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金阁 > 当代精品 > 散文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寄寓明月 2015-01-06 15:14:47  发布者:素岚  来源:《文学校园》2014.2 作者:尹汉胤

 

唐代诗僧齐己诗云:“山称明月好,月照遍山明。欲上诸峰去,无妨夜半行。”在宜春明月山上赏月,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种全新的体验。一轮明月遥寄于茫茫夜空,将银色的月光,播洒在峰峦起伏的明月山,远山近谷,月辉如雾、如风、如水,浮漾流溢在山间。万籁俱寂,月光统治了一切,在她的笼罩下,迷离的光影中,时间、空间、距离在这一刻都好像失去了意义。

亘古以来,地球上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将月亮奉为了梦想的寄托。月明风清之夜,人们仰望月亮默默许下美好的心愿,把酒临风仰望月亮一吐心绪。这种心理的形成,我想与月光营造出一种朦胧幻觉的世界不无关系。在这虚幻的氛围中,人们或许可以暂时忘却心中的苦闷,获得一份宁静的慰藉吧。

明月山上的月光,与其他地方不同之处,是山上的石头在月光的抚慰下,会荧荧地发出片片灵光,上下天光,交相辉映,仿佛整个明月山都沉醉在梦乡,呼吸吐纳着皎洁的月光。如此神奇的明月山月景,可谓天下稀有。据《古月山考》记载:“武功之东有明月山,西有古月山,皆有石能为月之光。”可见明月山的石头会发光,是有历史记载的。是月亮在此遇到了知音,于此天地隔空传情,还是明月山的石头含有某种发光物质,会在月下现出灵光,只有待地质专家去探索了。千百年来明月山的这一自然奇观,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当你登上山巅,面对拜月池中的一轮明月时,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池中一汪明月,静静地睡在水中,如一片碎银写意在水面上。待行至近前,往日高悬天宇遥不可及的明月,此刻就迷人地凝望着你,玉树临风,宫阙残影,尽在眼前。月光涟漪,水波平仄,恍如一部水中诗集,一页月色,一页诗情,波动在水中。

古老的明月山是幸福的。漫漫岁月中,不知沉淀了多少月光在山水中。冰冷的月光,在山中沉积孕育为炽热的泉水,从山脚下的温汤小镇“古井”中汩汩涌出,水温竟高达70多摄氏度。温暖的月光之泉,蒸腾起醉人的雾气,缭绕在小镇上空,引来了慕名而来的八方客。人们将身体浸泡在泉水中,在如春的水中,遥望着山巅的月亮,月光随泉水潜入人们心中。原来这方地脉是蕴蓄激情、充满希望的一片热土。

月光流泻在明月山起伏的山峦之时,那月宫中寂寞的嫦娥,一定在空中窥见了这如袂如带、拂动于山巅的月光。触景生情,是否回忆起当年无奈飞天时,那眷恋凡间飘浮空中的罗带,这一别,何止千年。而明月山上的人们,举杯邀明月,望见杯中的明月时,则会欣喜地一饮而尽,希望在飘飘欲仙的酒意中,感受一回那飞天的意境。飞天的意境因人而异,稍纵即逝,只有明月山上的月光,令人终生难忘。

茫茫天际中的那一轮明月,始终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向往,吸引着地球上的人们探索的欲望。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带着中国人古老的梦想,终于飞临月球。据美国宇航局阿波罗11号通讯档案记录,1969年美国人即将登上月球时,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特意给太空中的宇航员发出一条指令:“有人要你们(在月球)注意一个带着大兔子的可爱姑娘。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一个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4000年……”可见古老中国的浪漫梦想,不仅感动着中国人,同样萦绕在世界各国人们的心头。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日,中国的嫦娥登月舱才迟迟降落在月亮上。在远古就诞生了嫦娥奔月故事的中国,在近代历史中无可奈何地落伍了,是什么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力?中国人在浩瀚夜空中凝望着月亮,苦苦思索着。其实,让中国人梦萦千年的月亮,那里并没有嫦娥、玉兔、广寒宫……甚至连一点生命迹象都没有,那里是一片寂静的荒漠。中国古人创造嫦娥飞天的故事,是对大自然充满浪漫情怀的一种向往。然而遥不可及的月亮,在中国人心目中,永远是一个寄寓希望的所在,中国人的梦想依然充满生机。

那一轮洞悉古今的明月,就这样在静静的夜空中遥望着明月山。

 

作者:尹汉胤,作家,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

 

月亮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反复表现的对象。人们把不同的情感寄托在月亮上,写下无数精美的诗文。前人的作品对于后人的创作,既给了灵感的启迪,又设下了需要努力才能企及和超越的标杆。阅读本文,要着重赏析作者是如何把月亮这一老题材写出新意的。

 

上一篇:周国平幸福的哲学——《珍惜平凡生活》
下一篇:换日历/徐新民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