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校园 > 高中校园 > 学校风采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全国示范文学校园:重庆市渝北中学 2015-01-22 15:07:05  发布者:素岚  来源:本站

结合学校历史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已越来越引起高中学校的关注。而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也已成为许多学校的一大走向。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呢?下面结合我校的实践,作一下交流。

 

    一、通过寻找与学校历史、现实和时代需要、以及民族文化传统、学校育人目标等方面的结合点,来确定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一)从学校历史与现实联系中去寻找结合点,提炼校园文化特色

    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校园的灵魂,一个学校优秀的校园文化必有它历史的土壤,与它所在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学校的成立及其动因,学校过去的办学思想及管理方法,领导与教师的人际传承,教师敬业目的和业绩,学生的成材特点,学校文艺、文学活动的开展及其成果,等等,一起构成了学校的文化土壤和文化基因。因此,我们提炼校园文化特色,就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抛弃传统,而是必须在这土壤里去寻根,去把握学校物质与精神相互联系的血脉与精髓,从中寻找到与现实需要相符的结合点,以确定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渝北中学的前身是重庆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红岩英烈王朴动员母亲金永华捐资兴学,把学校作为中共南方局和中共川东临委在重庆农村的工作据点及武装起义领导机关而创办的莲华小学、莲华中学以及后来的志达中学,同时把富甲川东的全部家产变卖后,作为重庆及川东地下党的活动经费。王朴被捕后,为保护党组织,坚贞不屈,在重庆大坪刑场英勇就义。红岩英烈中外皆知,王朴“大坪正气传千古,碧血洒遍渝州红。”其光照千秋,永载史册。王朴等地下党人不仅为学校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也留下了很有借鉴意义的办学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其最有价值的特质,就是“红岩——莲华”精神!因此,我校无论怎么变迁,都要承载着这一与生俱来的红色历史的特色和革命传统的特色。而当代教育的现实需要是要培养具有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品质的一代青年,因此,“红岩——莲华”精神与这一现实需要正好相吻合。为此,我校基于校史与现实需要的结合点,而义无返顾地把“红岩——莲华”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传承我校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因和血脉。

  (二)从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之间去深化结合点,蕴涵文化特色

    传统文化首先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而我们当代社会已经发展到践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时代。与此同时,我们意识到,现代的教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学校教育”的范畴,而广泛涉及整个社会生活的人的终生。因此,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当今教育的以人为本,关键就是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本。由此,我校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理念。为此,我校决定深化校史与现实需要的结合点,让我国“以人为本”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我校“红岩——莲华”精神互为补充,互为承载,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基因和血脉之一。

(三)从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去升华结合点,深化校园文化内涵

基础教育学校的使命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学校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在未来社会里,当代中学生当中有些人可能成为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家、企业家以及各种类型的专门人才,也有些人可能是普通劳动者;有些人可能有相对固定的职业,有些人的职业可能不断转换变化;有些人可能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有些人则可能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但是,他们的整体素质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素质,决定着我们人力资源的水平。因此,我校必须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理念,领导和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的才华,挖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个性都得到发展。为此,我校决定升华校史与现实需要的结合点,把蕴涵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升华为“同花同实,卓尔不群”的校训。

通过结合校史,寻找结合点,深化结合点,升华结合点,我校确立了以“红岩——莲华”精神为支撑的校园文化特色,并凝练出“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精神。

 

    二、通过模式研究,从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等方面,全力打造符合学校实际、学校发展愿景的校园文化特色

 

(一)建立校园文化基本模式

    我们在探索中发现,要打造校园文化,首先要对本校的校园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思考,建立本校校园文化基本模式,做到整体上心中有数,层面上体系分明,以避免在建设上东施效颦或人云亦云,或做无头苍蝇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认为,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鲜明的主题,离不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建设,离不开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的双重建设,离不开常规活动与凸显特色的相辅相成。而这一系列建设,集中体现出一个学校文化氛围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就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外显与内化相统一的特色。于是,我们在设计上这样思考:在物质形态方面,环境文化突出红色、和谐、艺术的精神,突出校园红色文化景观的合理布局,设计造型别致,文化标识新颖,庭台楼园绿化优美;在精神形态方面,领导文化突出廉洁、勤政、开拓的自律自力,教师文化突出弘扬敬业、进取、师表的精神;学生文化突出弘扬刻苦、向上、文明的精神。通过这些方面的一系列打造,使我校成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的示范窗口。

