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学 > 教师文论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生命律动的歌吟——刘庆贺诗集《屋楼吟草》序 2013-11-02 17:09:47  发布者:唐正立  来源:原创

唐正立

自古就有“诗言志”、“诗缘情”之说,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也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人是有感情的,那感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真诚的诗人能够达到物我合一、诗人合一的境界。编辑刘庆贺先生的诗歌,我常常有这样的一个想法,那就是诗人如诗,诗如诗人,我觉得刘先生达到了二者的完美融合。

刘先生是一位领导干部,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作为领导干部,他是一位有素质、有涵养、有能力的领导干部;作为诗人,他是一位有激情的诗人,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古诗词修养的诗人。

我认识刘先生,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他高中毕业后被公社选拔为农业学大赛队员到我们大队蹲点,检查督促三夏大忙工作。那时他还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因为工作需要,经常给社员们召开动员会。他讲话很文雅,不像那时的一些工农干部,动不动就动粗训人。因此,他在社员中口碑很好,说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他的人生之路走得扎扎实实,可以说一步一个脚印。师范毕业后做过教师,后来走上了从政之路。我早就听说过他写诗,后来在一些报刊上也读到过他的一些诗作。我觉得他的诗庄重厚实,规范得体,情景交融。不像一些人所写的打油诗,毫无韵律可言;也不像一些人所写的自由诗,或信笔写来,无所顾忌,或隐晦曲折,艰涩难懂。他走的是一条诗歌创作的正路,他所写的诗是真正的格律诗。

读了他的诗作,我对他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直到有一天,为了成立日照市诗词协会的事,他约我座谈有关情况,我才真正走进了他的文学天地。座谈会上,作家杜守敏先生、书画家孙光祥先生等学界名人一再鼓励他把自己的诗作结集出版。他对出书很慎重,迟迟不肯答应。大家纷纷说,你出书,不仅是你个人的事情,于他人、于社会、于文化都是有意义的。他终于答应了下来。后来,他把书稿交给我编辑,让我提意见,并且要我为之作序。岀于朋友间的真情和对文学的挚爱,我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捧读他的诗作,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他的诗作最早写于1979年,到现在已有30年的时间。3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那是微乎其微的一段,但在人生的历程中,却是漫长而宝贵的年华。30年的时间里,他从学员做到教师,从教师做到官员,他就这样一路走来,每一首诗都是他身后留下的坚实的脚印。

写诗必须具有诗人的特质。在我的印象里,刘先生是给我印象最深、最让我佩服的诗人之一。他高大挺拔的身躯,深邃而坚定的目光,豁达坦荡的胸襟和儒雅的文人气质,一如他朴实厚重、清新刚劲的诗风,蓝天一样高远,海水一样开阔,磐石一样稳重。

从外表看来,刘先生是一位标准的山东汉子,豪放豁达,但他的文思却又如此的缜密细腻。他的诗歌关注的层面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小到一花一草,大到一山一水,花鸟草虫他时时观察,锦山秀水他处处留心。如他写菊花“节烈风高出大家,经霜尤露好年华”(《咏菊花》),写蝴蝶兰“粉白嫩紫两芳菲,斗雪寒斋竞展眉”(《蝴蝶兰》),写荷花“天生玉质自娉婷,露润红颜笑惠风。翠袖轻摇传细语,牵来碧水一汪情”(《咏荷记事》),无不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他写浮来山:“秋到浮来满眼葱,三山横卧一苍龙……流水小桥湘竹翠,白云长坳果桃红。”(《秋到浮来》),写马亓山:“十里层峦上昊宫,势如奔马正扬鬃。虬松盘曲狮峰绿,瑶草纷披鹰涧葱”(《马亓耸翠》),写沂蒙山:“鸟傍丹崖鸣细瀑,犊穿紫陌入炊烟。支前情奉仓中米,致富精耕岭上田”(《秋过沂蒙山》),写沭河:“绿树烟笼玉带弯,一河迢递下沂山。滢滢碧波银鳞跃,灿灿金沙白鹭闲”(《沭水拖蓝》),无不大气磅礴,融情于情。

他不仅写自己,写自己的所感、所思,而且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文化,关心民生,关心国家大事,甚至还留意国际风云。职称评审中有的同事勾心斗角,他感伤:“鹬蚌相争渔夫得,熊罴操戈应同伤。”(《斗职称》)老年大学开学,他祝贺:“千里霞飞东海滨,鹏程欣庆八旬春。龙翔灌水琼花灿,凤舞云山瑶草新。(《贺莒县老年大学隆重开学》)国家免除农业税,他欣喜:“国力强时开德政,民心固处见官清。中华且看小康业,十亿黎庶竞远征。”(《喜闻全国废除农业税》)神六载人飞船上天,他欢欣鼓舞:“风驰一箭破苍穹,搭载双英气似虹。圆我中华千年梦,航天路上建奇功。(《贺神州六号载人飞船上天》)甚至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执行绞刑,他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血雨腥风十六秋,枭雄驴象战无休。如今怨魄归天去,犹化惊雷撼五洲。”(《萨达姆被绞祭》)爱国主义思想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精神,《诗经》中《黍离》一诗所表达的感情一向被人认为是这种思想的萌芽,因此,“黍离之思”在后代就成为爱国思想的同义语。这种精神无疑在这里的得到了继承。刘先生能够自觉地关心社会民生,把个人的际遇同祖国的兴旺发达联系起来,为社会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为国家的每一步发展而欢欣,他的诗歌中处处表现了这种“黍离之思”。

