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校园 > 初中校园 > 校长天地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李文耀:以校园文学为抓手,全面推动文化强校战略发展 2016-02-20 14:11:21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校园文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抓好校园文学活动,是加强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以校园文学活动为突破口、切入点,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特殊的教育功能,对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师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素质、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就我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强化校园文学的美育作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所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并与诸位同仁交流。

一、文化传承,铸就百年西中文化底蕴

“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论断用之于校园文学更加恰切。西安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凭着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三秦明珠,英才摇篮”的美誉。从建校开始,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学校都非常重视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一批又一批西中学子产生了积极、全面而深远的影响。民国初年,学校就成立了诗歌、戏剧、绘画和音乐等各种文学艺术社团,还创办了校园文学刊物。即使在抗战时期,学校辗转流离到洋县、长安等地,各种校园文学艺术活动不仅没有停止,反而紧密结合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发挥出更大宣传教育作用。仅1936年,当时的省立一中就办有班级报刊12种,在校内宣传民族救亡和进步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西安中学始终以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奏响着时代的主旋律。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艺术氛围中,才产生了著名诗人柯仲平、著名诗人和评论家毛琦、著名书法家吴三大,著名导演吴天明、著名表演艺术家石国庆,IT精英张朝阳、中科院院士魏江春、张殿林等杰出校友。虽然他们的工作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和文化风采。百余年文化传承,深刻影响着西安中学“文化立校”的发展品位。

二、多管齐下,促进教师文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文学滋养心灵,文化启迪智慧”,教师的心灵滋养和智慧启迪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具有浓厚的文学热情、纯正的文学艺术趣味、出色的文学写作和分析鉴赏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文化立校”战略的有力保证。因此,在培养和提高教师文学艺术素养方面,我们多管齐下,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

一是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积极构建书香校园。鼓励教师多读经典性文学名著,每学期给教师布置读书任务,在书目的推荐上,我们不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和各学科的专业书籍,还鼓励教师广泛阅读文学名著。请陕师大、西北大学等知名院校的教授、本校语文组老师以及其他有文学爱好的教师,给全校教师推荐文学名著。先后推荐过的名著多达200多本,古今中外各种题材、各种体裁、各种风格流派的几乎都有涉猎。读完之后,工会、语文组还组织老师召开座谈会,畅谈阅读体验和感受,征集读后感和评论,择优在《二月》《西中报》和《西中教育》上发表,并对外推荐发表。

二是聘请陕师大、西北大学和各个文学艺术专业学会的教授、专家和学者,为教师举办文学、绘画、书法和摄影讲座,活跃教职工文化生活,丰富精神,陶冶情操,化解职业倦怠。

三是在每学期的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中,教师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和教育教学论文同等对待,给予量化加分,并根据发表和获奖的层次,予以同等奖励。

四是对于兼职从事校园文学工作的教师,按照和本职工作同样的标准计入工作量,尊重教师的劳动,保护和鼓励教职工文学艺术创作热情。

三、强化课改,充实和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学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学和文化建设工作同样不能忽视这一重要的途径。而且,这个主要渠道作用发挥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了校园文学能否由外到内、由形到神的深化和升华。

一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纯正的文学情趣和审美鉴赏力。高中语文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既是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文学教育的最佳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大力倡导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的学科优势打造文学课堂,融文学教育于每一节语文课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不同的教学进度,先后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及仿写、微型小说写作、微电影剧本创作等专项写作练习。优秀的文章由老师推荐发表在《二月》《西中报》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一年级的现代诗歌单元、戏剧单元,高二年级的古代诗歌散文选修等板块结束后,都有大量自由诗、微剧本和古诗词等相应体裁作品投稿。这样,校园文学活动成为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常规化常态化日常化,所有语文教师都责无旁贷参与到校园文学发扬的工作中。

此外,教研处还把校园文学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充分开发和利用陕西省,尤其是西安市的地方文化资源,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文学名著鉴赏、文学写作、地方文化研究等系列校本教材。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力度,确保顺利完成校园文学研究的相应课题。

二是常态化开展校园文学课外活动。目前我们校内举办的此类活动有:高一年级的二月文学社纳新写作比赛、课本剧展演比赛,高二年级的全年级写作比赛等。高一的课本剧展演中,对于原创性剧本予以特殊加分,并在校内发表。高二年级写作比赛,题目设计上侧重于文学性,小说、散文、诗歌、剧本、评论均不限,同时命题、半命题、给材料和话题作文形式都有。除此之外,还有全校性的自由写作大赛,每学年举办一次。同时,学校还参加了叶圣陶杯、文心雕龙杯、新人杯、步步高、“我和贾平凹一起写作文”等征文比赛,并大面积获奖。

四、倾情支持,确保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活动

(一)大力支持二月文学社的建设和发展,创建校园文学知名品牌

一是建立健全文学社指导教师团队。2009年文学社成立之初,学校聘请了著名作家陈忠实担任名誉顾问,聘请《延河》杂志原主编徐岳为名誉主编,以确保《二月》杂志编辑的高质量。随着文学社的不断壮大,文学社指导教师和编校老师人数也不断增加。现有编校老师9名,文学社团活动指导老师两人。所有老师都是兼职工作,无一名专职人员。学校给予所有老师的劳动以相应的报酬,对发表作品的老师发放稿费。

