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校园 > 初中校园 > 文学社团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深圳市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远岫文学社 2017-05-19 14:58:24  发布者:丽荣  来源:本站


 

远岫文学社,是深圳市初中文学社团中的中坚力量。远岫(xiù)——岫者,岭也。园岭之“岭”,红岭之“岭”。远岫乃我校人文蔚起、德风悠远之喻。襟怀远岫,日升月恒,此学子精神也。

远岫文学社成立于2006年,原名“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文学社”,2014年正式更名为“远岫文学社”。自成立以来,远岫文学指导老师谭妙蓉、周岚琼带领全体社员不断努力,社秉承“启思·载道”的宗旨,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社刊《远岫》为特色,以“做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报纸”为己任,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展现了特区初中生的风采,也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在历年国家级“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文心雕龙杯作文大赛”、“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等各类赛事,以及深圳市读书月“现场作文比赛”、“快速阅读大赛”、“阳光阅读比赛”赛事中,远岫文学社均有多人获得各级各类奖项。继往开来,远岫文学社全体成员将为展示学子风采、弘扬校园文化、打造原创作品、培养文学新人而不懈努力,力争成为全国更具影响力的文学社团。

 

教学随笔

我与远岫文学社的美丽日子

□谭妙蓉(深圳市红岭中学园岭远岫文学社指导老师)

冬日灿烂的夕阳正无私地倾泻在南中国美丽的深圳,此刻,屋外温暖宜人。期末阅卷工作结束了,同事们相邀去公园散步,教学楼里瞬间人去楼空。只有我还在办公室校对,手里拿着即将出版的新一期社刊《远岫》。

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已是常态。接手文学社三年来,我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别人下班或休假、而我还在工作的美丽日子——你没看错,确实是美丽的。这样的美丽,如春雨润湿泥土,是充盈、丰满的;这样的美丽,如秋雨敲打残荷,是值得回味的。

我喜欢在夜深人静之时安顿好自己,然后冲一杯茶,坐在电脑前阅读一篇篇学生来稿。看他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成长历程、喜怒哀乐、思想火花展示给我,就像触摸每一个年轻、鲜活的心灵。然后,把我的修改意见敲进电脑,送给每一位需要我指导的孩子——《远岫》就是这样诞生的。自创刊以来,紧贴生活的《远岫》反响热烈,充满灵气的学生作品深受学生、家长、领导的好评,孩子们的创作热情高涨,阅读热情更加高涨。每每看到他们手捧报纸如饥似渴阅读的表情,那一个个加班改稿的夜晚和周末,那无数次校对检查的繁琐,都化成了甘甜的微笑。

我喜欢在周末晚上8点开始,在Q群上赴一个美丽的约会。所有文学社的同学,都会在这个时候登陆Q群,我们谈读书、谈生活、聊时事,或者讨论下一期的选题。在这里,你会看到初一孩子的“呆萌”,初二学生的“故作深沉”,初三学子的“冒泡”,甚至往届已经毕业的学长们的“殷切寄语”。我喜欢抛出一个个问题,与他们对话,听他们诉说,伴他们长大。文学社滋养了一个个心灵,每一次讨论、辩论甚至争论,都让孩子们受益不少。

我喜欢关注各种大型公益活动,在天高云淡的周末,带孩子们去参加有益身心的公益讲座。而心灵的成长,需要的是恰当的时机的点化和指引——文学社给予学生的最有价值之处就在于精神的引领。在深圳这个阅读之都,能让孩子们学习的机会比比皆是。难忘今年深圳读书月,台湾作家林清玄的讲座,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难忘周国平的书城讲座,让孩子们的偶像重新定位;难忘“莲花杯”中小学生国学经典征文比赛上,文联秘书长谢晨老师的发言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每当看到他们热烈的眼神,我的内心如此熨帖。

我喜欢盛装出席每周三下午第三节的社团活动课,跟孩子们探讨人生、商议社刊,学习语文。经验分享、读书交流、对联比拼……凡是一切有趣的文学活动,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我喜欢在学校举办各级各类大型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尝试做“主人翁”。20164月,我们承办了深圳市学生文联的活动“莲花杯国学经典征文比赛”暨“动物小王子”袁博作家报告会;201611月,我们又承办了“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的深圳赛区颁奖典礼;还有福田区首届汉字听写大赛、古诗文背诵比赛……一次次承办活动,其实是对孩子们的历练,社员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成长了,成熟了。

