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学 > 教师剧作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中国的地下四合院——胡平 2013-04-23 15:55:31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作者: 胡平

 

解说词:(浑厚地)

朋友,你一定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上四合院吧,但你是否还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下四合院?如果你不知道或者只了解一点点,此记录片将会帮助你。这里要介绍的就是在我们祖国北方土地上正在逐步消失的地下四合院;

画面:

首先出现的是北京市大面积形状归整的四合院……继而又出现具有四合院模式的宫殿·庙宇·官府······紧接着在画面上相继出现华夏大地上东·西··北中形状不同的各种形式的地上四合院;

解说词:

说我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也许你会感到陌生。其实它真正的名字叫地坑院,民间俗称天井院。那是因为当你站在位于地下院落里向上看去,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天井里,所以对地坑院的俗称就由此而来。

地坑院是我国古代人们穴居生存方式的遗留,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了,是我们伟大祖国黄河流域地区的北方较为普遍的一种民居形式。在河南的西部,山西的南部,陕西的北部,甘肃的东部尤为集中;

画面:

紧接着在画面上相继出现豫西·晋南·渭北·陇东各种形状不同、各具特色、不同风貌的地下四合院;

解说词: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现代文明的强大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开始从地下搬到了地上,从地坑院搬进了地面上的砖瓦房或楼房;如今穴居在地坑院的人已日渐稀少,现存的地坑院有一定数量被遗弃、或填埋、或塌陷、已难觅往日的风貌;

画面:

画面上出现豫西、晋南、渭北、陇东一座座被废弃、填埋、塌陷的地坑院……

解说词:

虽然现在还有人仍然居住在地坑院内,这些人大多是对地坑院恋恋不舍的老人,随着老人们的年高离去,也许这个具有独特形式的民居建筑会渐渐被人们遗忘。为了这款在中国民居史上具有很高历史学·社会学和建筑学价值的地坑院,特推出纪录片——中国的地下四合院。

解说词:

要知道地下的四合院,首先要了解在中国历史上地坑院是怎样出现的?这就要搞清楚它独特的天时地利与人文环境,三者缺一不可。

画面:

在荒凉起伏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之间,静静地流淌着黄河;但到了壶口瀑布立马激流澎拜黄浪翻腾,河水中夹杂着大量的泥沙滚滚而下……

解说词:

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由黄河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在流水冲刷下堆积而形成的黄土台地,这种台地,四周陡峭,顶部平坦,土质粘硬,并且地下水位较深,这种特殊的地貌便是——塬。

画面:

3D动画模拟演示——塬的形成;

解说词:

由石英和粉沙构成塬的土质结构十分紧密,具有很强的抗压、抗震能力,这为挖凿地坑院创造了得天独厚地条件。

画面:

在一塬陡峭边沿的(至上而下)十米处,凿一孔宽3米高28米深10米的窑洞,而后用一台大型压路机在窑的顶部反复扎压,而此窑没有丝毫的变动;

解说词:

地坑院的出现正是在社会经济不够发达,人们的生活条件相对低下,自给自足封闭性生产时期的产物。勤劳智慧的中原人民,巧用了塬这一独特的优势以穴居的方式,建造了一座座既可以安居又可以节省大量木材冬暖夏凉的地坑院。

画面:

小到十几平方公里的塬上,地下隐藏的是一个十几户人家小村落;一个大到上百平方公里的塬上,它的地下隐藏着的那就有上百户人家了;

解说词:

当你置身此处,就仿佛梦幻般地听到或感觉到那独具特色的境遇: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了……

画面:

随解说词同步演示;

解说词:

建造一座地坑院最为讲究的不仅涉及到风水而且关系到家庭兴哀之大事。所以在动工之前的选址上必定要请风水先生看宅子,造地形,定坐向,量大小,下线定桩,选择吉日方可动工。(这时画面上出现了一男性老者操河南音,手指宅后有山梁和有大塬的地方振振有词地说道着)背靠金山面朝南,祖祖辈辈吃不完”(老者又指着不远处临沟无依无靠的地方继续说到着)“背无依靠,财神不到(而后老者苦笑地摇了摇头)。

画面:

在一位神秘老人的指点下,几个壮男人在丈量、订桩、画线……

解说词:

当秋风瑟瑟,地里的庄稼早已收割入仓后,严酷的冬季即将来临。这正是农家一年中农闲的时节,农闲当然不能闲着,充分利用这一农闲,选个吉日,这家的地坑院就可破土了;

画面:

一大家男女老少十余口人携带着铁锹、镢头、推着两辆板车,来到了选好址的宅地处,分工明确地有人挖土有人装土有人推着板车将土拉走……

抛挖边线的是位爷爷辈,挖土的则是壮儿郎,装土的是妇女和少年,两辆推板车运土的则是年轻的后生和媳妇……

眼看着一个12x15米的长方形地坑初露端倪,随着地坑深度的不断攀升,这户人家就在地坑的东南角处用长木板搭在地坑壁的两边架起了手绞车轱辘,这样以来一筐筐的黄土就是靠它吊上地面。在板车轮子不停的转动下,一车车黄土被倒下了塬,就是在这般重复性地辛勤劳作下,一个深八米的地坑便出现了;

解说词:

15米宽12米深8米的地坑现已挖出,下面的工作就是要在地坑的四壁凿窑洞了。凿窑洞前,受阴阳八卦的影响,依据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不同的方位朝向和主窑洞所处的方位,一经确定主窑洞东震宅后,西兑宅、南离宅和北坎宅便一应确定。它不仅在考虑阴阳八卦的同时,还要考虑宅子和宅主的命相是否相生;

画面:

地坑的四壁现已画出每间凿窑的示意白线,特别值得好奇的是在地坑的西北角靠北坎宅的墙壁上,只画了半边高2米宽15米的白线;而在它的外围却画着宽27米高28米的白线,这时随镜头从地坑的西北角直摇至地面,却发现在同一位置的地面上也画有一宽27米长10米的白线,相隔有近一米的距离紧随其后的是两条长10米宽15米略带弯度的白线……

解说词:

这个西北角仅画了半边白线的被称作门窑口,它是进出地坑院的第二道门。而在门洞口所在位置的外圈,画出的宽27米高28米的白线,则是门窑了。从地面上画出的示意白线我们不难看出,在宽27米长10米的门窑后部,那两条相隔有近一米距离的位置正是进出地坑院的第一道门——大门,紧贴其后的宽15米长10米带有弯向的两条白线,这便是作为居民出入地坑院的门洞了。这样的门洞有直进型、曲尺型、还有一种叫回转型。采用什么形式的门洞,全凭各自的喜好而定。

画面:

在一个见树不见村仅有十几平方公里的塬上,隐藏着几十户错落有致的地坑院,这些地坑院的门洞有直型的、有曲尺型的、也有回转型的。随着镜头的一一摇过,真可谓让人们大饱了眼福;

解说词:

当天井式的地坑被挖出后,一经确定了每间窑洞的位置,首先开挖的就是门窑和门洞了,为什么先要挖出门窑和门洞呢?那是因为只有当这两项工程完成后,才有了进出地坑的通道,这个至关重要通道,不仅可方便辛勤劳作的人家进出自如,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这家地坑院在他人眼里得到了位置上的确定。

画面:

随着运土板车轮子的不停转动,装满黄土的板车只能借助后推人的用力下,方可将板车拉上地面,这时候地面上的那条宽15米长10米的斜向弯道,随着土量的不断拉出已明显看出有了一定的坡度。

解说词:

当人们用板车再也无力把黄土拉上地面的时候,挖凿的工地便会转移到地坑内,一场开凿门窑的行动便开始了;

画面:

随着手绞车轱辘不停地放绳绞绳,凿窑者只能靠坐进柳筐里方可下到地坑内。当手绞车轱辘又一次发出的吱吱嘎嘎的响声时,反复出现的是一筐筐黄土从地坑内被吊上了地面,只有半边高2米宽15米厚1米的门窑口凿出后,继续开凿的是宽27米高28米长10米的门窑了,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半边高2米的门窑口在高度15处以椭圆出现,当门窑完全被开凿出来后,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在门窑后壁正中央的墙上,也已画出高2米宽15米门窑口的位置,只不过在高度15米处变成了椭圆形;

解说词:

这时候我们看见,开凿门洞的行动是由里往外进行的。随着一筐筐黄土被抬出门窑,厚度有1米的又一个门窑口也被凿了出来,这时候又在劲头十足地凿挖下,奇迹出现了,谁也未承料到门窑口和门洞鬼使神工般地衔接上了。这一准确高超的开凿工艺不得不令旁观者为之兴叹!

画面:

门洞口斜坡上掘下来的黄土,只能装进筐内而后抬进地坑,用手绞车轱辘吊到地面上了;

解说词:

真可谓地坑院有多深,门洞就有多深。开通了门洞,人们在以后的凿窑劳作中进出显然就方便多了。只要有了空闲时间,便可随意下到地坑内干上一阵子。

但绝大多数凿窑都会选择在农闲的时间。从开挖的第一天起直至将地坑院建成,一家人需要连续干上两三年的时间方可完成。朋友,你能想象挖出这样一个地下院落,需要投入多少的人力、挖出多少土方吗?

