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学 > 教师作家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陈华清:澄静如湖水,纯净如雪莲 2015-11-24 11:34:53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澄静如湖水,纯净如雪莲

——教师作家陈华清特辑

 

﹥﹥作家简介

  

 

陈华清,生长于南海边的雷州半岛。创作以散文、小说、童话为主。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闪小说学会特约评论员兼理事、郑州小小说事业发展部签约作家。兼任《闪小说》编委。文字散见于《延河》《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散文诗》《微型小说月报》《当代小说》《羊城晚报》《中国妇女报》、新西兰《先驱报》等国内外报刊。长篇儿童小说获得广东省湛江市创作扶持。已出版儿童故事集《榕树下的秘密》、儿童散文集《啄着阳光的鸽子》、旅行文化集《有一种生活叫“江南”》、小小说集《行走在城市上空的云》等。其中《有一种生活叫“江南”》为京东热卖的“人气好书”。

 

﹥﹥创作感言

我写作是遵从内心的需要。我需要文学,文学于我是一场救赎。写作能使我内心风清月明,使我快乐如山间潺潺的小溪。一段时间,在重重复复的忙碌中,我远离了文学。但当我遭遇打出,精神几乎崩溃的时候,我想起文学,拿起笔在纸间“游走”。同时走读大地,游山历水,以“在山水间阅读,于文学中行走”作为座右铭。我收获了精神的怡悦,也收获了文字的丰腴,于是有了《有一种生活叫“江南”》之类的文学集奉献给读者。

写什么对一个人的性情影响颇大,给孩子们写书时,我感到内心澄静得如一面湖水,纯净得如天山上的雪莲。我享受着写作带给我的快乐,更乐于把来自内心的良善、快乐传递出来,与有缘读到她的人分享。写作不只是让自己快乐,更要讲良知、社会责任感。我从文学中得到救赎,获得新生。因此,我偏重于写善良,写美好,写人性的光辉,给人正能量。

我的儿童小说以儿童为本位,以儿童生命成长精神高地为写作导向,关注当代少儿的生存状况和身心健康。尤其关注边缘少年、弱势群体,比如自闭儿童、留守儿童。我特意去幼儿园、儿童行为中心、乡村学校等,零距离接触,呼吸着他们的呼吸,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他们澄澈的目光、无奈的现实,一次一次撞击我的心灵,震撼着我的灵魂,也坚定了我好好写他们的信心。

 

西湖松鼠

□ 陈华清(广东遂溪广播电视大学高级讲师)

 

初春的杭州西湖,一边是春暖花开,绿树如盖,碧草如茵,繁花似锦;一边是枯枝瑟瑟斗春寒。

最初见到松鼠就是在西湖旁边的法国梧桐树上。当时,在梧桐树光秃秃的枝枝丫丫间,有几个灰黑色的身影在跃动、追逐。在灰蓝色的天幕下,这些不断跳跃的灰黑身影,就像一个个律动的音符,又像一个个写在春天的感叹号。

我以为自己看错了眼,目光不由自主地随着那身影移动。等它们跳下树,在草丛中用鼻子左嗅嗅,右闻闻,这才看清楚,原来是松鼠!我又惊又喜,赶忙跑过去。

在我的印象中,松鼠是属于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的。它生活在这样的画面中:浓密的针叶林中,成群结队的松鼠在松林间嬉戏追逐,采摘松果;在密叶筛落的阳光下,美美地蘸着阳光吃果子,安然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不曾想,西湖也是松鼠的天堂,这些小精灵也属于画船载酒的西湖,而且还是西湖灵动的一笔。

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樟树下,一只小松鼠在津津有味、旁若无人地享用早餐。小巧而清秀的脸上镶嵌着圆溜溜的大眼睛,显得精灵又可爱。全身灰褐色的皮毛,尾巴又粗又长,直起身子的时候,毛茸茸的大尾巴向上翘起。它用前爪捧起饲养员送来的水果,蘸着春风,不断地啃啃啃,那样子极像向人作揖行礼的绅士,憨态可掬。

一个穿红色羽绒服的小女孩,一看见小松鼠,马上欢喜地挣脱奶奶的手,从爷爷手里拿过几块饼干,递到小松鼠的面前,仰起春天般的脸,说道:“小松鼠,小松鼠,给你饼干,吃吧!吃吧!”小松鼠毫不客气地接过小姑娘递过来的饼干,大大方方地往嘴里送。一边吃一边用圆溜溜的大眼睛瞅瞅小姑娘,又瞅瞅围观的游人,一点也不生分。那神态仿佛说:真好吃,真好吃,谢谢你!小姑娘咯咯地笑了,友善的笑容也绽放在其他游人的脸上。

突然,我听到吱吱的叫声,这声音很清脆、很温驯,如同明媚的阳光从枝叶间渗漏,筛落一地,散在春天,一点一点冲击着我的心灵。松鼠的叫声原来也如此动人!也许它的叫声本来就动人,只是我们没注意到。正如很多美好的东西本来就存在,只是因为我们的忽略而错过。

“静坐时看松鼠饮,醉眠不碍山禽浴。”这是刘子寰《满江红》中的词句,这意境很美。我也享受着这意境,停下匆匆的脚步,悠然地坐在西湖边的长凳上,淋浴着暖暖的春光,看小松鼠在春天绿地毯似的草地上,怡然自得地追逐、奔跑、嬉戏、打滚。一只胖乎乎的松鼠倏地爬上树叶似盖的香樟树,用铁钩似的爪子勾住树枝,俯身探头,得意地向下看着同伴。那顽皮的神情似乎在说:上来跟我玩啊!一会儿,它又趴在树枝上,仰视上方,悠然自得。不知是欣赏白云飘荡,还是聆听小鸟啁啾,或是静听花开。那神态可爱极了!我情不自禁地用镜头瞄准它,轻手轻脚地靠近,想定格它春天的仰视。