我喜欢远岫文学社和语文教学结合的感觉。在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每位语文老师都是引领者,他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发现、推荐优秀作品和优秀学生;每个进入文学社的同学,都像一个小小的火星,点燃着全班同学的写作热情;而派发到每位同学手里的社刊《远岫》,既是对热爱文学学生的最好鼓励,又是教师语文教学中的优秀素材,更是给全体学生的文学养料。远岫文学社绝不仅仅是一个社团,它是一个平台,是为全校师生搭建的校园文学平台;它是一个窗口,是向外界展示全体园岭初中部师生风采的窗口;它还是一个舞台,是把精彩活动引入学校,让全体师生得到文化滋养的舞台。

在全民热议“核心素养”的今天,我们发现,不知不觉中,远岫文学社正在实践“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个板块,我们都在努力靠拢。社刊的策划编写,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实践;校外活动的参与,是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的实践;而活动的组织则是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时间。感谢大环境对校园文学的重视,感谢学校领导的支持,让我和孩子们,有了各自成长的平台,拥有这么多美丽的日子。

我坚信,她会一直美丽下去。

学生佳作

基因密码:故乡情

□薛 原(深圳市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每年都会上演一场宏大的动物大迁移。动物们在本能的带动下,成群结队地向着远方那水草丰富之处前进,尽管一路危险重重,但它们绝不回头。而在中国,每年冬去春来之际,一群人类在另一种本能的引导下,逆着南飞的候鸟,踏上火车,向着千里之外的家乡浩浩荡荡奔去,哪怕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那种潜藏在他们基因里的本能,叫做故乡情。

这种本能其实古已有之。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当诗人知道自己的家乡被收复,兴奋得“漫卷诗书喜欲狂”。在《示儿》中,当年迈的陆游将要离开人世时,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他那被敌人占领的故乡,他特意叮嘱子孙,如果家乡被收复了,“家祭无忘告乃翁”。在《静夜思》中,当李白站在床边,望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时,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丝乡愁,于是,他挥笔写下那句著名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情,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对于我的爷爷奶奶来说,故乡或许是他们最难以忘记的事了。他们出生在战争年代,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奔走四方,抗战结束后,他们并没有安定下来,先是朝鲜战争,之后又是疯狂的“文革”。三十多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他们又加入了对南方小渔村 —— 深圳的建设,就此,他们定居下来了。直到现在,对爷爷奶奶来说,故乡是那么的遥远,乡愁又是那么地真切。

每年,几亿在一线城市打工的年轻人背上行李,踏上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前往故乡,形成了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迁移。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微信上的一首歌给了我们答案:“有多少人为了工作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又有多少人想要回乡却只能天天工作! 有多少人为了养家放弃了自己的健康,又有多少人为了挣钱放弃了自己的尊严?”。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无数人为了生活没日没夜地工作,为了挣钱被竞争的压力压得无法呼吸,唯一能给他们带来安慰的,就是那遥远而温暖的故乡。于是,在春节这个对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前,他们踏上回乡的火车,去寻找记忆深处他们长大的地方。

但是,这份中国人特有的本能,却在慢慢淡化。对于我们这些“零零后”来说,“故乡情”这个词好像只出现在课文里。我们在自己出生的城市里长大、读书、生活。许多人想去国外定居,有些人已经在国外定居。难道对我们来说,乡愁只是老人们讲的故事的一部分吗?不,尽管它淡化了,但这潜藏在基因中的情感从未消失。有一天,我们会长大,我们会去四方漂泊,到那时,我们也会感受到那对家乡的思念。

也许在城市化的浪潮下,那片土房早已被推平,变成了一座座高楼,也许那片我们曾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的小树林已被砍光,变成了一条高速公路,也许那些挑着担子叫卖麦芽糖的人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大超市……,尽管故乡已不再是原来那个故乡,但那片承载着我们童年记忆的土地是永远不变的,那份童真、单纯、快乐是永远不变的。

在经过了千辛万苦之后,动物们终于到达了那水草丰盛之地;在飞过了千山万水之后,南飞的候鸟终于感受到了南方的温暖;在经过了漫长的旅途之后,千千万万的游子终于回到了家乡,与亲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这一年的辛苦一下子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幸福与温暖。故乡情,这个深深印在每一个中国人基因中的感情密码,被快乐、欢聚与爱解开了。

