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学 > 教师散文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执 著 的 力 量——喜读《跋涉者的脚印》有感 2013-10-31 17:06:03  发布者:唐正立  来源:傅建国

 

  近几天,家中茶几上总放着本新书,书名是《跋涉者的脚印》。书的内容主要是散文及随笔,作者唐正立先生是位中学教师。需要解释的是,我说书放在茶几上,这是我个人的习惯,并不是不爱惜书,或是对作者的不敬。我一般新购的书籍杂志不首先放在书橱里,而是摆在茶几上面,这样下班回家后有空的时候,好随手拿起来阅读。

    我和作者唐正立先生至今还未谋面,我们相识缘于“八斗文学”网,他是该网站的散文编辑之一。因为志向相投,我们偶尔也有电话沟通交流写作。当我在电话里向他索书的时候,他就马上邮寄一本。那天我收到书对同事说: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在网上认识的,你看这信封上的钢笔字写得多么苍劲的力!

    唐正立先生《跋涉者的脚印》,分“父老乡亲”、“感悟生命”、“童年烟云”和“山水天簌”等九大板快,近50篇文章,洋洋22万字。著名作家毛志成先生在为该书作序时,称赞道:作者无论是描述“父老乡亲”“童年烟云”“师生情深”,还是抒写“家乡事物”“山水天簌”,挥笔“透视世态”,都充满了激情,充满了一种责任感……而作者本人在《后记》中写道:我始终认为,作文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写出好文章来,首先要学会做人,做真人,做性情中人……当我用心聆听“一个跋涉者”诉说的时候,我不能不为作家的序言而感慨,不能不为作者的心声而激动。

    作家在序言里特别提到书中的《货郎担子》《父亲与桥》《石碾》等作品,称赞作者在写这些散文时,“不是在陈说历史,而是融入作者的思考和创造,在叙述人命运的同时,表达出作者见解和好恶。他的游历性文字也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的感悟和体会……”。

    我写不出毛作家那样独特的见解,但我也同样非常的感动。读《魅力黄山》时,我被作者细腻的文笔及“以文言志”的思想所感染。我的家乡九华山距离黄150公里,我在山沟里生活了近半辈子,但我写不好家乡山水风光,或人情世故。作者写黄山松这一节时,我被作者细致地观察事物而感动。现信手摘录一段您看:

    黄山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别的地方松树的树根都是深深地扎在泥土里,而黄山松的树根,大都赤裸裸地、毫无隐瞒地、一股脑地摆在石头上。坐在索道上,看两边的山峰,悬崖峭壁,一面山坡就是一整块石头立在那里,上面竟然稀稀落落地生长着一株株的松树,我很诧异,光光的石壁怎么能长出树木来呢?攀莲花峰、光明顶时候,我仔细观察了石阶两边的松树,原来它的树根都裸露在外,紧紧地抱住山石,虬根盘曲,像龙爪一样盘伏在黄山大小山坡上,给黄山涂了一层神异的色彩。

    万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和水,黄山松何以背道而驰呢?问身边的同行,答曰:黄山松根扎在山石里,它能分泌一种酸液,腐蚀山石,分解出营养供给树干枝叶生长,同时松叶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黄山独特的环境,造就了黄山松树的生存能力,使黄山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作者在这里不仅写出了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而且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勤恳好学的可贵品德。说真的,尽管我在皖南山区生活了半辈子,要不是看了这段文字,我还真回答不出黄山松生长的奥秘。

    或许因为唐正立先生是语文教师的缘故,他的知识面可谓是真正的博览群书。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文章里,那些信手拈来应用自如的经典佳句得到印证。而且他的文句特别提炼严密,叙事不急不燥,但又不失灵动性,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字反映了真实的生活,无论这些生活是苦是甜,是美是丑,作者毫不隐瞒自己真挚的感情,所以不管是写“感悟生命”“童年烟云”“父老乡亲”等等,每篇文章都令我或感动或赞叹或爱不释手。文如其人,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现实生活中,唐正立先生肯定是一位性情中人,也是一位诚信朴实、胸怀坦荡的人。

    因为我自己也是一名业余写作爱好者,深知写作之路的艰辛。所以,我从《跋涉者的脚印》中看到了,唐正立——一位跋涉者不屈不绕的坚强背影,他那执着的力量也必将激励着我奋勇前行!

    傅建国:1963年5月生,皖南山区南阳湾人。初中毕业,曾务农、代课、做篾匠。1994年来温州,主要从事皮革销售。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温州市安徽商会会员.

 

 

 

 

上一篇:公心赋
下一篇:阿滢与《秋缘斋书事》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