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学生作品 >
  3. 高中生作品

查佳瑶:留给孤独的空间(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初赛获奖佳作)

发布日期:2022-05-05  点击量: 995

留给孤独的空间

查佳瑶(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高三)

 

在学校晃荡了十年,没能学会朋友口中的“话术”,倒是因为时喜热闹而钟爱安静的性子,对“孤独”有了些想法。

学校里有两间并排的空教室,一间是图书室,一间是阅览室,平常并不见使用,门一直是锁的,但南北墙上的四扇宽大的窗却将内里的一切诉说着。

冬日初升的太阳将金色的光线撒入窗内,拼凑起来的白桌板上隐隐晃着窗外枝丫的枯瘦身姿。散漫的光束中,细微的尘埃上下浮动,阅览室蓝色的靠背椅于是也散发出一层光晕。每每路过,我心中都会生出莫名的渴望,想轻轻缓缓地趴在白桌板上,将被寒风吹的刺痛的手暴露在光下,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只静静感受着热量在手背积蓄,烘暖桌板和衣服,捂热我的手。我说不清是什么吸引了我,或许是身边同学口中“文艺的氛围”,又或许只是那份静谧唤醒了人对孤独的需求。

大众的观念中,“孤独”并不是一个美妙的词,它象征着有所渴求而不可得的痛苦,代表着人心中最隐秘的情感认知。于是人们本能地逃避着孤独,向着哄闹声不断溢出的群体中挤,如应声虫般随众而笑,用无意义且无所由来的笑声打开通往群体的大门。但孤独绝不是一无是处的东西。纪伯伦说过: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歌德也表示: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具有一种可以宽纳一切的精神状态,平日刻意忽略或被动压制的奇思可以如泉涌。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他在短期内成功从繁忙生活中脱身,他从生活那承受的苦楚愁思找到疏解之地。对于梵高,冯骥才曾说:“他的一生充斥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爱情悲惨,饥苦交加,备受冷雨与摧残。”因而,当梵高执起画笔,他便沉浸在“孤独”的氛围感中一发不可收拾,兀自向现象世界传递着他的思考,他的向往,他的痛苦——《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叩开了心灵的大门,他与自己对话。

说到这,我似有吹捧孤独的嫌疑,但我的本意绝不是让人去主动追求孤独,我只是希望,当生活送来我们无法推辞的空虚孤单感时,与其怀疑自我或忧思忧虑,以致被烦恼丝缠绕、束缚,不如坦然一些,接受那份孤独,并在那多半不会长久的社交空隙中对自身多一些了解,有一些规划,享受“天地之中唯一人”的玄妙境界。毕竟,人实在是只在独处时会将注意力投身自然,回归本真。

如果说阅览室是空旷而静谧,是洒满阳光的,那图书室恐怕是幽闭恐惧症患者的噩梦。南边的窗帘多数时候是拉上的,少有光能寻得厚重的帷幕中间的缝隙,将一展光屏延伸至室内。而那载书满架的大书柜,又摆的极密,前后左右之间,最多不过一米间距。昏昏暗暗,影影绰绰,每一本书都像经历了百年孤独,沉沉地进行着休眠,将所有华光敛入页章之内,极具质朴,让我觉得它们已不像是书,倒像是“扫地僧”般的大能。这实在是让喜欢的人极尽欢喜,不喜的人退避三舍。

如果让我用一个比喻形容孤独的感觉,图书室便是了。孤独就像是个匣子,匣子的缝隙中透着的光与希望,从来不会消失,正像一个恰如其分的孤独者,心中永远拥有一缕阳光,一份温暖,一丝淡然,一股无畏。而不喜孤独者,倒不是因为什么恐惧幽闭,更多是无法接受内心无所依的飘忽感。但人是应该认识到,孤独是不可避免的。

学会独立行走,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如果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的表现。更何况,学会接受孤独,并不算坏事。孤独带来了痛,但伤口会在一次次成长中愈合,而你收获了经验与保护自己的能力。李太白曾感叹:“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你不妨把自己当做那古之圣贤,学着他们去体味孤独的魅力。

我很喜欢这样一种说法:“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孤独的匣子恰如这森林,你大可以投身进去,那是独属于一个人的地盘,但匣子的钥匙需得贴身收藏,万万不能丢失,迷失自我是一切灾厄的开端。

在这里,我必须把话讲的更明白些,以免引起误解。享受孤独不代表不社交。都说人是社群动物,那自然无法离开集体独活。过长时间的孤独感会将人拉入深渊。

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所以,你大可以随性些,顺着缘分的牵引与群体构建联系,花些心思维系情谊,只要你觉得,你已平衡自我与集体——既拥有取暖的社群关系,又能享受独处的了无牵挂,那便很好了。

话说到这,如果对于孤独与否你依然纠结,不妨切身体会一下独自漫步的感觉。但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询只是想得到内心所倾向的选择,实践只是对内心答案的验证。所谓命运,终究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如何生活全看个人,我也只是抒发下自己的观点罢了。就像写这篇文章,就是我留给孤独的空间。

                                                       指导老师:陆虹

【点评】独到的视角,探索性的思考,作者初具了哲人的思辨气质。“匣子”的比喻很形象——“孤独就像是个匣子,匣子的缝隙中透着的光与希望……”,诗性的语言,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芒,人在世间行走,正是这样的思考一点点锤炼并强大内心,而哲学的星空就是从此刻的思考中一点点折射出来。已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中学生作文的要求来评价这篇文章,虽然不够成熟,但其执著的表述具有打动人力的力量,唯有希望作者一点点积累自己,夯实自己,去遨游未知的璀璨的哲学星空。(李林芳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