(指导老师:陈珺 谭妙蓉)

【指导老师手记】这是薛原同学参加深圳市“作文英雄”比赛的作品,他凭借该文闯入全市30强。优秀的作品,既是一种主观情感的抒发,又能引起读者普遍的情感共鸣,创作者需要在“个性”与“共鸣”中找到平衡点,方能成就佳作。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而言,“故乡”是“此地”,他“生于斯、长于斯”,没有千里迢迢奔波的经历、没有体会过“月圆人缺”的遗憾。然而,他能从“基因”的概念里想到“骨子里的思乡情”,这种既丰富又非天马行空的思维活动,令人赞赏。

就这样与你一起长大

邱欣仪(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园岭初中部)

 

炽热的阳光燃烧着苍穹,给碧绿的草地镀上一层金边。阳光下,草地里,姐妹俩一高一矮的身影相互追逐,一路上洒下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妹妹,有你的日子,真好。

我常常回忆起两年前初见你的情形。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一阵响亮的啼哭划破了寂静的夜空,你来了——仿佛是上帝赐予全家的礼物。犹记你娇小的身躯依偎在襁褓里的模样:密又长的睫毛好似扫净了世间一切烦忧,通红的脸颊上荡漾着光晕,让每一颗爱着你的心都覆上了幸福的温度;透过你半睁的眼眸,我仿佛看到了世间最纯真无暇的模样......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地从指尖滑过。一转眼两年过去,我看着你一粒粒小白牙“破土而出”,听你喊第一声“姐姐”,哼第一首儿歌......遇见你,我遇见了更充盈的每一天。

每当我写作业的时候,洁白的试卷上总会先爬上一只肉乎乎的小手,然后探出一颗圆滚滚的小脑袋,大眼睛忽闪着,在我的试卷上乱指一通,一本正经地念叨:“一、一,八、八......实在不忍心拨开那可爱的小手,我便把手中的笔一丢,用我的大手裹着你肉乎乎的小手,一丝暖意浮上心间:“佳仪啊,谁教你的数字啊?怎么从就到了呢?”我宠爱地问道。

“你不是最讨厌别人打扰你写作业的吗?”妈妈走进房门,给我递来了一杯温牛奶。“她可不是别人呀——”我一把把你搂在我怀里,脸上溢满了幸福和难以言尽的喜悦。也不知道你听没听懂,只见你绽出八颗小牙的笑容,空灵清澈的笑声回荡在小小的房间里。让我也忍不住跟着你一起大笑,妈妈看着滚作一团的姐妹俩,笑着说:“你俩哪里是年纪相差一轮的姐妹啊?”

每一个有你陪伴的日子,都是天堂。然而绝不仅如此。妹妹,遇见了你,也让我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

妹妹,你知道吗?曾经的姐姐是唯我独尊的,甚至可以说有点霸道。我恣意地享用着全家人的注视和呵护,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爱,毫不保留,全是我的。在你没出生之前,我也曾害怕、担心过;担心我拥有的所有美好事物都要分你一半,更担心有了你,爸爸妈妈就不再爱我了。可是现在,我毫不嫉妒爸妈对你的疼爱,因为我也想给你同样甚至更多的爱。

如果没有你,我还不知道自己可以这么“细致入微”。你爱在家里玩秋千,我就在你方圆一里内摆满了枕头、垫子,总是会不自觉地伸出一只大手小心翼翼地托着你的后背,生怕你摔着哪儿。你爱在公园里玩滑梯,我就在滑梯尽头蹲下来,张开那并不雄壮有力的臂膀,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你。而你像个圆滚滚的皮球落入我的怀抱,在那一瞬,你颊边绽放出的纯真笑颜,我找到了想一直保护着你的理由。多想为你撑起一片蓝天,让所有伤害远离天真可爱的你。

如果没有你,我还不知道我原来那么“宽容大度”。只有你能那么“放肆”地架在我的脖子上,指使我往东向西,我却对你“唯命是从”;只有你能把我的试卷蹂躏成一团,把我心爱的书浸在水中,我却从不对你大发雷霆;只有你能把沾满饭粒的小手放到我脸上,我却不会拒绝。最喜欢听你奶声奶气地喊:“姐——姐——啊——”那声音仿佛酿造出一大缸蜜糖,让我的心沉浸在其中一点一点被融化。

