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生文学 > 文学新蕾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第八届“文心雕龙杯”全国十佳校园小作家李欣悦 2015-08-15 11:13:39  发布者:素岚  来源:文心雕龙杯大赛组委会

 

﹥﹥个人简介

李欣悦,十五岁,是一名准高一生。日常生活中的喜欢阅读中国古代史下棋弹古筝和写作。从五年级起开始向杂志社投稿,到今天已发表四十余篇文章,两部小说合集,参加过数次全国写作比赛并多次获得一二等奖。2015年7月在第八届“文心雕龙杯”校园文学写作大赛中被评为“全国十佳校园文学小作家”。 

 

﹥﹥写作感言

与文字相约,在匆匆中,已过五年。年少的誓言大多懵懂,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被当作一个又一个包袱卸下,唯一保留着的,便是文字。我想,写作本是随心所欲的,在写作中求索,在写作中找到自我,找到内心真正要表达的东西,从而明确方向。字写年华,自写年华。

 

﹥﹥作品选萃

 

带一本书去旅行

 

咂一口香茗,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啸一曲绵歌,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如果可以,我要带一本书去旅行。唐诗太过直率,好似徐悲鸿的马儿一般桀骜不驯;元曲太过低沉,总不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就《宋词散》吧!细细品味,然后将灵魂汲取。

江南之愁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掸落肩上的疲惫,褪去浮华的喧闹,推开一扇虚掩的门---朦胧的、清澈的回忆,都带着遥远而梦幻的色彩,编织在古旧而苍老的回旋中。在花的季节里,等待一个久违的声音,在红尘中再次相遇……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在起起伏伏的情节里,诗人要在江南为心灵寻一个知己,寻一份美丽,寻一份如诗画卷。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吴侬软语里,在小桥流水中,在楼台烟雨上,苦苦相守相思的人儿仍是那么美。风景几笔勾画了了,水面微波点点珠落玉盘的声响恰到好处,好一个不染纤尘的江南。我合上书卷,望着眼前的朦胧,沉醉其中。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眼前一片娇艳的人面桃花,伴随着流水潺潺声摇曳风中。可人已不在,又怎能“桃花依旧笑春风”?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他,张继,在古雅的钟声里,在重重复复的长卷中,倾听映在心中的落叶。檐下的水滴,埋藏的眼泪汇成了不朽的《枫桥夜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江南的月,是柔的,是引人思绪的,是无家游子的,是多愁的诗人的。不然汪国真为何会感叹:“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江南,梦境的名字,你聚拢了多少文人为你歌颂呢?踏过苏州、杭州、周庄、安庆,又有多少石刻上记述着那些曾经失意,曾经落魄的文人感叹?又有多少鸢飞戾天之人望峰息心?你的心灵,让多少仁人志士不能自己,把一生奉献给你呢?

“无意苦吟秋,只恐花褪红尽。人长叹,水空流。”你那小桥流水,又勾起了多少愁?不经意间,冥冥中仿佛有一只手指,悄悄探入我心,拨动心底那根往日里不被触及的弦儿,奏出一串颤意,奏出星星地颤动。江南,你那曼妙的乐符,打动了每个人最纯洁的那股泉。

折一段鹅黄的柳枝,微漾水中,溅进的是你的一愁,一笑,一点一滴;挥一把折扇,唱一曲婉约,舞一尺寂寞,洒一世潇洒。

若干年前,谁不晓得哪位词人登上楼台,举杯消愁?为那个时代的那个人,寻一座城,品一句词,然后爱上江南。

物是人非。

吴侬细语又在耳畔响起了,打鱼的人们收了网,吹起萧,和诗意的江南一同陶醉着……

塞北之寺:

“断桥芜藓涩,空院落花深。”

塞北的寺如玄烛嵌在那抹深绿。淡淡的青草气息,吸引着人们踏入历经沧桑的紫檀木阶,一段肃穆、幽静、而又虔诚的盛宴开始了。

黄金风磨铜庙顶隐约着斑驳陆离。模糊的蓝琉璃瓦滚龙脊见证了昔日的辉煌与久远。包厦似的灰瓦盖顶,妙香的灵气……深入旅人的心涧,幽然清寂,渐行渐远。高贵而朴实,玄妙而易懂。几千年来,它带着世人的祷告奔赴另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点上三炷香,对佛像三拜,继而按顺时针方向祈祷。殿内,五色哈达围成的哈达转轮予深色调的殿堂一抹轻松与欣慰。