刘先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对自己父老乡亲充满了热爱,对妻儿子女充满了爱怜,对朋友、同事、老师更是体现出了真挚的友情。他与自己的老师颜景和多有唱和,对颜老师讴歌赞美者有之:“早课已闻堂上语,宵钟犹见案头灯,芳林血气催桃李,墨海心花写萃英。”(《纪念第七个教师节兼赠景和老师共勉》),景仰感恩者有之:“夜雨蕉窗评旧韵,晓风柳岸赏新文。滔滔江水歌高义,滚滚松涛感大仁。”(《奉和景和老师赠诗并步原玉》)赏析体味者有之:“风追南社标高路,体傍中堂近大家。褒贬由衷情有境,悲欢凝句意无涯。”我的散文集《跋涉的脚印》出版后,送给刘先生一本教正,没想到数天后,他竟送来一首《感怀》诗:

艺路茫茫跋涉多,遥穿大漠过长河。

苦吟早断须三茎,穷理甘披雪一蓑。

感悟人生心似镜,通达世态日如梭。

杏坛洇汗花开遍,又负行囊觅百合。

从行文来看,他是通读了我的作品,他把自己的人生的感悟和写诗的甘苦溶于一炉,使我身有同感,深受启发。“又负行囊觅百合”见出了一个跋涉者的艰辛,既是对我的鞭策,也使我看到了先生奋然前行的身影。

要写诗必须懂诗,比如诗歌的形式、节律、意象、风骨等等,尤其是对于格律诗,格律诗难写,这是人所共知的。刘先生是一个真正懂诗的人。关于诗的平仄对仗、起承转合、韵律拗救等理论,他了然于胸,并亲身践行之。他写格律诗而不受其形式上的束缚,能够推陈出新,用旧形式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用古体诗不能充分表情达意,他决不迁就,去削足适履,而是用自由诗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到达出来。《笼中鸟和老油鸡》全诗89行630多字,成功地塑造了笼中鸟和老油鸡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那笼中鸟美丽、机灵,具有无私奉献的品行,却被困守笼中,失意而不得志;那老油鸡油嘴滑舌,东偷西模,却倍受宠爱,志得意满,这首诗实际上是有讽谕意义的。

中国诗歌自诞生以来,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子发展下来的。一条是现实主义,一条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从《诗经》诞生以来,现实主义思想就不断地被传承和发展着。直到唐朝的杜甫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刘先生的诗歌是秉承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他用诗歌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关心民生疾苦,如《推车》中写道:“羊肠山路烂石多,送粪出门便上坡。两步前行退一步,汗水如雨走盘陀。”写出农民劳作的艰难和辛劳。没有生长在农村的经历和深切的生活感受,是写不出这饱含着汗水和血泪的诗句的。在刘先生的诗作中,那些直指时事、直接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思想倾向是很明显的,处处洋溢着现实主义精神,如《有感》:

学生耻为师,愿当公务员。

买酒复提茶, 效力鞍马前。

今日是小辈,明朝成大官。

世风怪如此,知识不值钱。

遍地棘荆盛,辛荑独一枝。

阴阳偏错位,优劣反为欺。

野蔓缚宏志,泥沼乱才思。

身兼心俱瘁,困顿有谁知。

这首诗作直陈时事,褒贬尽在其中。他的不少纪游、咏物和奉和赠友之作也常常在抒情中表现出现实的关怀,如《在泰安黄前水库就餐》:“水外桃园园内亭,亭风桃韵两青青。公仆摇扇歌亭上,桃下主人汗似渑。”这里公仆频“摇扇”,那里主人“汗似渑”,形象鲜明地把现实生活的对照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令人深思。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春秋代序,阳参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深刻地说明了文学创作中“物——情——辞”的关系,作家睹物而生情,因情而辞发。由于刘先生对于自然风物和现实生活有着细致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他的诗作常常能够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如《咏菊》:“节烈风高出大家,经霜尤露好年华。”《十面面廊》:“步移景换真仙境,神笔应知悲马良。”《春登雪山》:“青松摇绿客思舞,红杏含羞人欲仙。绝壁神龟观碧海,危岩石鼓震苍天。”等等,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自然景物是那么地融合一致,又是那么自然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对风物形态的描摩着流露出来。一首好诗,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现实景物的准确描绘上,还必须集中地表达思想感情,能够做到两者的巧妙结合,正是刘先生的匠心所在。

写诗是人最纯真的心路历程,诗人的心是最敏感的,因为诗人的心离生活最近,和灵魂相伴;诗人的心是律动的,因为诗人的脉搏与时代的旋律一起舞动着。

刘先生诗集的出版,只是他人生旅程和心路历程中的一段音符,爱生活、爱诗歌的他一定会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且行且吟,挥洒他的诗意人生。

                                    2009年5月9日

上一篇:青秋文章阳春暖
下一篇:本真的魅力——评傅建国先生的作品集《人在旅途》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