    (二)从物质形态方面去打造,外化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

我们知道,物质文化是一种外在的、外显的文化,也即硬环境的建设,如校园建筑、布局,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校园的绿化、美化等等。我校以打造红色校园,弘扬“红岩——莲华”精神为主题,对校园从外到内的硬件文化特色设施进行了规模性的造型与布局。一是在校门外,在校门左边的围墙上,设计了四幅巨大的朱红色浮雕,分别再现学校的前身莲华小学、莲华中学、志达中学、江北二中等四个时期的校园生活情景,让人一看,就大致了解了学校的校史。校门右边围墙,则是两幅由名家撰写的我校辞赋石刻,让人一看,就了解我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环境、办学精神、办学业绩等。二是进入校门,即设计规模宏大的年华广场,年华取“莲华”谐音(“莲华”为王朴的父亲王莲舫的“莲”字和母亲金永华的“华”字组成,兼具植物莲华的意思)且与学校文学刊物同名。广场正前方是一高达数米的王朴母子塑像,塑像之后是融缓坡和阶梯为一体的水池,且层层水流向下,其间杂以塑料荷花。流水水池中设计有一朵巨大的以金属为花瓣、银白闪亮的盛开的莲花,它四周的水面又设置各色小莲花,分别代表王朴等革命先烈和学校后辈学子。而塑像前面两边各对称设计了多道文化墙壁画。学校行政大楼后面的高地,则建设有用王朴的学名王兰骏命名的纪念亭——兰骏亭。这些硬件建设,有效地突出了我校校园环境在全市和全国都具有卓越的红色文化魅力。试看:学校大门外几十米宽的台阶,犹如攀登知识殿堂的悠长的音阶。门外两侧塑起赭红色的巨型浮雕,以写意性的反映鲜明生动的学校生活、教学生活的方式,反映学校由解放前的莲华小学、莲华中学、志达中学,到解放初的江北县第二中学、八十年代末的江北县中学、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庆市渝北中学所走过的光辉历程。进入大门,长达两百多米的年华广场,中央树立着巨大的,王朴戴眼镜、手握书卷,与其母亲相依而立的塑像,母子一齐目视远方,如极目他们灵魂深处的远大理想或自己为之奋斗的未来时空。塑像前两侧分别是反映王朴求学拼搏、投身革命、创办学校、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英雄故事壁画,和反映渣滓洞、白公馆红岩烈士英勇斗争的革命故事壁画。塑像后五十米处的水池中,矗立着巨大的盛开的金属莲花,与池中置各种颜色的小莲花相映衬,极尽学校革命前辈和学校后辈都出淤泥而不染的意蕴。行政大楼大楼后制高点上用玻璃钢筋为材料的透明的兰骏亭,其透明之意喻王朴对党对事业的忠诚透明之心。由兰骏亭北望大门,亭子、莲花、塑像正好连缀在一条巨大的校园中轴线上,融入比喻王朴青春年华意气风发的年华广场,构成了庞大、厚重、深远的红色文化意境。由此,只要人们细看,就会产生无比新鲜而丰富的建筑艺术感受和特色文化感受。

