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蝙蝠
孙海影(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实验高级中学)
最近蝙蝠流量很足,电视新闻里,微信微博里,到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在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蝙蝠的自述》里,蝙蝠苦口婆心的告诉人们说自己身上携带了大量的病毒,不要吃它们,不要吃它们。不过这只蝙蝠的表白有点迟,因为已经吃完了,已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灾难。
说到蝙蝠,我小时候还真见过,就在我家厢房的墙缝里。
因为听到吱吱的声音,我和弟弟都好奇,寻着时有时无的声音找啊找,终于在一个小小的缝隙里听到了那个声音,用棍子捅一捅,软软的(咦,现在想想,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估计是有个什么活物,怕是蛇,所以叫来爸爸,让他跟我们一起看个究竟。
通过手电筒的光,我们还真看到了个活物,爸爸说那是蝙蝠。我和弟弟轮流看,它瞪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因为见着了人,所以它更警惕了,时不时地还撑起它的翅膀。
我跟弟弟都说快把它救出来,那么个小缝儿不得把它夹死。爸爸说不用担心,那是它惯常寄宿的地方,是它自己进去的,能进去,它就能出来,别管它就对了。起初我跟弟弟还不死心,用一根长棍棍巴拉它,但空间那么小,怎么都无济于事,所以也就放弃了。
现在想想,幸亏那时候没把那蝙蝠巴拉出来。当然了,就算巴拉出来,我们也不会跟它有近距离接触,因为它实在是又丑又黑。蝙蝠在自述里不是说了吗,它极力的变得很丑,目的是保护自己,还说是为了保护人类。它有多么大公无私的情怀啊。
说实话,要不是这次冠状病毒肺炎的事件,我是真不知道当初那个捅起来软软的家伙,还能成为有些人餐桌上的美食。
想起那个小视频:一位美女,两只手小心翼翼的拿着支棱着的被蒸煮过的蝙蝠,咬一下它的脚,啃一下它的翅膀,说“是这么吃的吗,什么也吃不到啊,是不是就是喝汤的呀?”画外音也说“这东西应该是喝汤的。” 所以很显然,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吃。或许只是听说了,好奇,便来尝尝。好奇是没错的,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我们都盛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原因是事实证明螃蟹的确能吃。那蝙蝠呢?2003年非典不是告诉我们,很多野生动物包括蝙蝠都是不能吃的吗?
不爱护野生动物,不爱护自然平衡,必然得到遭到自然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