画面:

经过三起的花开叶落;在春去秋来的时光里一间间窑洞终于被凿了出来……当走进每间窑内便可发现,所有的窑洞两米以下为垂直形,两米以上至顶端为圆拱形,站在院中环视一数,大小不同足有八孔窑;

解说词:

这些窑洞分主窑、客窑、厨窑、牲畜窑、门洞窑和茅厕窑;

画面:

镜头分别从主窑、客窑、厨窑、牲畜窑、门洞窑和茅厕窑一一摇过……

解说词:

下面的工作就是要在门窑的一侧凿一个2X2米的拐窑,而后在拐窑内挖一口深20——30米,直径1米的饮水井。当井挖出后再在上面支上一架手绞车轱辘便可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

画面:

随着手绞车轱辘的转动,一桶清澈的井水便被打了上来;

解说词:

这时候的地下四合院,并不能说大工告成。那么下面还要做些什么呢?为了防止下雨时雨水倒灌流入地坑院,还需要做一系列的防渗和排水措施。

画面:

雷声滚滚,大雨滂沱,一座没经过防渗和排水措施的地坑院,已被四面轻薄的雨帘将地坑院内积了近20公分深的雨水。还有那条近10米长的门洞,更使雨水有恃无恐地倒流入院内……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无孔不入的雨水毫不客气地流进了每一间窑洞;

解说词:

面对丝毫不讲情面的雨水,最先要解决的是地坑院的防渗和排水。首先在每间窑洞的窑脸也就是窑洞的正立面,不仅开有窗户,还要用粘泥抹壁,每间窑门的基座均用青砖垒成,并且还要在整个院子的四周砌一圈两层的青砖;

画面:

随解说词同步演示后,地坑院的中央就自然圈出了一个青砖院池;

解说词:

而后在院池的东南角挖一个直径1米,深4——5米的水井,并在井底垫上一层炉渣,井口则盖一块青石板;

画面:

那些流进地坑院的雨水、非常自觉地流入此井,经过不长的时间,这些雨水便会渗入地下;

解说词:

下一步就要给每间窑洞装门窗了。宽3米高31米的是主窑,属九五窑装上三窗一门,其它的窑为八五窑宽27米、高28米则装两窗一门,茅厕窑和门窑则无窗无门;

画面:

这时候每一间窑洞所要担负的职能则一目了然;

解说词:

装上了门窗,抹光了墙壁,围上了青砖的地坑才能被称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坑院,似乎还缺点什么?哦哈!还要在青砖院池内栽三棵树,除了在院池的中央栽一颗梨树和一颗石榴树外,还要在离门窑口最近的院池边栽一颗槐树。

画面:

三棵幼小的树苗一一在青砖院池内种下……

解说词:

你知道为什么要栽这三种树吗?因同音,石榴多籽(子)均取吉祥之意。而在门窑口旁栽一棵槐树,那可谓千年松柏,万年古槐,寓意着幸福长久安康。

画面:

三棵小树正在茁壮地生长……

解说词:

接下来就要用青砖给近十米长的门洞铺上台阶了。大多数人家都会在门洞与门窑的大门上方装上门沿铺上瓦片,民间早就有穷人家,富门楼的说法,可见门楼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

画面:

映入眼帘的是装饰富丽的大门——走下略带弯道的青砖台阶,那稳健的脚步似乎在告诉人们,我就是这地坑院的主人。

解说词:

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愿意把自家辛勤劳作了近三年才建成的地坑院精心打扮一番呢?首先给天井沿的四周砌上一圈青砖,而后在上面铺上青瓦作天井檐,再在天井檐上砌起一道四、五十公分高的拦马墙,又叫女儿墙。砌墙也是有讲究的,人们普遍把拦马墙砌成花墙,还要在门洞的两边(地面上)也用青砖饰边。如此精心装饰的门洞沿和花墙、它的作用仅仅是为了美观吗?回答是否定的,只是现在暂不告诉你;

画面:

画面随解说词同步演示;

解说词:

地坑院装上了拦马墙,略带弯道的门洞两边也砌上两层青砖。这时候可纵览整个地坑院的全貌,不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吗?

画面:

画面随解说词同步进行;

解说词: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蹄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座落在整个大塬上的数个地坑院被笼罩在烟雨的朦胧之中……

画面:

不得流入——地坑院顶的地面上无孔不入的淤积雨水被青砖青瓦的天井檐拦住;而从天井口下入地坑院的雨水,一部分被树木吸收,另一部分洗刷过青砖后自觉地流进了渗水井……每当黑夜来临的时候,人畜碰到了拦马墙都会绕道而行;

解说词:

你现在终于明白天井檐上的拦马墙和门洞两边的青砖特有作用了吧!