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对全校道路用学校的前身校名来命名,如志达路等;更对年华广场两旁高大雄伟的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宿舍楼、食堂等采取用体现“红岩——莲华”精神的古典词语等进行命名,并立铭牌,对各个建筑的名称的词源、古意等进行诠释。再加上搭配各具特色的花草树木等花圃花园,从而使极具中国深厚传统文化和莲文化的华茂楼、御风楼、敏行楼、朝华楼、莲影楼、弘毅楼、体艺中心等与各种树木花草的交相辉映,令整个校园委实给人以极其浓郁的绿色洁净、色彩缤纷、红色文化氛围催人向上、促人纯洁的强烈感觉。由此,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与氛围,便无时无刻不辐射着浓郁的理想、爱国、革命、励志、高洁、奉献的“红岩——莲华”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三)从精神形态方面去打造,内化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1.打造红色校歌校旗校徽。我们的校歌以体现“红岩——莲华”精神的学校办学历程、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和师生精神为特色,旋律优美,精神激昂,境界高昂,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对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我们的校徽设计图案主体由渝北二字的汉语拼音字首“Y、B”组成,形成雄鹰展翅、翘首以待的抽象图案。翘首企盼的神态,与五角星、1946联想,加之形状为“卓”字的抽象图案,反映出学校在革命的怀抱中成长的历史和具有的光荣传统,并寄寓了学校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

2.打造蕴涵深厚的校训。我们的校训“同华同实,卓尔不群”,意思是学校和全校师生都要让自己开出鲜花,结出果实。学校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年年有亮点,教学和科研等都要取得优异成绩;教师在工作上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辉煌业绩;学生要在老师教导下精进学业,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学校和师生成绩的与区内外市内外相比,要超越一般,卓越出众,要有勇追一流、超越一流的精神气概。

    3.打造社团组织和图书报刊。学校的社团组织主要有莲华校友会、体育俱乐部、舞蹈队、武术队、年华文学社等社团组织,其中文学社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社团。原校刊《年华》改办成独立的文学刊物,试刊一期后,经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批准,成为向全重庆市发行的全市唯一的市级准印校园文学刊物。学校还出版大量校本文学读物,如《王朴烈士的故事》、《盛开的莲花》。由文学社指导教师苏治银创作的以王朴母子为主人公的34万字长篇纪实小说《共赴国梦》,将被重庆市委列为市级文艺创作五年规划重点项目。

5.打造红色文化特色活动。最突出的是学校每年到11.27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大屠杀纪念日,组织学生给首任校长、红岩英烈王朴扫墓,以及学生入党入团时在文化广场王朴母子塑像前宣誓。再是演出自编反映学校创办历史的经典情景剧《王朴的故事》等。二是诵读红色经典等,经常开展讲王朴的故事,读有关王朴的书籍等活动,教育学生从小立大志,树理想,讲爱国,匡正义。

6.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课程。我们在校园文化方面设置了校园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配备有文学指导教师,并由其编写了《中国古典诗歌讲座》、《现代诗的欣赏与创作》等校本教材。其中,《现代诗的欣赏与创作》以我校师生作品的欣赏和指导我校师生诗歌创作为主,具有很强的独特性。

    7.打造校园红色文化特色科研课题。为了科学有效地推动红色德育的打造工作,我校申报了《拒绝平庸,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用‘莲华精神’励志育人,为每一位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课题,作为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国家五年计划教育科研课题的子课题,把打造红色德育纳入了科学育人、特色育人的轨道。

    8.打造红色师资。学校投巨资举办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研修班、课件制作培训中心、学术报告会,落实国家、市区级骨干教师的培训、认定工作,并创办有市级刊号的教育科研杂志《教书育人》,公开出版多本教育科研专著,记录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9.打造红色励志奖项。学校设立了表彰优秀教师王朴烈士奖、优秀班级王朴班,以及表彰优秀学生的十大莲华之星等奖项,均每年表彰一次。

    10.学校设立了红色校史陈列馆,经常定期不定期举办“年华杯”社会征文大赛等活动。同时,学校校庆活动与宣传充分体现莲华特色。

综上,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其实就是打造一个学校的教育文化特色和使命文化特色,其中以精神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寓于物质文化之中,二者体现出来的关系由校园文化建设基本模式所统领,而基本模式体现的校园文化特色,由学校历史传统、民族文化传统、现实需要、办学理念、教育目标等相互联结、相互补充和相互承载来决定。这就是我校结合学校历史打造校园文化特色的基本经验。今后,我校将对这一经验继续探索、深化并完善。

 

上一篇:全国示范文学校园: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
下一篇:全国示范文学校园: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