每次妈妈喂你吃东西时,你总是不忘分一口给我。原本要喂进你嘴里的调羹被你那肉乎乎的手移到我嘴边,看我吃完,你才露出心满意足的笑颜。原来,我爱着你的同时,也被你深深地爱着。哪怕横亘着十二年的时光,在血缘和爱的维系下,两颗心依然紧紧依偎在一起。

有了你,我不孤单。有了你,我体会到了除了父母长辈之外的另一种亲情之爱;你让我改掉了独生子女的习气,懂得了关心、懂得了体谅,有了责任意识——妹妹,你让我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

妹妹,我们终究要长大,父母终究会变老。然而我不害怕,因为我们会成为彼此的依靠,你会与我一起照顾日渐衰老的父母,会与我共同承担为人子女该承担的责任,有你,我不孤单。

亲爱的妹妹,很高兴能与你一起长大。

(指导老师:谭妙蓉)

【指导老师手记】这篇文章是邱欣仪参加第八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的初赛作品,获得了深圳赛区一等奖。该文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与妹妹的生活小事,抒写了自己对家庭新成员的到来的感悟,表达流畅,语言优美,感染力强。初稿完成时,她的文章中对妹妹的人物描写内容较多,情感上也主要集中在表现自己对妹妹的喜爱之情。全面二胎时代满一年,她的文章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相信这也是她能凭借此文顺利进入决赛的重要原因。然而,作为经历过十多年独生子女生活的小作者,正值敏感的青春期,对妹妹的到来,自己心态有没有变化?有没有反思?如果有的话,文章的深度会有所增加,其主题也更值得回味。于是,在我的建议下,小作者增加了对自己的心路历程的反思,文中不仅有对妹妹的爱,还有对自己的心灵的叩问,结尾对“责任”的认识,更体现出了一个青年该有的勇气与担当。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 李旻蔚(深圳市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

国学在我的世界观里分为两种。

一种,我心目中的国学。

二种,我眼中的国学。

依题,咱简单讲讲所谓我眼中的国学

我眼中的国学就是一放射性伪正能量、廉价、圈子大却鱼目混杂良莠不齐、内部乱象丛生,极大地团结了哲学家、无脑吃瓜群众、职业骗子、鸡汤厨师、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神棍等人群,有效提高我国就业率,拉动内需,为新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

没了。

如果字数不限的话本文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

……不过既然还要继续,咱就来说点有营养的。

每次咱看见电视上那些学校为了弘扬所谓国学,组织一群学生给父母洗脚磕头,然后一群人感动地发出猪叫一样的哭声抱在一起死去活来的,咱就特想把洗脚水照他们脑门浇下去。

嗯,在国学上咱这叫醍醐灌顶

说白了,所谓国学不过就是把什么君臣之礼、父权夫权、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这些早被历史淘汰掉的糟粕再捡回来而已。

透过手机屏幕看着一群小学生跪在艳俗的舞台灯光下摇头晃脑地背着文言文,我不禁陷入沉思。  

 “这么小的孩子真的能理解自己嘴里说的是什么吗?

又或者说,这些所谓国学风尚的发起人又真的懂得自己嘴里说的是什么吗?

是认真的想唤醒些什么吗?

……抑或只是单纯的叶公好龙而已?

引人深思。

那些幻想全民国学的人就更扯了,说什么古时候的人,莫说大人,连七八岁的小孩也能出口成章,现在的中国人,太浮躁云云。

我就问一句,谁告诉你古时候的人都能文能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了?

不要搞笑了好吗?

哪怕古时候能文能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比现在多一点,也绝对不可能做到全民,古时候主流人群的生活品质毕竟不如现代,现代人民尚且做不到,古代就更无从谈起了。

厚古薄今也不是这么玩的啊!

而且咱得明白,过去的事情只要有趣,即使从大众变成小众也绝不会消亡。

至于前段时间的繁体字复兴运动……

朋友你是不是智障?

好吧,我承认我个人情怀上是青睐繁体字的。

但做人毕竟不能只讲情怀不讲实际啊!

繁体字的阅读体验可谓其差无比,乍一看就是一坨翔,而且很难进行加粗或字体变化。汉字历经千年的蹉跎,早已发生极大的变化,现今我们看到的所谓繁体字其实也并不代表中国古汉字,而只是清朝中期到近代的缩影而已。

再者言,假如突然有个人从棺材里爬出来表示你这个繁体字是个什么玩意,我这小篆才是正经传统文化怎么办?

