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生文学 > 散文随笔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殷天润:子在川上曰 2015-12-08 09:46:56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子在川上曰

□ 殷天润(江苏靖江中学高一)

 

那是一条溪流,从亘古走来,随时光逝去。

当第一抹曙光洒向冰寒彻骨的雪峰,皑皑的白雪散射着金色澄净的光。一滴滴晶莹的泪融化、凝结,再融化、攒聚……在流云牧歌的祝福下,随着先行者的足迹,无邪纯真的它——一条平凡的溪流,走出了山野。

循着先辈东逝的足迹,它观察、欣赏、赞美这远离尘世的草原。如毯的绿草,似碧的蓝天,舒缓犹余清芬的气流温婉地拂过它的脸庞。彼时,张骞还未出生,成吉思汗的大军还未兴起。这渺无人烟的去处,蕴含的只有不含杂质的自然生机的美。

越来越多的牛羊在它身旁向它致意,它渐渐走近了人世的安宁。“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耳边传唱的是爱情的牧歌。天苍苍,野茫茫之中,满地牛羊里尽是牧民的喜悦。走进这缤纷的人间,它的步伐轻快了。

它走进了一条汹涌的大河。在前方是一位长髯披袍的老人,扎髻的头发,略显陈旧却异常整洁的衣衫。他的面容不甚英武,甚至稍显猥琐,但那双眼睛却流露出了超群的智慧。在他身后,是一群恭敬的弟子。老人睿智地讲述着“大道”,讲述着儒学。“朝闻道,夕死可矣。”“仁远乎哉?我欲仁,人斯至矣!”老人时而仰望苍穹,时而俯瞰细川,思考着,忽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它凝望着老人,倾听着他的言语,空空的思想中被注入了新生的光。懵懂间,它成长着,定下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自己的道——去往东海,焕发新生!

可它却走错了河道,来到了这硝烟与死亡光临的小河。战争仍在继续,死者狰狞地倒在了它的身旁,尚有余温的血染红了它的身体。萧瑟秋风走进污浊、混乱的战场,黑色的乌鸦盘旋着,贪婪地嗅着鲜血与死亡……它看着那曾经耕作的农民、曾经放歌于草原之上的牧者,此刻他们却赤红了双眼,仿佛恶魔敞开了地狱之门。它仿佛看到了挥舞镰刀的死神,收割着如麦子般廉价的生命。它似乎看见了长叹“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的老妇人,看到了忧伤致死的白头老人……

“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生命是否亦是如此,死亡是否时刻降临?何为道,道在何方?它似懂非懂,内心却沾染了血水,迷茫了。这句话困扰着它,它看到的是生命的流逝、死亡的逼近。它颓唐了。小溪慢慢流向了泥沼,仿佛就要成为一滩死水。它隐约想到了海洋——自己的道与目标,但那却像肥皂泡般梦幻而远不可及。幽暗的长夜,它似乎难寻光明。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一个忧郁而无奈的楚人投入了汨罗江,他那悲怆的声音让它急忙改道前行,却发现那人已无声息。“死和生都属于生命,举手投足都是在行路。”忽然间,它豁达了,向前流去。是孟子望着江流长叹:“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是荀子流传的教诲:“道虽迩,不行不至。”仿佛是一声响雷,直贯入脑海,它一下子洗尽了铅华污浊。为己道而奔,为己道而亡,纵使追求的道不同,但追求理想和精神上的超越是不变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是对道超越时间的不懈追求啊!它的脑海里又浮现出河川之上长叹的老人,他谆谆的教诲,广博的思想,坚定的意志……

于是,它又有了前行的动力。

冬日的寒风席卷着末归的路,第一场新雪将整片天地浸染成了白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愈深了,周遭是压抑的寂寥,可它还是坚定地前行,一块块碎冰,激起它斗志昂扬的旋儿。淤塞的河道一次又一次挡住了它的道。为山九仞又怎可功亏一篑!它东奔西走着,在岩石缝里,杂草之间,甚至渗进地下急流着。毫无光芒的夜不再有迷茫的恐惧,因为那条道始终在它心中,就如是不舍昼夜地追寻着。

海风的腥味一下子让它更为湍急了,一片片水花瓣向东飘去,一阵又一阵击打岩石的排浪仿佛击打着它的内心。这条道的终点之后又是什么?它还未曾想,一个大浪吞没了它,在无数水分子的交融里它获得了新生。

它就是一条平凡的溪流,融入了大海……

 

(殷天润,江苏靖江中学高一。本文原载于《文学校园》2015年第四卷)

上一篇:彭怿晴:梧 桐
下一篇:鲍俊霖:候鸟未还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