二是建设文学社编辑活动室。文学社活动室从最初的艺术中心二楼,搬迁到南教学楼二三楼,再搬迁到图书馆楼五层,条件越来越好,设施越来越齐全。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便于工作,保证文学社各项工作包括社刊编辑的顺利进行。学校领导还用积极投稿、经常关注过问等实际行动支持和鼓励文学社的工作,并为《二月》杂志从不定期的季刊转为定期的双月刊、并最终升级为省内正式刊物积极创造条件。

三是办好《二月》杂志,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歌德说:“一切高尚事物本性恬静平淡。”文学社创办之初,学校就在文学社刊物怎么办、朝什么方向办等大的问题上充分讨论,慎重决策。最后决定:为了避免低层次徘徊的问题,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二月》杂志由老师负责编校,等到条件成熟后再由师生合办,最后完全由学生自主编校的三步走策略。并且,确定了把“青春性、校园性、原创性”作为《二月》的突出特点,不搞大杂烩,最大限度地突出其文学性,办成纯文学刊物。不盲目追求作品数量,宁缺毋滥;不陶醉于外投稿件的多少,重在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东西写充分写细腻写灵动,写出个性。这一决策为《二月》杂志的高品位、高起点奠定了方向。《二月》杂志的创办,使得学校校园文学阅读和写作蔚然成风。在《二月》发表作品的师生越来越多,有语文教师,也不乏其他学科老师,既有校长,也有体育场管器材的老教工;有刚进校的青年教师,也有已经退休的老教师。田西安、李悟景、刘长凌、李亮、刘九诗、谢小愚、王伟杰、商羽、周易、朱妮娅、原雪、李晓军等老师风格各异的作品,为校园增添了不同寻常的精神风景。其中,刘长凌和周易两位老师还有长篇小说的创作。6年来,《二月》杂志共出刊25期,发表师生各类作品700多篇,共计200多万字。先后参与了五届全国校园文学报刊交流展评。《二月》杂志、二月文学社以及文学社多位老师多次获得各种表彰奖励,学校于2011年被评为首批全国校园文学示范学校。

(二)鼓励、支持文学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从成立以来,二月文学社先后举办过个人原创诗歌朗诵比赛、优秀撰稿人评比、同题写作比赛、课本剧创作比赛等活动。先后邀请陈忠实、李星、常智奇、红柯、叶广芩等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举办文学写作和文学鉴赏讲座。同学们在与名家大师的直接对话中,获得的不仅是写作能力的进步,更是全方位的生命体验的升华。徐岳先生更是参与到《二月》的编辑中来,联系省内作家的作品,推荐名篇名作并撰写赏析文章。尤其是今年5月份,二月文学社成功举办了“追寻现实主义的文学道路”陕北采风活动,师生一行40多人参观了清涧县石咀驿镇的路遥纪念馆、路遥故居和延安大学文汇山上的路遥墓。师生们被路遥崇高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所感动,而他对于文学创作如殉道者一样的神圣和执着,也让人感受到平凡生命中所迸发出的不平凡的光彩,这一切都将激励着文学社的师生们认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在文学的熏陶和滋养中,让平凡的生命在平淡的生活中破茧成蝶。

 

校园文学的蓬勃发展,对师生的影响极其深远。我们的师生文学兴趣空前浓厚,文学人才层出不穷。我校青年教师袁媛,热爱文学,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媛创配字”文学模式,力图创造一种全新的“同感文学”,配字作品在网络上点击量已经超过1000万次;她的一些文字在网络上被误传为徐志摩、席慕容所写;目前,袁媛老师已出版《爱是一道光,回望是泪光》(上、下册)和《99封情书》(男生版、女生版)两部作品。我校2006届学生马天乐出版《天乐在德国》;吕恩慈和严璐合著出版《北溟有鱼》;2006届学生杨则纬在校期间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18岁即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春发生》,获得了贾平凹先生的高度评价,并迅速成长为令人瞩目的新锐作家。2013届同学杨玥琤在校期间创作作品50多万字,发表22万字;先后有多篇作品在《青少年文艺》《中国少年作家》等刊物发表,有24篇文章和4部个人文集获奖,其中获全国性金奖、特等奖、一等奖18项,个人文集《桃园之乐》获第九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个人文集《白桦林中的光环》获第八届全国少年之星创作作文大赛特等奖和第十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杨玥琤同学因创作成绩优异,当选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陕西省少年作家学会主席。 2016届学生杨若琦在2014年《华商报》举办的“我和贾平凹一起写作文”比赛中,获得全省唯一的一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并代表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著名作家贾平凹亲自颁奖,并给予了热情的赞扬和鼓励。2016届学生林嘉文,师从法国儒莲奖得主、国际西夏学泰斗李范文先生,研究西夏学和宋史,兼及中国古代民族语文学、秦汉史、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等,出版24万字著作《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和33万字著作《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发表《对鸦片战争的一些思考》《关于历史学的一些认识——从我的读书历程说开去》等多篇学术文章。

 

“眼底江山皆净域,毫端兰竹见灵魂”,斯言不谬。

在新的形势下,文化强校需要更多的人文情怀,需要文学教育的引领,更需要文学教育的大环境。我们将继续不懈努力,勇于探索,让教育经由文学这一特殊渠道,在真善美的熏陶中,真正培养人的精神,化育人的灵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以此与诸君共勉!

(陕西省西安中学副校长李文耀

 

上一篇:高月波:校园文学与学生自我教育价值的实现
下一篇:最后一页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