“当——当——当——”古老而沉重的铜钟震动,带动空气,仿佛钟鸣穿透红尘,激荡着的低吟乐符声声撞击着着岁月封印的堡垒,尘土飞扬;宛如隔着一个世纪,又宛如隔着数千载,古老而神圣的信仰重回天际,扬起万道光芒,几乎掩盖一切……我静默着,打坐似的接受祝愿。

游客虔诚参谒,佛像静默沉稳,生命的富贵荣衰、轮回过往,就这样在悠悠香火尘烟里渐行渐远……

据说,最好的旅行,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我想,我遇到了。  

 

 

沉默的大多数

 

有人说,经过几千的浮世沉沦,中国人猛地将压抑释放了、喧闹了、爆发了。

也许吧,却不敢苟同。

城市与乡村

小城的人是热情的。

当三步一熟人,五步一亲戚的时候,人们会仔细留意着自己的举动——生怕被七大姑八大姨挑出些三长两短。自个儿无法立足是一方面,可连见到家人朋友甚至一面之交的人都不敢抬起头、大步走。

久而久之,一种强烈且近似于疯狂的荣辱观在小城诞生了——或者说是演化。且愈演愈烈。

大城市则不尽其然,人们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在拥挤的道路上摩肩接踵,却又仿佛带着具有隔离意义的头盔。朝九晚五的生活在办公室政治中笑脸相迎然后斗得鱼死网破。为了拿到唯一一个名额而加班加点的白领们披星戴月地乘上稍稍能放松自己的电梯,谁会有闲情逸致拜访邻居们呢?——哪怕拜访了,邻居也说不定会奇怪得吓一跳。事实上,人们连家人都很少能够好好聊上几句。

流通性与变通性强的几乎剽悍,没人晓得谁是南锣鼓巷的,谁是烟袋斜街的。

都市人们迫不得已戴上了冷漠的头衔,也许,是人口密集;也许,是中国人的争强好胜;也许,是迫不得已。

沉默的大多数便这样悄无声息的极速增长着。

网络与社会

人们总是为了相对的安全而漠视甚至无视不关己的道德行为。

准确些来说,这样或许更保险吧——朋友,这尽管有些荒谬,在中国却是事实。我们只是路人甲而已。旁人绝不会斥责沉默的人们,因为他们深知,自己也属于这类人。

“快节奏的生活让中国人变得更加有进取心,在学业与事业的压迫下,我们不得不对这等小事熟视无睹。”过去,我不屑于这句话,不屑于说这句话的人;而如今,这也渐渐成了我的口头禅。

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人说:“它是将善与恶传播出去最有效的方式。”

请原谅我的哑然失笑。

诚然,对于善事,网络传播予我们的是一种正能量。

而被大肆宣扬的见死不救呢?是为了让普通的我们变得更麻木?使扭曲的心灵获得心理平衡,仅有的一丝自责之心荡然无存?

还是让觉悟高于我们的仁人志士明白:不公的事情太多了,自己的善举只是精卫填海、大海寻针?亦或者使他们甘愿沦落为前类人?

我不得而知。

形式与现实

从两种意义上讲,中国的热爱祖国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种族或国家——无休止的“纪念XX日XX周年签名活动”、“考察革命老区实践活动”……尽管我不知道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多一些自主招生的优势或炫耀的资本外还用什么用处。但我明白,各种税收和公款就这样以一种体面的爱国形式揣进各色人物的腰包。

当真正需要道德的事件出现时,人们并不会被打个措手不及,只是若无其事罢了。如果把“惊慌”比做伪君子的话,那么“不慌”便是真小人了。

我不敢确定各种路人甲乙丙们是否全都参加过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爱国签字活动——尽管那只是学生加分的砝码、商人掩盖自己奸诈的手段和政治家生存的条件;我也不敢确定,路人们中有没有人是在网上对种种事情大骂特骂的网友或喊着爱国的愤青——倘若愤青只爱国而不爱人,那大抵也算不上什么愤青吧。

并不想要专门针对什么,或许,是偶然;或许,是无奈。因为自己也不敢保证不属于这沉默的大多数。

吹灭烛光的,不是好人的忍气吞声,就是坏人们的嚣张跋扈。

噢,对了,还有我们的默不作声。

上一篇:第八届“文心雕龙杯”全国十佳校园小作家王艺晓
下一篇:第八届“文心雕龙杯”全国十佳校园小作家陈令祎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