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视野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用文字创造一个精神世界 2015-01-22 15:13:41  发布者:唐正立  来源:原创

——教师作家唐正立答中国教育文学网记者问

 

闻 瑛

 

    唐正立,现供职于《莒州教苑》编辑部,任执行主编。此前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曾兼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辅导教师,现为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有散文、小说、评论等近百万字见诸报端或出版,著有散文集《跋涉的脚印》、文论专著《文心雕龙与校园文学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旷世刘勰》。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是如何解读《文心雕龙》,又是如何剖解一代文家的理想与信念、奋争与困惑,为读者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刘勰?对此,记者进行了专访,希望从他辛勤写作的背后,探究他从教师到作家的人生轨迹。

记者(以下简称记):唐老师,你好,见到你很高兴。你最近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旷世刘勰》,引起文学界、龙学界和世人的关注,捧读这部书感到沉甸甸的,封面文字就挺令人震撼:

雄心济世 在时代的苦难中成就人生

文心雕龙 在岁月的风霜里磨砺锋芒

一个以情为心的人,

一个用心雕龙的人。

他在家庭变故中励精图治,

他在世事沉浮里审视时代。

一代文家,旷世刘勰。

……

唐正立(以下简称唐):这是中国文史出版社编辑先生从原著中提炼出来的。

记:那么,请你谈谈这部书的基本情况,好吗?

唐:好的。我写这部书用了三年时间,而从接触刘勰、准备资料到构思创作完成,大约用了六年时间。这部书共八十二章,40万字,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刘勰曲折多难而又不懈奋进的一生。

记:现在社会上流行写皇帝,写宫廷,或正史,或演义,你为什么去写一个文人?

唐:写皇帝和宫廷,自然戏多。皇帝改变着社会的体制,影响着百姓的生活,左右着人们的前途和命运;宫廷内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君子与小人明争暗斗,笑脸与血醒此消彼长。这样的戏能在更广的背景上反映社会现实,也能夺人心魄,引人入胜。而文人在社会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与社会不妥协的价值追求,他们坚守的是一块精神的高地,一种理想的境界,他们的这种理想和追求,蕴藏于心间,也渗透在他们的著述中。正像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阅读古人作品,便知他们的精神追求。让文学的笔触走近文人,反映文人的思想、性格、志趣,是非常有意义的。

记:历史上文化名人众多,你为什么单写刘勰?而且这个“勰”字也是个生僻字,好多人不认识,以此为书名,不易流传。

唐:“勰”字是生僻一些。“勰”有“和谐、协调”之意,但不常用,主要用于人名,一是刘勰,再就是与刘勰同时期的元勰,和刘勰一样,字也是“彦和”,是北魏的政治家、诗人。我写刘勰,一是因为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伟大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其《文心雕龙》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文艺理论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刘勰的祖籍是莒县,是我的乡贤。在我们家乡,刘勰的名字和其著作《文心雕龙》可谓尽人皆知,也有刘勰《文心雕龙》研究的专门机构,有众多的研究专家,只是缺少一部全面反映刘勰人生的文学作品。因此,作为莒县人,有责任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而真正让我决定写关于刘勰长篇小说的,还有着现实的机缘。

记:噢?能否说得详细点?

