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培训 > 高中写作 > 方法指导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读书要趁早 2015-01-21 14:28:34  发布者:素岚  来源:《文学校园》2014.4 作者:刘醒龙

    南方日报:您曾经告诫读者千万不要读热门的职场争斗、官场小说,这些小说会使我们的心灵变脏,而非净化。那么您怎么看待目前市面上的畅销题材、通俗文艺作品呢?

  刘醒龙:前年暑假,有一天半夜12点,我接到南京师范大学何平的电话。他告诉我,暑假他带了一帮学生在苏南的一个村庄做阅读调查。在拿到最终的问卷之后,他大吃一惊,发现这个村庄的人只读一本杂志。这本杂志是湖北的,曾经红极一时,连凤姐也说这是她必看的经典。我当时半天无语,这个记忆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年我有幸成为湖北省政协常委,在新闻出版总局调研时,我向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个疑问:仅仅能够因为它发行达到四百万册就说明它是伟大的杂志吗?销量能否代表一切?

  我一直在问自己,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尝试去找一些答案,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人活在世上那么短暂,我们究竟需要什么?到目前为止我唯一的答案就是,要从我们的生活当中去发现、寻找、追求那些比我们目前的生活状态要高一些,比我们本来的精神状态要好一些的东西,这样才能丰富自己,我们的生命才能延长。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格调降低呢?说一个更直接、更现实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民族真的像现在这样,所有的城市、所有的村庄、所有的街道都只读那本被凤姐奉为经典的杂志,那后果是令人堪忧的。

  文学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的经典性,文学一旦背离了经典将荡然无存。这是真正的文学和一般的通俗阅读、通俗读物的区别,所以经典文学不会很多,那么多作品中就是大浪淘沙,最后出现几部经典作品,这就是真正文学的精品所在。

  南方日报:现在许多作家的散文作品经常被选入中学语文试卷,但是有的试题答案跟作家本身的思路有很大的出入,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关于阅读,您对年轻人有些什么样的建议?

  刘醒龙:其实对被选中的作家而言并不一定是好事。2011年有人在微博上给我留言,发私信,说我的一篇散文被山东省语文会考试卷收进去了。结果,有一批山东考生在我的微博留言说,刘醒龙如果今年我们拿不到毕业证,你知不知道我们有多么恨你。我们本地的黄冈中考试卷也将我写家乡的散文收进去了,这关系到能不能考到高中的问题。结果有的孩子不会做,就抱怨,于是又有人给我留言说,你不就是一个作家嘛,为什么写得这么复杂,绕这么大圈子写呢?

  其实这些题目并不难做,很灵活,问题在于现在的中学生在课文之外的文学阅读量太少,甚至几乎为零,所以当一篇文章和课文上的内容不一样时,他们就束手无策了。现在我们的语文书上的课文选的都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文章,那些文章和现在的文章在叙述和气质上完全不一样。但现代汉语一直在往前走,遣词造句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我想适当读一些课外作品还是有好处的,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能力。

  说到阅读,我非常理解年轻人对互联网的喜爱乃至痴迷,甚至习惯一切事情都在互联网上解决。但是有一点,年轻人也许要经历一阵子才能慢慢理解,我年轻时也很叛逆,我也嘲笑,也瞧不起很多传统,甚至对经典不屑一顾,也曾胆大妄为,不知天高地厚。对于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来说,恐怕重要的还是要重读经典,毕竟经典是经过几千年、几百年积淀下来文化当中最有益的那一部分。

  我还有一个感悟,读书要趁早,不是出名要趁早。晚了就读不进去,晚了就悔之晚矣,现在年龄大了,有些书读了一遍进不去,你的脑子装不住。年轻时读的书,真的是受用一辈子。我个人觉得,互联网往往助长从众心理,大家一致说好的东西越多,粉丝就会越多,点击量就会越高。阅读的自由是有了,但是否有独立呢?我家的孩子,我也经常说他们,同龄人读同龄人的东西,你们感觉到很出气,很酣畅,但是长辈几十年白活了?提醒年轻人注意,网上阅读不只是寻找共鸣和消遣的,阅读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提升你自己的修养,如果读了之后觉得像什么都没有读一样,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                                             

 

刘醒龙,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上一篇:语言多变,文章生辉
下一篇:作文的真情是如何丢失的?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