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视野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金波:朋友见面多切磋 2017-01-03 11:01:01  发布者:丽荣  来源:本站

 

人老了,天凉了,就懒得动。就在这时节,收到北京作协通知,我被选为中国作协九代会代表。我凭借直觉,脱口而出:“请年轻人去吧,我别占这个名额了。”名额有限,我去了,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了。

说起“发挥作用”,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有一届作代会,我被推举为总监票人,另一位监票人是四川老作家王火先生。他说我的普通话比他说得好,因此,把宣读选票结果的任务就谦让给我了。这算是我在作代会上做过的一点实实在在的事。现在,恐怕连这点实事也做不出了。可是没过两天,北京作协升山副主席又来电,劝我出席会议,还说:“你是全票通过的(这句话,不知道是不是我听错了),你得参加呀!”还说了几句劝勉的话。我又一次凭借直觉,没多说话,就遵从了。

从那天开始,我就在想,在会上我还能做些什么?想来想去想不出。那几天,我常常接到朋友的电话,问我去不去开会。问候中,有几分期盼,盼望着见见面、聊聊天,盼望着有一个晤谈的机会。也许就是这些询问,让我整理了一份相与大家探讨的内容。

那几天,我照例仔细地阅读《文艺报》,读到了两篇好文章:一篇是《 “黄金十年”究竟有多少含金量?》(行超),一篇是《批评要有情感而不是“闹情绪”》(桫椤)。这两篇文章我都各读了两遍,因为它们的内容正是我最近思考的问题,也是想和朋友们交流讨教的问题。于是,我想到了即将召开的作代会。如果能利用会议间隙时间,聊聊这些话题,岂不是一次有趣又有益的活动?

我想到了一串名单,包括在“含金量”文中发表过高见的那几位朋友。我很想把我的思考和困惑和他们谈谈。我想起不久前,曾在一次记者会上为编辑“鸣不平”,说他们工作太累了,压力太大了,没时间读书,没时间思考。我的发言,立刻被出版社的老总驳回,他们说:“我们比编辑还累!”我又说:“就因为你们的‘累’,他们才‘累’!”散了会,我进一步思考:出版社的领导为什么也叫苦?说起来,工作苦点、累点,本没什么,可是苦了,累了,大家又感到问题很多。在“黄金时期”提出了“含金量”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在付出“苦”和“累”以后的“得”与“失”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听到和读到许多高见,但都免不了是一隅之见,谁来综合一下呢?于是我想到了和大家聊聊天,聊聊提高“含金量”需要怎样的努力,聊聊如何解决重复出版与鼓励原创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综合考虑,全面整合。就以重复出版与鼓励原创的问题为例,现在是前者盛行,后者艰难。我曾听到过一种说法:“重复出版总比盗版强吧!”这话很真实,也很吓人!很多问题就是这样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的。

总之,“黄金十年”究竟有多少含金量的问题,是个大题目,我愿意在聊天时,集思广益多谈谈。

还有“批评要有情感而不是‘闹情绪’”,这个问题提得及时。这几年,我们一直为加强理论批评而努力,当下仍需努力。我们既反对不疼不痒的批评,也反对“闹情绪”的批评。“闹情绪”的批评,做起来很方便很快捷很尽兴。对待“闹情绪”的批评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忍气吞声,以沉默对之。一种是也用“闹情绪”的方式对之。发起“闹情绪”批评的,难免希望你也“闹情绪”,大家都这么“闹”起来,“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可是,都这么“闹”,并不是真正的理论批评呀!我读到过“闹情绪”的批评,那出言不逊,那污言秽语,那耸人听闻,一听就知道批评者有情绪了,他在宣泄,说着痛快,说完就完,不负责任。再说,在网上发表也方便快速,传布很广,自娱自乐似的。这批评中,缺了一种操守,就是“要有情感”。我琢磨这“情感”二字,就是理解与尊重,就是与人为善,就是按文学创作的规律,老老实实、真心实意地批评。我特别欣赏此文中的这几句话:“我们可以对作品做‘庖丁解牛’式的分析,但是我们要做‘庖丁’,而不是去做他手里的刀子。”这些话,很启人深思。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有不少朋友,多年不见了,期盼见面时,我们切磋切磋。

上一篇:张之路:儿童文学作家的称号已经很光荣了
下一篇:徐则臣:把短篇写短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