咱得明白,文字也好、语言也好,这些都可以是艺术,但这也只是对小部分人而言,对大众来说,这些东西更大意义上只是工具而已,当然效率越高越好。

其实写到全民国学那我就发现自己跑偏了。

但是仔细斟酌后我发现我貌似只有两个选择,一,继续写,写长点。二,继续写,写短点。

我选择继续写,写长点。

写读后感的人很多,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他们未必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

但是我永远清楚自己的言行。

我是个俗人,我眼中的国学还停留在广为流传的《弟子规》和《三字经》上。

可众所周知,《三字经》其实是启蒙文学,不是国学。

《弟子规》连少儿启蒙文学都算不上,应该归入儿歌。

国学,原来叫国故学,算是有点宗教学的意思,又有伦理学掺两腿。

可真正的国学,认真分起来可以分为:古汉语、民俗学、文字考据学、宗教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十几种专业。中华文化其博大精深之态,又岂是国学这种乱炖可相提并论的?

讲真,就算是从前冬烘先生办的私塾,也没出现过现在这种廉价的洗脑文化,儒家混得最不成样的时候也没想着把这种野路子搬出来当门面。

言归正传,那么国学究竟何去何从呢?

也许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国学另有一番说法,但显然如今的所谓国学已陷入了盲目的生搬硬套古人的习惯,成本低廉,体系模糊不清偏偏又酷爱故作玄虚的死胡同,都说旁观者清,就我个人而言,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要我说,如今的国学,看似生机勃勃,实则却摇摇欲坠啊。

相信这种国学好像一直在弄的感觉不是我独一份的,国学一词貌似一直存在,但仔细斟酌追溯实则不然。就在近几年,国学一词出现的频率以次方叠加,如万丈高楼平地起,等群众反应过来时已然形成了排山倒海之态,许多昨天还在和您搓麻将的隔壁老王,就因为在深夜读了几篇微信鸡汤,隔天就张口闭口子曰子曰,并开始给身边的人科普:

 “你懂啥,这叫国学!

这种情况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咱得明白,文化是需要沉淀的。需要数年如一日的反复揣度方能参悟皮毛的文言,一朝一夕就想实现?这不现实。

也许国学迟迟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就是败在了廉价与快捷吧……

国学究竟何去何从,我断不敢妄自预测,只能说希望国学家们能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罢。毕竟书香始终是不该与铜臭同台的。

说一个小推测,本人目测国学专家们似乎正在试图把儒学进化成儒教,个人主观臆断,不必在意。

我知道读到这的人心里肯定多有不服,甚至想打我。

但是不要忘了,中国近现代的一位李姓伟大领袖曾经说过:打人不打脸,打脸伤自尊。

(指导老师 李芳)

【指导老师手记】小作者一开始表明自己对国学的看法:我心目中的国学和眼中国学。认为眼中的国学“良莠不齐、内部乱象丛生”,看到很多不切实际、走形式、胡乱宣扬的国学,感叹“如今的国学,看似生机勃勃,实则却摇摇欲坠啊”。而我心中的国学还停留在广为流传的《弟子规》和《三字经》等传统国学上,认为它们是文化的沉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提出国学应该有它本来的书香之气,不要与铜臭同台,对待国学要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这才是对待经典的经典之作为。本文语言犀利,幽默风趣,如“醍醐灌顶”之类的词语,一语中的,在轻描淡写的谈笑之间,直击要害,点出目前社会对待国学的不良风气,观点明确,立场坚定,让人不得不服。文章一反别的同学对国学颂扬的话题,转向对待国学的不良风气入手,用驳论文的方式驳倒那些不切实际、走形式、胡乱宣扬国学的错误作风,希望国学回归本真,保持原有的文化沉淀,发挥它真正的经典作用,让自己的观点立足,这对于刚学议论文的初三孩子来说,实在难能可贵。本文思路新颖,在单纯、朴实又略带幽默的语言中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堪称佳作。

谢谢你的盛装莅临

□吴逸扬(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园岭初中部

台灯的光昏黄,手边的玻璃窗外,一片遥不可及的灯红酒绿。

我伏在案前,笔尖划过纸面,思绪穿出了玻璃窗,没入幽蓝的夜的幕布中。那个台灯下奋笔疾书的少年的身影,又在一阵涟漪中缓缓浮现。

那是你的影子吧,我低着头,默然地凝视着你。夜深了,门外传来母亲的声音,你心不在焉地回应着。汗渍了满手,你毫不在乎地在纸上揩了揩,继续钻研着、探究着、演算着那道牢不可摧的数学题。终于,你“嘎吱”一声推开椅子站了起来,长舒了一口气,将钢笔搁在凌乱的草稿纸上,倒在床上,沉沉地睡去。