唐:我县有一位刘勰研究专家朱文民先生,他研究刘勰十余年,写成集大成式的学术著作《刘勰传》,奠定了他在龙学界的重要地位,他又承担编纂了《齐鲁诸子名家志刘勰志》的编撰任务,两书采用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对刘勰的家世生平、《文心雕龙》、学术研究成果、历史遗迹遗存等,作了客观的记述和考证,其中《刘勰志》被推为国庆六十周年山东省优秀社会成果进京展览。朱先生是我的同事,我目睹了他潜心研究和苦心撰述的日日夜夜,深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一直鼓励我,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要文史兼通,多读历史,多读经典,不要仅仅停留于文学史教科书层面上,要读原著,因为只有读经典原著,才能真正探寻到古典文化的精髓。2008816,他把心爱的齐鲁书社1995年4月出版的陆侃如、牟世金二位先生合著的《文心雕龙译注》赠与我,让我学习研究,并且告诉我,目前研究刘勰的专家众多,在这个领域很难再有大的突破,你可以搞《文心雕龙》的推广应用,比如写一部《文心雕龙与语文教学》方面的书。我捧起《文心雕龙》,反复学习,文中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观点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感到眼前豁然开朗,以至于手不释卷,朗读成诵。但是我觉得要写一部将《文心雕龙》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书,课题较大,难以把握。我是全国校园文学委员会的常务理事,多年以来,从事校园文学创作的教学与研究,每年都要出席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和文心雕龙全国校园文学写作大赛,在会上向与会师生做关于《文心雕龙》与校园文学创作的报告,我从中得到启发,何不把《文心雕龙》与校园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写一部普及性读物?这样可以使人们在了解文心学理论的同时,能用之于实践,指导文学创作和学生写作。经过四年努力,《文心雕龙与校园文学创作》终于成书,朱文民先生亲自审核定稿,并为之作序,使我的心里有一种踏实感。这部书完成之后,我仍意有未尽,觉得像刘勰这样一位旷世英才,他的人生一定是不平凡的,他的思想、性格、志趣也必有其深邃和独到之处,我便产生了创作一部关于刘勰长篇小说的的念头。

记:从刘勰生活的时代到现在,跨越1500多年,作为刘勰家乡的一位教师,能将他的人生经历写成长篇小说,这是刘勰的幸运,也应该是你的幸运吧?

唐:是的。能通过《文心雕龙》与刘勰结缘,确实是我的幸运。我是怀着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情去创作这部小说的。在我构思和创作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力求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通过合理的想像,艺术地再现齐梁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风云,波谲云诡的官场形态,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形象地描绘刘勰曲折多难而又不懈奋进的一生,充分展示他的思想、性格和命运。

记:小说中的刘勰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和现实的刘勰一样吗?

唐:有联系,又有区别。小说中的人物是以现实人物为原型,通过艺术加工,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历史上的刘勰生活在南朝齐梁时期,担任过王府记室,做过县令,继任太子东宫的通事舍人,最高也就是个步兵校尉,属六品官职,可见他仕途上坎坷而不得志。真正让他闻名于世的,是他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这部书从面世以后,就在社会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刘勰同时代的大文学家沈约认为“深得文理”,昭明太子编纂《昭明文选》,其选文标准和文体分类就吸取了《文心雕龙》的精髓。小说中的刘勰也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生活在南北分裂分治的时代,政权更迭频繁,朝政混乱污浊,士庶对立突出,佛道斗争尖锐,作为没落士族出身的文人,他的理想,他的追求,他的奋斗,他的困惑和无奈,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解读和构建。

记:那么你是怎样处理历史事实和小说创作的关系的?

唐: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研究要讲究真实,要实有其人,实有其事,通过研究还原历史真相。小说创作却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应当对历史事实进行思考、分析、加工,运用我们的艺术思维,创作出艺术作品,而作品中的故事又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是符合历史发展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的。

记:看来艺术创造是项复杂的脑力劳动,那么,你在创作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没有?