西子湖畔,有不少人像我一样追拍松鼠,也有人架起画架在描摹。

我不由想起画家朱颖人。朱先生工作、生活在位于杭州南山路的中国美院,他钟爱西子湖畔的松鼠,观察了数十年,跟这些可爱的小精灵结下不解之缘。心追手摹,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开始画松鼠,一画就是三十多年,直到现在依然痴心不改。每当有人索画,朱教授欣然提笔作画的,总是他心爱的松鼠。在中国历代“松鼠画廊”上,恐怕没有谁像他那样如此倾情于松
鼠了。

打开朱教授画的数百张松鼠图,那简直是一部精彩的西湖松鼠生存环境的变迁史,令人感慨,叫人惊喜。

创作于1991年的《古藤松鼠》,画面上的松鼠探头探脑,灵敏又机警,似乎生怕被人惊扰。那时的人,环保意识不强,曾出现惊扰、捕捉松鼠的情况,甚至发生烹松鼠吃这样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于是,松鼠不敢亲近市民,跟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朱先生给这幅画题词:“相距十数步,石间松鼠相逐,亦奔亦跳,初似嬉戏,复以寻找,尤带惶恐……静而观之却远我去也,何其怪哉?”这个题词就是对当时情形的真实反映。

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西湖松鼠交上好运。杭州人不但整治湖山景区环境,给松鼠提供了如同人间仙境的生态环境,而且环保意识提高了,人与动物开始和谐相处。人与山水,人与动物,构成千年西子湖最美的画面。朱先生欣慰地说:“当今盛世,经济腾飞,保护自然尔亦有幸。”他把满心的欢喜挥洒在《梅花松鼠》图中。画中那只悠然自得、翘首望天的小松鼠,心情亦如红梅怒放,浓烈满树吧?

进入新世纪,西湖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更是如诗似画,成了名副其实的“天堂”了。松鼠在这个“天堂”里繁殖生存,数量比三十年前多了四五倍,比鸟儿还要多呢。朱先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又欣然提笔作画。“老来红树江南梦,共处湖山新景中。”《今看松鼠好运来》与《湖山新景》图,描绘的就是这样的新景象。

松鼠从开始的怕人到现在与人亲密无间,这个变化,折射出一个民族物质生活与精神风貌的变化。松鼠有幸,成了西湖三十年变迁的“见证者”;人类有幸,能与如此可爱的小动物和谐相处。

在西湖邂逅松鼠,是我的江南行的一笔意外收获。是偶然,也是必然。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人类必然收获惊喜。

 

你也可以这么优秀

陈华清(广东遂溪广播电视大学高级讲师)

 

“不努力一点,怎么知道自己也可以这么优秀?”这是她收拾女儿的房间,在她的练习本、课本上看到的一句话。她记得自己跟女儿说过这样的话。

女儿天资聪明,但比较懒惰、任性、内向。教过她的老师都说,如果她稍为努力一点,考上本科完全没问题。问题是她不够努力,而且不是很有信心,在班上成绩只能算中上游。也就是说她很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只是她没有意识到,所以她不用心去学,不努力去做事。

高二开始,女儿提出学画,想将来报考美术学院。这之前她从来没有跟哪个老师学过画。她担心女儿跟不上,很不情愿让她学画。看女儿非学画不可,也只好同意了。

第一年的美术联考没过关,这就意味着她与大学无缘了。如果就此放弃,女儿根本不会去学文化了,就会整天窝在家里上网打发日子。她想,要让女儿树立信心,千万不能放弃,最起码要让她有信心回教室学习,为来年的高考做准备。

她打听到消息,有个别大学个别专业不看联考分数,只要通过该校的术科单考就行了。她叫让女儿努力学,做好单考的准备。他们家经济并不宽裕,但她还是凑钱带女儿乘飞机去单考。

女儿通过该校的单考,拿到“通行证”。她欣喜万分,抱着女儿说:“如果不是努力一点,怎么知道自己也这么优秀?”这一年女儿的文化总分上了本科线,但是语文单科却没有达到录取要求,与心仪的美院无缘了。她放弃读其他大学,决心重读。

女儿的理想是考中国美术学院。“那是中国最高的美术学府啊,行吗?”她问。“你不是说过,不努力一点,怎么知道自己也可以这么优秀?我不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

复读这一年,一向懒惰的女儿变得很自觉,很努力。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不努力一点,你就没戏了!”她背水一战。这一年女儿顺利通过省联考、美院单考,文化分也上了重点本科线。在那个小城,她是第一个考上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她的母校兴奋得立刻放鞭炮庆贺,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挂着祝贺她考上中国美术学院的横幅。

有人问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说:努力一点,你也可以这么优秀!

很多人不优秀,不成功,是因为不够努力。或是只努力一点点就放弃了,没有持之以恒。

其实每一个人都如地下的矿藏,都有很大的潜能,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发现,没有挖掘;也没有被发现,没有被挖掘。许多唾手可得的成功就擦肩而过,本来可以变得优秀,结果却只是与平庸为伍。

“不努力一点,怎么知道自己也这么优秀?”我把它作为签名挂在QQ上,激励自己,与别人共勉。每天努力一点点,跟优秀一点点靠拢。

 

上一篇:黄清春:痴爱童话,种植美好
下一篇:张明:把最好的文字,奉献给生活热土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