望着你熟睡的面庞,我叹了一口气。窗外,启明星正缓缓没入地平线。

当第一缕金光绽放在赭红建筑的楼顶,我的思绪便没入了那万丈光芒中,光路的尽头,朗朗的读书声渐渐清晰,恍然间,我端坐在那似曾相识的课堂,却并不惊讶,只安静地看着讲台上踱着方步的老师。转过头,你的面庞比深夜里幼稚了些,捧着书,专注地读着。

我那身黑白的校服在教室里那么扎眼,可每一个人都安之若固。

下课铃响,教室里每张熟悉亦或陌生的面孔三三两两地聚集,或在走廊上叫喊着、追逐着。你却皱了皱眉头,从抽屉里掏出一本练习册,做起了数学题。看着你在一片喧嚣中飞快地写下一行又一行工整的字体,我的心不由一颤,低声喃喃着:“何必这么拼呢……”

我的目光投向窗外那棵木棉树,碧绿的浓荫里,幻化出一片熟悉的场景。

信步踏入那面水波荡漾的“镜子”,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正是大暑天,炙热的阳光让那片球场的空气扭曲着生气,火一般的光线灼烧着我。

毫不在意地盘着腿坐在滚烫的地面上,我抬起眼帘,你小小的身影在烈日下飞奔。我托着腮,平静地注视着你。体能训练、球感训练、运球训练,你一丝不苟地练着,丝毫不在意被汗水浸透的黏黏的球衣。烈日当头,你紧咬着牙关,汗水滴落在地面,阳光洒落,映得一地零落的金黄。

凝视着你的眼睛,我读到了骄傲和坚定。

风云变幻,转眼即是一年。

我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你,看着你的特立独行,看着你的沉默寡言,看着你的满不在乎,更看着你的渺若纤尘的孤独和锐如利刃的坚持。

我的目光穿透了你,蓝白的校服缓缓消融,穿梭过陌生的隧道,我的目光凝聚在赭红的校门前,那踟躇不前的你身上。

忆起小学六年与每一个人熟稔的陌生,你决心要在这栋赭红色的建筑里,活出另一种样子。你深吸一口气,末伏灼热的空气灌进肺腑,给沉静了许久的心带来了一丝勇气。

你举步,踏进校门,自那一刻,你驱散了内心的冰寒,卸下了自己厚厚的甲胄,使自己的微笑变成温暖他人的阳光。

看着你倏忽间绽出自信的笑容,不知怎的,我想笑,又想哭。

又是四个月,不长也不短。

我注视着你,机缘巧合之下当上了班长;我注视着你,以自己的处世方式和优异成绩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我注视着你,慢慢让笑容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我注视着你,在某个深夜执起笔,让思绪透过玻璃窗,在台灯下淡淡地回忆。

你是谁?

哦,原来你就是曾经的我。

那么,谢谢你曾经的努力。

按上熟悉的和弦,来弹唱一首《曾经的你》吧。

谢谢你曾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指导老师  周岚琼)

指导老师手记】好的文章,需要好的主题,也需要恰当的写作手法来表现这一主题。吴逸扬在构思时想到用我之前上课讲过的“蒙太奇手法”来写一篇反应自己上初中后成长变化的文章,但又不大清楚具体该如何行文。“蒙太奇手法”在写作中最重要的是要精心选择表现同一主题的典型镜头。经过一番探讨,他决定从“现在的我”的视角来审视三个反映“以前的我”在学习生活中奋斗的典型场景,最后再在结尾解开悬念,揭示主题。这样既省去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又可以把表达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三个相对独立的片段上,使文章脉络清晰、节奏轻快、主题明确。

寻找清欢的钥匙

□邹瑞芸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园岭初中部

一直很难忘记一个有着斜风细雨的午后。

那种在雨声中静静地看一小会儿书,聆听雨滴跳跃于廊檐上的感觉是很难有的了。那种滋味,很不能用笔墨写出。

午后,雨迷惘地飘飞着,当我捧起书来看时,内心就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美好。

《瓦尔登湖》悠久地散发着一种自然澄澈的幽香,之所以喜欢这本书,并不是因为它看起来高端,而是它拥有着一种极简主义思想的光芒。

“不要费什么神去得到新的东西……不论是新衣服还是旧衣服。改改旧的;回到那儿去……事物没有改变,而是我们变了。”

