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生文学 > 散文随笔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韩晓彤:给身边所有人写封情书(第九届文心雕龙杯一等奖) 2016-01-27 10:27:37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有人曾以血为界来划分人与人之间的爱。爱长辈,爱儿女,那是血缘之爱,我们无法选择,因为这种爱早已随着基因沉淀在你的生命之初。而另一种,则是非血之爱,是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积蓄起来的情感。你当然可以选择爱或不爱,但请相信,非血之爱为孤独人生与花花世界之间的纽带,会为简单乏味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幸福。

非血之爱分很多种。对于友人,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兄弟情深;对于情人,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儿女情长;对于穷苦百姓,则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系苍生的感喟。然而这些情感,大抵是因为互相依恋欣赏,或者“同是天涯沦落人”,有着相同的心境。但最终不能突破某个界限——为孔子所云“泛爱众”,能够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博爱之心,融血缘之爱与非血之爱于一体,不求名垂青史,不求对世界有多大贡献,反而更像是一种与世界为善的态度和信仰。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事事考虑更多人的感受,时时惦记更多人的处境,就是博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是博爱。因此,博爱也许只不过是通过最简单的某个细节,甚至零碎的思维过程折射出来,并不是什么史诗级巨作。博爱是写给身边所有人的情书,让万事万物感受到你的在乎。博爱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对高尚的追求。

有人说,倘若真能博爱众生,岂不逍遥自在,无忧无虑?其实,所谓博爱,更像是一种心境,一种追索,而不是什么圣人的专利或者追求逍遥的法宝。提出“泛爱众”的孔子怀揣博爱之心,怎奈要拘泥于君臣父子的条条框框之下;孙中山执笔挥洒出“博爱”两个大字,然而身处乱世,难于满足所有人的想法也无可厚非。故言之:有为人之心,已经是一种高尚,能够站在更多人的立场上有所考虑,已经是一种智慧,而不用苛求博爱能够带来什么创举。当然,虽然博爱难于落实,却不等于要放弃——请在生命长河中让博爱之舟勇进,让与人为善的浪花激起温情暖流。

时下,提到博爱之心,很多人会想到“首善”陈光标。这位被我们称为“标哥”的中年男子,在全球范围高调行善,赢得声声赞许,也深陷连篇的谩骂。然而,不论褒贬孰多孰少,至少他做了,他把善心播撒到世界各地,让数以万计的人感受到“标哥”的在乎,收到了“标哥”的“情书”——就算“炒作”和“仇富”让捐赠变了味,这至少是一份感动吧。恰如所言;有为人之心,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高尚。倒是有些武断否定行善行为的人,背离了“推己及人”的行事准则——试想:假如拿出亿万资产捐助弱势群体的是你,本着“用自己的行为感化他人”的愿望将自己的事迹宣扬,却遭来毒辣的攻击,岂不心寒?

博爱,不是一个人的高尚情操,一旦脱离社会,往往会变成一个人的心理斗争。

“泛爱众”需要推广,“推己及人”需要传递,那封写给所有人的情书也需要由我到你,由你寄给世界。血缘之爱是家庭的网,非血之爱是社会的网,网网相扣,扣住世界的温情。博爱的网,是我们手拉手的见证,也是我们心连心辉映出的万丈阳光。

 

【作者】韩晓彤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中学高一五

 

【指导老师】张敏

 

【获奖理由】文章思想深邃,逻辑清楚;引经据典,字字珠玑。从血缘之爱到非血之爱,实现了心灵的升华。小小年纪能够心怀天下之大爱,深切体会孔子“泛爱众”的博爱思想,实在难能可贵。一篇美文折射出作者高尚的人格。

上一篇:彭欣怡:早春谱(第九届文心雕龙杯佳作)
下一篇:陈鑫旸:诸葛庐序(第九届文心雕龙杯作文大赛一等奖)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