雨过天晴,经过雨水洗涤后的大塬上,家家户户地坑院顶的地面上即干净又平坦。人们不禁要问此地是派什么用场的?当然是做打谷场啦。就在打谷场的边沿你会醒目的看到,地面上放着一块青石板,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

画面:

搬开了青石板,方见地面上有一个10公分直径的孔洞……

解说词:

这是农户为了把打好的粮食快捷地转移进地坑院的通道,你能不佩服这种即省力、又方便的智慧创意吗?!

画面:

画面演示——一堆脱过壳的麦粒顺着孔洞经过近六米的通道,顺利地下落到地坑院储藏窑的大箩筐里;

解说词:

三年来的幸勤劳作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一座能够居住好几代人的地坑院也就算完成了。人们不禁要再一次问挖出这样一座地坑院需要多少人工?要拉出多少土?现在可以保守的告诉你,需要的人力简直无法统计,而拉出的土方量初略估计不少于2000立方。

画面:

入住地坑院的吉日到了!搬家行动中推车的、肩扛的、扶老携幼的十多口三代人正欢天喜地向自家的地坑院走去;

解说词:

(一位70多岁的老者操河南音曰)我就是喜欢在地坑院里生活。尽管儿孙们早已搬上了地面住进了砖瓦房,但我还是离不开辛辛苦苦干了三年才挖出地坑院,对它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后辈们无数次劝过我,我还是舍不得离它而去。(无限眷恋地)我喜欢地坑院里安静平淡的生活环境;我喜欢它是一部天然的大空调。当夏日气温高达三十几度时,住在地面的砖瓦房和楼房里的人,一般要靠电风扇、空调来解暑,而我在窑内午睡时还要盖一床薄被;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天,地面上的房间内靠煤火、暖气取暖,而我只燃一盆木炭整个窑里便暖哄哄的。每天进进出出五、六次,使我的腿脚也变得更加有力了!(哈哈)

画面:

可跟随老者的讲述演示画面;

解说词:

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上面老者说道的都是地坑院的好处,但也不能否认它还是有一定的弊端;其一是地坑院占地面积大,像这样一个普通的院落一般占地1——15亩,相当于地面住户宅基地的35倍。其二是采光不足,所有窑洞的光亮,仅靠有限的天井投进的光线采光,当太阳偏西,地面上仍可用太阳采光,而地坑院内只能靠油灯、蜡烛和电灯了。其三是人、畜、茅厕同在一个院内,在无有效地冲便化粪设施的情况下,这样的生存环境首先对人势必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四是进出不方便。

画面:

可跟随解说词同步演示地坑院存在的四个弊端;

解说词:

尽管我们看到了地坑院的利与弊,但这丝毫也不影响它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沧桑历史中所做出的不可磨灭地贡献。它非同寻常,其独特的构建形式在民居建筑史上也为一大奇观。被德国人鲁道夫斯基称为大胆的创造、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母亲——我们伟大祖国,版图金鸡的北方——中国的地下四合院,具有很高的历史学、社会学和建筑学价值。而今,这个为中华民族的河套人民安居了四千年的地下四合院正面临着消亡的命运;

画面:

再次出现豫西、晋南、渭北、陇东废弃的地坑院或被填埋、或塌陷……

解说词: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步伐的加快,多元文化的交融,文明终究要取代落后,人们最终要地下搬到地上,砖瓦房、楼房最终要取代地坑院。然而凝聚着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地坑院永远也不能从中国人民的记忆中消失,伟大的中国人民将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中国的地下四合院。

00年十二月十八日

 

 

尊敬的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厂长:

您好!

我叫胡平,是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第一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今年七月在《看世界》杂志上看到我国已有四千年历史的地坑院被遗弃、坍塌或填埋、正在一步步走向消亡,深感惋惜;

随着时代的飞跃发展,整个世界文明进步步伐的加快,地坑院面临的这种尴尬局面也势在必然。我们承认现实,它毕竟是那一历史阶段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产物,但地坑院的建造也有力的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勤劳和智慧的伟大民族。列宁曾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地坑院正面临着消亡,但它为河套人民所做出的贡献不应忘记,将永载中华史册!

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不要忘记地坑院,我边学边看拙写了纪录片——中国的地下四合院。现将它交给贵厂长,至于您满意不满意,我已经尽力了。

如果在贵人的指导下需要我修改,我定会全力合作。

 此致

 

敬礼

胡平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第一中学

20101228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左邻右舍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