的确,有时我们对生活约束的本身就是对我们自身的约束,我们被生活所困是因为我们对生活要求得过高,得到的太少。生活中所有物质都不会改变,是恒久的,但人的心是会变的,看你用心灵的哪一面去看待——这个不发一言的生活。

读着并思索着,内心就会渐渐平和,文字便会带着风,穿越时空,跨越千里与你相聚。咀嚼着文字,心中就会涌出一种寂静的欢悦。

雨开始下得猛烈了,但也能衬出屋内的寂静与旖旎。

羡慕梭罗的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他可以脱离尘世的羁绊,泛舟湖上,静听松鹤猿鸣,享受清晨鸟儿的歌喉,夕阳下静赏太阳被地平线一点点吞没。

估计我们都没有他这样勇于逃离社会的气魄,我们都有社会所给予的负担与责任,我们无法舍弃那些沉重的压力,也无法摆脱那些应有的束缚。

不过那又如何!有时,只要有一颗随时准备泛舟湖上,用心灵的柔软去体悟生活中细微的美好,我们又何须脱离自己本该有的生活轨道?这世界从未隐藏过它的本质,只是我们那颗本应擦亮的心掩盖上了灰尘,黯淡了我们看世界时那种纯朴无瑕罢了。有时,我们在心灵构建一座梭罗建在瓦尔登湖旁的小木屋,用心灵捡拾生活中一丝丝感动,就可以用一颗丰盈的心面对稍稍贫瘠的生活。

天更漆黑了,乌黑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雨依旧用力地敲着玻璃,但屋内的灯光总是柔和地亮着,不掺一丝杂质。灯光把书静静地染上了一层光晕,更让人感受到了书的纯粹。

换一本寒山子的诗集,同样会有一种无可言诉的静谧与一种清雅的欢愉。不须品茗,不须烧一炉轻烟,去除那些不必要的枝蔓,只留应有的那部分,屋外的雨声就最最醇美的茶了。

“秋到任它林叶落,春来自我树开花,

三界横眠闲无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寒山子的诗温润如玉,没有华丽的词藻,但自有一种朴实却真诚的力量——不哀怨,不惆怅,平静地微笑着看风云变幻。

生活的波澜是无尽的,波澜中有欢愉,自然也有哀伤,但我们又能阻止什么呢?唯一能做的,只有让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广阔些,视角再扩大一些,更透彻地看清每一件事的原委,这样悲伤的色彩便会褪淡一些,欢乐就会更纯粹一些。但我们如果用更高远,更清亮的眼光看问题时,我们得到的便是一种更空明的境界!

更空明的境界是什么呢?

是一种像寒山子的诗中最令人向往的灵性——清欢。

清欢是在一种在平凡生活中能被发现的纯真与美好,它能把日子过成诗,以一颗柔美的心去解开生活中所有的束缚。

清欢不是“今朝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狂欢。

清欢也不是“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的惆怅。

清欢更是不“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奈。

清欢是一种以诚挚的心去热爱生活中每一点动人的快乐,它让你品味悠长,它是一种对生活最高雅的追求与希翼。

朋友,生活已经足够繁重了,但并不代表清欢会离我们而去,它会历久弥新,愈发珍贵。只要我们拥有相信清欢的心,自然就能遇到清欢。而找到清欢的最快捷方法,就是用最安祥的心去品悟书中的精彩,它让你明白很多,也会让你得到一种自己思索后得出来最澄澈的感觉——清欢。

岁月浓淡总相宜,人间有味是清欢。

指导老师  豆莉芬                                 

【指导老师手记】写作的源头活水无疑是鲜活的生活。生活既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然而,受时间和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诗和远方常常成为一场虚无的清梦。如何抵达诗和远方,以拓宽写作源头这一潭活水,阅读便是抵达的捷径。我们一直倡导多阅读,读整本书,做读书笔记。《寻找清欢的钥匙》便是小作者阅读所得,是小作者与一位灵魂高尚的智者的对话的结晶。

                                    

上一篇: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春晖文学社特辑
下一篇:江西省进贤县第三中学栖贤文学社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