唐:是的,文学创作确实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和精神活动,他需要足够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艺术想像。没有积累,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想像,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创作《旷世刘勰》首先是史料的短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五缘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林其锬先生给朱文民先生《刘勰传》所做《序》中说:“虽然他(刘勰)在《梁书》、《南史》中均有传,但是《梁书》本传仅1116字,除去其中引述《文心雕龙·序志》的777字,而真正记述传主生平事迹的只有339字。《南史》本传则更少,全文仅367字,除去其中引述《文心雕龙·序志》118字,记其平生事迹者只有248字。所以,刘勰生平事迹文字遗留下来的真可谓是寥寥无几。”好在后人对刘勰有诸多研究,如朱文民先生的《刘勰传》和《刘勰志》,就是重要的参考资料。我又把目光瞄向古籍,从沈约的《宋书》,萧子显的《南齐书》,姚思廉的《梁书》,到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了解刘勰所处时代的政治风云、社会状况、宫廷生活、官场形态、百姓疾苦;南朝时期,佛道斗争尖锐,尤其到了梁朝,梁武帝萧衍舍道事佛,以佛治国,因此,了解佛教理论,熟悉佛教历史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我又阅读了梁释慧皎的《高僧传》、唐释道宣的《续高僧传》等佛教史书,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刘勰所处时代政治文化背景的深刻和复杂。比如梁朝的礼仪制度,刘勰在定林寺“依沙门僧祐”,而僧祐又是梁武帝的佛学顾问,必然要跟皇帝打交道,那么一个定林寺的住持见了皇帝要行什么礼呢?按照世俗来说,自然要行跪拜礼,三呼“万岁”。可是东晋以来,有“沙门不敬王者”争论,历经东晋、南宋、南齐,这种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多以佛界的“不敬论”获胜,因为和尚是佛家弟子,皇帝是世俗之主,管不了佛界的僧侣。一旦黎民百姓出家,就是入了佛门,就只拜佛祖,不拜皇帝。所以,僧祐拜见梁武帝,就以双手合十表示敬意,不行跪拜之礼。

记:《旷世刘勰》已经面世,据说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刘勰为主人公的长篇历史小说,是这样的吗?

唐:是第一部,空前,但不绝后,目前一位美籍华人作家玄黄也想创作关于刘勰的长篇小说。我写这部书,也是为后来者提供一种借鉴,相信会有第二部、第三部,而且会一部比一部好。

记:在文学界,你是一位知名的教师作家,那么你是怎样走上文学道路的?

唐:我是教中学语文的,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语文教师应当有品味、有情趣,著名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毛志成在给我的散文集《跋涉的脚印》所做的序《倾听一个跋涉者的声音》中曾说:“能用艺术性的语言文字来演绎工作、生活、情感的教师,才是生动的教师,有魅力的教师。”语文教师要教学生作文,如果自己不会写作,怎样能教好学生作文呢?只能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罢了。为了教好学生作文,我致力于研究作文的内在规律,并亲自下水写作,以自己的创作感受启发点拨学生,慢慢形成了习惯,用文笔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悟,陆续在有关刊物上发表,后来结成散文集《跋涉的脚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经验交流会在莒县召开,我的散文集《跋涉的脚印》作为教师文学创作成果在会上展示,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和作家的好评。要指导好学生写作,需要科学的写作理论,我有幸遇到了《文心雕龙》,后来由研究文心写作理论到关注刘勰的人生,很自然地过渡到创作关于刘勰的长篇历史小说了。

记:你现在是一位教师作家,以教师的身份挤身文学领域,那么你对文学有什么独到的看法呢?

唐:独到的看法没有,体会还是有一些的。人是要有追求的,有人追求物质,有人追求精神。文人由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往往有志不得舒展,正像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所说“蚌病成珠”,蚌经受了困苦磨难,最终酿出了宝珠。正因为刘勰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他便另辟蹊径,步入文学殿堂,像一只翱翔于高空的雄鹰,找到了施展抱负、释放情志的空间。他困居定林寺十余年,潜心著述四五载,终于成就了千古文心一代文家,朱文民先生称之为“壮志别展”。现实的不得志,往往促使文人去寻找一个精神世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释放自己的情怀。因此,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文学是什么?虽然有许多文学理论层面上的解释,但是我觉得,文学就是在现实生活之外,创作了一个精神世界,而这个精神世界正是作者理想和心灵的寄托和归宿。

现实生活中,多数人为自己活着,少数人为自己活着的同时,能够为社会创造点什么,有人创造物质,有人创造精神,作家艺术家就是创作精神世界的人。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有品味地活着,能够为社会创造点什么,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出彩,也能给别人一点亮光,这样才算活得有意义。

记:太精辟了。祝愿你酿造出更多的精神食粮,也期望我们有机会多多分享你的精彩。 

上一篇:王安忆:好作品还需时间慢慢沉淀
下一篇:铁凝:为读者奉献颐养深情好作品是写作者的本分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