想”的文章,有一个学生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这次创城活动的虚假性及种种不良影响,其中不乏偏激之词。尽管如此,我还是将这篇饱含真情实感且不乏真知灼见的文章念给同学们听,对这位同学敢于说真话的写作行为大加赞赏,特别指出“敢于说真话”体现了写作的人格魅力,全体同学为此欢呼雀跃,而这位写作水平本来一般的同学也大受鼓舞,渐渐地爱上了写作。试想,如果因这位同学的文章言词过激就横加指责,置其一腔真情于不顾,也许,这位同学会在无意之中产生厌写情绪,甚至永远失去写作的信心。于是,我越来越相信,在作文时给他们一点“阳光”,会“灿烂”整个作文教学过程。
 
6、在公平教学中呵护师生情感交流的芳草地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平等公允,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之一。大量调查都证明,学生对教师给予的评价都非常敏感,他们最不喜欢的是教师厚此薄彼,对学生有亲疏贵贱之分,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们。出于对优生的偏爱,对差生的烦躁,如果在作文讲评或相关环节中“补有余而损不足”,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要心系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时时都在关注着自己。我的做法是:首先,在批改作文时,先记一记每个学生在班上的大体位置,这样便于及时发现进退情况,作出恰当评价—发出“关注”信息。其次,作文讲评时尽力摒弃个人好恶,表扬尽可能扩大范围,而且多提及新人。再者,为了体现作文评价的民主性,我在每学期举办两到三次优秀作文专刊,组织学生作无计名投票,评优评奖。投中率高者则评“慧眼奖”,学生觉得既公平合理,又有情趣。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情感的作用不可或缺。教师如能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投入,以情感培养和激发情感,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情感的琴弦,就有可能在困境中闯出一片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②《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顾明远  孟繁华编
③《语文教育思想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曹明海  潘庆玉编
④《语文教育发展论》,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潘庆玉著
⑤《语文教育行为论》,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田瑞云  刘永慧著
⑥《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3期 

上一篇:作文也可以这样教
下一篇:为有源头活水来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