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学 > 教师散文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追赶亲情 2013-11-02 17:20:46  发布者:唐正立  来源:原创

唐正立

山路弯弯……

山路上走着一个人,走得磕磕绊绊,踉踉跄跄。这是一个年老的女人,一位母亲。母亲手里拿着一个布包,布包里装着一个手机。母亲在这路上已经走了将近一天,她是早饭后上路的。早上在家没来得及吃饭,中午在路上也没吃,即使有饭,她也舍不得停下来耽搁时间,她要尽快追上自己的女儿,把手机亲自交给她手里。

女儿是母亲最小的一个孩子。打从第一个孩子算起,她就生女孩,她就躲计划生育,为的是要个男孩。可躲来躲去,娃娃们就像从一个模子里做出来似的,个个都是女孩。最小的这个叫小藏,因为那次自己躲在亲戚家里,不料被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发现了,把她领到务站,可是照来照去,不知怎么没有照出来,说她没怀孕,回家几个月后就生下了这个孩子。母亲瞅着这个红肉蛋似的小孩,喜忧参半地说,我躲计划生育没藏住,你倒在我身上藏住了,就叫你小藏吧。

小藏从小就娇惯,父母亲护着,姐姐们让着,长大后整天在村里跟男孩子疯跑,上学也不安宁。孩子多了,家里又穷,姐姐们上不起学,本想让小藏好好念书,像人家的男孩一样到外地去闯荡闯荡,也给家里争争光。可谁知道,小藏的脾气倒像是个男孩子,学文化却不撵趟。这不,初中毕业没考上学,在家游荡了几个月后,就跟村里人到外面打工去了。

母亲小跑似的走在山路上,累得浑身出汗,头顶上还呼呼地冒着热气呢。

女儿过年来看家,就像变了一个人,个子长高了一些,出脱得像个大姑娘似的。穿的都是电视上城里人穿的衣服,还染了红唇,画着弯眉,这也不打什么要紧,可小藏的头发竟变成了火红色,俗话说,红头发,绿指甲,眼里血水乱滴答,这是妖精的模样呀。这可让母亲好几天不自在。小藏在家里呆了没两天,就又往外疯跑,母亲开始不让出去,说像你这样的头发,太扎眼,叫邻居们见了怎么好意思呢?可是终归也没拦住女儿。

小藏在家里的时候,就打电话,那电话是打了一个又一个,也不知道咕囔些什么,要不就两手拿着手机捏来捏去,母亲说,你这是干什么?小藏说,给朋友发短信。什么是短信?也就是给朋友寄信。可寄信怎么没有纸呢?

女儿有时也明事理,女儿说,我在城里打工,想你了,就用这个手机跟你说话。

小藏刚出去干活的时候,经常往家里打电话,家里没安装电话,女儿是把电话打到邻家里。每当邻居朝她院里喊一声,小藏妈,快来接电话,她无论手里做着什么活,都顺手撂到一边,来跟女儿说话。

她接电话的样子很认真,每次都牢牢地把电话机攥在手里,用心听女儿说话,生怕漏掉每一个字。

可不知道什么原因,女儿好像变了,来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农忙的时候还好些,可现在是农闲季节,冬天农村没什么农活,人闲着,就越想自己的亲人。母亲于是晚饭后经常来邻居家拉闲话,说是拉闲话,其实是在等女儿的电话,每晚都等到更深夜半,回家路上,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身后似乎有电话铃不住地在响着。

女儿在家住了半个月,临走的时候,母亲在锅屋里烙糖饼,这是女儿小时候最爱吃的食物。待到糖饼烙好后,女儿已经不见人影了。她拿起几个糖饼,装在一个小包里,急匆匆地往村头跑,她一边跑,一边大声地喊着:“孩子,糖饼呀,孩子,糖饼呀!……”

来到村头,女儿已经不见人影了。

母亲心里有点难过,她没精打采地回到家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她转来转去,转到女儿的房间,她就给女儿拾掇被褥,突然发现女儿的手机压在枕头底下。这可是女儿跟自己说话的东西呀,她没顾上多想,抓起来就往外跑。

她气喘吁吁地跑出村子,爬了一个山坡又一个山坡,每次都要站在山顶打着手罩向远处张望,总是看不见女儿的身影。她并不灰心,她曾听女儿说过,走出这座山,再爬过那座山,顺着公路一直走下去,就会走到女儿打工的城市了。母亲心里明明白白,要想赶上女儿,就要走得比女儿快些。

人走累了,脚磨痛了,她也不舍得休息。她要尽快把手机交到女儿手中,要不女儿用什么同自己说话呢?

日落西山的时候,碰到一个同村人,村人问她怎么在这里,她说,给女儿送手机,村人说我给问问吧,他三下两下就拨通小藏的电话,说,来吧,跟你女儿说话吧。

她看了一眼村人,急忙把手机接过来,很认真地放在耳朵上,女儿在里边大声喊道,谁让你送那个破手机的?我已经不喜欢那个款式啦,我现在已经换彩屏的了啦……

母亲牢牢把手机攥在手里,用心听女儿说话,生怕漏掉每一个字。

上一篇:阿滢与《秋缘斋书事》
下一篇:魅力黄山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