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 中学生文学 > 散文随笔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刘杨:成长的书香(第十四届叶圣陶杯复评二等奖) 2016-03-10 11:53:24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那是一条并不曲折的巷子,亦没有青石板与潮湿斑驳的苔藓,抬首,映入眼帘的只有陈旧的楼房,灰仆仆地立着,被夕阳镀上一层橘红。

那条巷子,那幢老楼,就是我的家。

小时候的小城,在记忆里总是如此沧桑。网络未普及的年代,大人们似乎总是在闲叨着家常。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东奔西跑和大呼小叫无疑是最好的游戏。

似乎只有我是不同的。比起追逐嬉闹,天性好静的我却更乐意坐在窗前,铺开一本书来,背景音乐是一闪即逝的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持久而清脆的伙伴们的笑闹声。从初日高林到赤日炎炎,再从日暮而垂至露脚斜飞,直至一把揉碎了的月光渐渐融进台灯白皙明亮的灯光里,我才合上书本。抬眸望一眼窗外沉默的无花果树,然后伴着书香沉沉睡去。

懵懂的我并未将读书当作一件雅事,而是视其为一种消遣——和同齡伙伴一样,我也偏爱连环画,一次甚至为故事里一位主人公的死亡哭了好久。后来我红着眼睛将那本薄薄的小册子藏到了桌下,但却再也没有找到它。

但伴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我却更爱那些黑压压的方块字了——我觉得字是有灵性的,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它而开怀,而揪心,而愤怒,甚至哭泣呢?我开始真正地、如饥似渴地读书了。如高尔基所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话用来形容我,仔细想来却是再合适不过。

小学的我曾是一名住校生。但无数个中午,我却溜进走读生的队伍,胆战心惊还要强装镇定地从门卫那个胡子花白的老爷爷眼皮子底下走出校门,然后直奔学校附近的一家书店,那种雀跃仿若置身天堂一般。后来我成了“惯犯”,甚至敢大摇大摆走出校门,并用一句甜甜的“爷爷好”换取门卫爷爷一个和蔼鼓励的微笑。放弃午饭而选择了书籍的日子,一瞒便是两年。直到后来转学了,我才真正告别了以书为粮的时光。

现今回想起来,依旧觉得不可思议:到底是什么让一向乖巧的我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但如今的我已记不起那时小脑瓜里古灵精怪的想法,每每想起便忍俊不禁,却仍感觉有书香在氤氲弥散。

那时最喜欢的天气是下雨天吧。爱极了并不昏暗的午后,捧一本好书在阳台上细读。窗外雨丝飘拂,挟着微微的凉意;手边一杯奶茶,蒸腾起馥郁的醇香。于是,雨丝落叶的“沙沙”声,和粗糙平民的书页翻动的声音,都随着夏意的清凉落入心田,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然而,浪漫没有后来——我搬离了老楼,远离了旧灰仆仆的小城;放下了闲书,却背起了愈发沉重的书包。只是在松开紧攥着钢笔的手的夜晚,偶尔地,亦会捧起旧友,在被霓红灯映亮的时刻重返旧时小城,一品久违的书香。我是如此眷恋那墨香悠悠,固执地不肯跟上灯红酒绿的步伐。有人说我为此丢失了一片草原,但谁又知道,我循着那书香找到的,是另一片天空呢?

 

【作者】刘杨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高三

【指导老师】宋姗姗 

 

 

上一篇:南昌进贤三中师生笔下的“另类”孩子
下一篇:冯丙仁:明于己,处其位,躬于行(十四届叶杯复评二等奖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