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培训 > 高中写作 > 方法指导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如神之笔巧点睛 2015-01-16 17:03:54  发布者:素岚  来源:《文学校园》2014.3 作者:北京五路居一中语文教师 傅敬杰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并在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中被誉为“秋思之祖”,马的这个雅号,实在得益于他那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天净沙秋思》[注]。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令前三句用了十八个字,将九个不同的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压抑感极强、充满悲凉气氛的迟暮之秋画卷:

枯萎衰败的藤条,毫无生机地缠绕在朽腐凋残的老树上,黄昏中的乌鸦在老树上空低飞盘旋。在一块冰冷的石板小桥下,潺潺流动着溪水,依山傍水的是山野人家的简陋房屋。在残破的古道上,枯叶被强烈的西风驱赶着落荒而逃,满身风尘的异乡客牵着一匹骨瘦如柴的倦马,正凝视着山野人家。

小令以写意的笔法,粗粗几笔便把九个不同的景物勾画出来,使呈现在读者脑海中的这幅秋日黄昏画卷色彩黯淡、情调低沉。

秋景描画稍停,紧接着小令笔锋一转,为画面又抹上一笔惨淡的夕阳余晖,于是,让人顿悟——最后的一缕光明即将从眼前消逝,那踽踽独行客的前景将更黑暗,前途将更可怕。

最后,再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诗中深层的意境,跃然从画面中跳出,读者无不掩面哽咽,潸然泪下:

黄昏低飞的乌鸦还可以到树上歇息,守着小桥流水居住的山野人家,此刻也许全家人正团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而从古道上走来的异乡游子,在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之际,正顶着渐冷的西风,在渐渐黑下来的黄昏,牵着不堪颠簸劳累而日趋瘦下去的那匹马,还不知去路何方!

由此,漂泊人悲秋、悲人生的心愁、心恨,被画卷尽揭无遗。此时此刻,读者也无不为作品深邃的思想内涵所撞击。

余以为,在这首小令中,虽字字重千钧,但最让人怦然心动的还是诗中的那个“瘦”字,“瘦”是诗中的点睛之字。

试想,独行客在临行前,料到了漂泊生活需跋山涉水,路途茫茫。而且他料到了,流落异乡,必然饱受折磨,苦不堪言。因此,明智的独行客在临行前,一定会选择一匹健壮的骏马为自己分担路途的艰险。作为漂泊的游子,在路途中,他一定会将那匹骏马视为自己的命根子。可是,尽管独行客悉心照料与他相依为命的那匹骏马,而那匹骏马却经受不住一次又一次残酷现实的打击,到头来,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

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食风宿雨,历尽千万般的辛苦,本来可以作为专题大肆渲染,而小令不着一字。饱经风霜的远乡客,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呆滞的目光紧紧盯着山野人家的陋屋,那羡慕不已的复杂心境,本来可以作为专题生发展开,而小令只字不提。诗人却提起他那如神之笔,把自己的对人世间的全部怨恨,倾注在跟随游子走南闯北的那匹马身上,那是一匹不忍目睹的“瘦”马。

以马衬托人,以马长年累月与主人奔波而“瘦”,“瘦”得皮包骨来衬托游子的身心劳累,以马的“瘦”,“瘦”得令人可怜来衬托异乡客的人生艰辛。从中足见诗人的良苦用心

由此说来,“瘦”实在是《天净沙秋思》慑人心魄的点睛之字。

再由此联想到写诗作文甚至拟文题,善用点睛之笔实在是一门重要的功夫。这样“点”就的一个字、一个词,往往就能够传神聚意,提纲挈领,胜过千百文字。

 

 

注:马致远还有一首元代散曲《双调·夜行船·秋思》,由七只曲子组成,也是写秋思的精品。另有说法认为马之“秋思之祖”雅号源于该散曲。除此之外,还有一说法认为《双调·夜行船·秋思》与《天净沙秋思》共同成就了马“秋思之祖”之盛名。对此,本文不加赘述。

 

上一篇:写作新招:摄影写作法
下一篇:语言多变,文章生辉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