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生文学 > 文学新蕾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周端端:与世界和自我坦诚相待 2015-12-14 16:33:16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小作家孟雨萌特辑

 

 

 ﹥﹥个人简介

 周端端,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学生,学校梅苑文学社社长,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在光明日报《书摘》杂志、《西北军事文学》《语文报》《语文世界《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约30篇。曾多次获得全国、省作文大赛奖励,其中获特等奖两次。20157月在第十三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评为“全国十佳小作家”。

 

﹥﹥写作感言

写作是自我对话的一种方式;将目之所见、心之所触付诸笔下,化为流淌的文字,是自我沉淀的过程。来去匆匆的时间里,写作是灵魂的驻足,是我与世界、我与自我坦诚相待的片刻。好的文字始终是性灵的流淌,而不是刻意的矫饰。文学是一阵似有若无的清风,唯有保持澄澈的心境,方能在沉醉风中,到达生活的彼岸。

 

 

旷野的行人

□ 周端端(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

 

   旷野里渐渐滋长的无边黑暗从远处扑向我,日暮时分的世界开始模糊了自身的轮廓。我急急踮起脚尖,仰望城市的上空,伸出手却只抓回一手冷雾。

我是旷野的行人,我走向我的城市,走向我的不断建设的家园,结果我却走向了虚空。

归鸟清亮地唱和,啼鸣穿过田野。我追着远方行走,无心耳畔的回声。傍晚的风拂过,几棵树的枝叶簌簌作响,自然的声响在这无边的旷野中来来去去,悠远绵长,然而我却听见急促的脚步——不知是来自脚下还是远方。接着是引擎的轰隆声,拥挤的车流声,仿佛一股更远更猛的巨浪汹涌而来——鸟儿从枝杈上翻下,再也没有了声响。

我是旷野的行人,我走向日趋繁华的城市,却听见大自然亘古不变的声响,听见身后的召唤——“人类文明始终是对美好自然的咏叹!”这是智者的思索,振聋发聩,从十几世纪的西方传来,穿过几个世纪,在我的城市上空久久回荡。我停下脚步,低下头,鞋底不觉已满是泥泞。我望向我的城市,那片繁忙已落入一个更大的虚空。它正用科技用发展用经济甚至用车流量展示一个民族的强大。然而这样的脚步难道不是已一步步走入泥泞?这是历史之必然吗?

“在某一天夕阳落山的时候,一个人看到这样的景象,‘哇’了一声,人类的文明由此开始。”怀海德如是说。文明的意义从不在于不断地建设,而在于对自然的感怀,在追求发展时保护一棵幼苗、留下一片森林与一只也许不能歌唱的鸟儿。这是历史的回声,是西方先哲们面对工业化文明的思索——也应是人类现在与未来本能的思索。

我是旷野的行人。我放慢脚步,期待着一次日出或者日落。我听见旷野中远处的回声——“人类文明始终是对美好自然的感怀和咏叹!” 

 

 

品味自然

□周端端(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

 

 

梦回记忆里已泛黄的年岁,第一缕春风开始在沉思的故土上摇摇晃晃地长出嫩芽,温柔得让我舍不得醒来。

春风吻遍泥土的手心手背,那随着汗水播入泥土的种苗便开始生长,农民们混沌的眼眸中燃起星点之火。春天一点点积蓄着力量,柳枝抽出鹅黄,新笋刚刚苏醒,禾苗在细声交谈。蚯蚓细长的身躯在芳香细软的泥土里轻轻翻滚,有时又沉沉睡去。春天静得能听到它细细的呼吸。此时的自然是一本随意摊开的书,每一段都文笔优美可以朗读。

再过一些时日便渐渐转暖了。此时的雨也来得急些,不似早春的雨,如酥,似无。空气中淡淡的湿意,槎桠恣意婆娑,细微的变化似是一个逗号,或者一个转折,一个暗示。自然的书,连一个断句都舍不得猛烈。

然而换季的天空总不会时时清朗。有时一个惊雷就能将故事推向高潮,紧随其后是连绵不断的雨。林清玄曾说过:“下雨的时候,心浊的人看来是酸水,清醒的人看来是醍醐,雨又何尝有过什么隐藏了呢?”年岁变迁中,大自然以无数场雨的洗礼,不断地给人们启示。“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小憩中听蝉鸣,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在自然这本打开的书中,心灵沉静的人读到的不仅仅是启示,更是冥想,对自身的反省与沉淀。

故土深沉的泥土气息伴着自然翻开的每一个篇章,净化着我渐渐被浊气污染的心。在这城市的喧嚣中,发展从未代替自然。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一定始终怀有对自然的敬畏,始终坚守着心中未破坏的一片净土。

此处萤火静幽,彼岸霓虹闪烁,存在的都是应当。

自然是一本打开的书,它让我在困惑中得到启迪,在迷途中寻到绿洲,在城市喧嚣的车流声中,枕着明月清风安稳睡去。 

 

我和你

 

□ 周端端(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

 

你深深地扎根于我心中不眠的土地。

我爱听你的絮语低回,回报以我的欢笑,在每一个骑着脚踏车摇晃着驰过的春日,甚至在每一个细雨绵绵的阴天。有时雨水从屋檐不动声色地滑落,顺着你面庞的纹路蔓延,甚至漾起细微的涟漪。你会用深沉而羞涩的嗓音为这雨水充沛的季节歌唱。你的喃喃絮语是翠绿色的,一如那小街上铺就的青石板,我坐在你的身侧,雨水亦顺着额际流下,我是你默默的旁听者。

我时常与你一起凝视我深爱的星空,每一个仲夏的夜晚都飘荡在童话的星空。那时奶奶摇着的蒲扇和院子里的藤椅都会吱吱呀呀地唱着老调,也许那是你在和它们对话。我一直相信奶奶只是离开这个简陋的小院,去往了远方的星空,就像我一直相信你的眼中盛满了这个小村一年一年的故事一样。即使少了奶奶的故事不再鲜活透亮,即使你也愈发沉默。  

在城里的日子我不时地会想念你,我想起你掌心蔓延的纹路,如同记忆一样似乎永远到不了尽头,苔藓总在夏季雨水最充沛的时候长出来,更行更远还生。那青色的味道填满了你。也许你也挂念着我,那样绵长而悠远的惦念温暖着我,让这清冷的小城,夜夜都长出了月光。

我行走在日渐麻木的人群中,背负着竞争的压力,背负着对一个梦最初的坚持和许许多多并不愿顺从的规律。我想你也是一样。我时常在这清冷的夜被你的悲鸣惊醒,当挖土机对我们热爱的那片故土碾压时,你也许只能静默,伫立成一片顽强的废墟。于是我再也看不清你混沌的眼眸。

梦中我仿佛又嗅到了你的气息,赤足贴上那光滑的青石,星空就这样映在我的脚下,踏过潺潺流走的年年月月。

我的青石小巷,我是那一棵被移植的针叶木,你是那遥远的冬日的故土。

 

上一篇:牛霄霖:在写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下一篇:孟雨萌:文学让我们精神抖擞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