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视野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诗歌话剧《实现》:为中国工人发声 2016-08-02 14:19:25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刘 淼

《实现》剧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7月28日,在一段气势恢宏的朗诵中,由首钢文化公司出品制作,集结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院团优秀主创的大型工业诗歌话剧《实现》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

《实现》由郑天玮编剧,顾威执导,申奥、邢辛、郭思达、包尔温分别担任舞美设计、灯光设计、作曲和视频设计,尹伟、梁月军、王涛、仇晓光、金汉等出演,一支由首钢职工组成的诗歌朗诵队成为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以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为背景,描写了产业工人的工作生活、情操理想。该剧打破了话剧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讲述了60年时间跨度中的3个故事:“出征”“对决”“送行”。郑天玮为中国工人阶级创作的组诗贯穿全剧,将这3个看似独立的故事融为一体。

“大海依然,月光依然,毒日依然。继续,继续。我们交出了所有,前赴后继。光明,在我们名字的前面闪烁!照亮了我的同伴,照亮了黑色的大海,照亮了我最最亲爱的祖国……”这是郑天玮写下的诗篇。大量诗歌元素的融入,也使得该剧兼具写实和写意,既细腻地描写了中国工人内心的坚韧和执著,又大写意地书写他们的豪情与深情。

别具一格的剧本背后,郑天玮用了9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和工人们待在一起。“采访不只是见人,更是见心。”郑天玮说,在创作过程中,她和许多一线工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剧中那些动人的片段和台词都融入了他们最真实的心境。“我要对得起我见过的每一位工人师傅。”

为中国工人阶级发声,是顾威创作《实现》的初心。“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工人阶级成了‘沉默的人群’,他们不会宣传、炒作自己,但他们是国家的脊梁,他们为国家建设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我们的舞台上真正正面描写工人的作品太少,我希望为他们发个声。”

顾威表示,最初看到剧本时,就被工人们冲天的豪情所吸引,也被他们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但非线性的叙事和大量诗歌的加入也给顾威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我从来没有排过这样的作品,对我来说,《实现》是一次挑战,只能慢慢探索。”顾威说,剧中最困难的部分是让由30余名非职业演员组成的朗诵队按语气、节奏将诗歌整齐念出。虽然艰辛,但工人们的激情感动和激励着他。

顾威说,创作中,毛主席的一句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始终在他脑海中盘旋,他要求剧中的专业演员要有这样充沛的激情。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实现》剧组多次下工厂体验生活,积累了丰富的人物素材。

在第一个故事中,王师傅的儿子因生产事故去世,周围人怕他伤心一直瞒着他,其实他早已知晓。扮演王师傅的演员尹伟说:“这个人物把所有的苦和痛都自己扛了,他身上有钢铁工人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在第三个故事中,扮演为了走和留痛苦选择的师傅的孙晓鹏说:“这个角色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活生生的人,他内心的纠结不仅仅是属于产业工人的,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可能会遇到的。”

话剧《实现》演出后,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首钢职工罗晓波说:“这部话剧有着工人阶级最纯的情感,展现了不同时代中国工人的精神面貌,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工人朋友写出了自己的故事。”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的观众蒋先生说,这部作品以工业为题材,将工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展现在观众眼前,展示了工人的家国情怀,将社会的目光聚焦到基层工人身上,让他非常感动。 

 

上一篇:“哈利·波特”为什么能火20年
下一篇:陕版《白鹿原》上海巡演结束 精炼改编浓缩原著之魂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