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学生作品 >
  3. 高中生作品

战疫征文选: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山东 陈雨轩)

山东 陈雨轩 发布日期:2020-03-13  点击量: 1388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陈雨轩(山东省金乡县第一中学)

 

人生在世,应当常存敬畏之心。南宋大学者朱熹在《中庸注》中有言:“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敬畏为人类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为人处事,只要处处存有敬意,便能理顺所有头绪,此乃人生之大智慧。

敬畏自然,才能领略自然最美的感动。闲暇时读书,最爱川瑞康成那一句:“凌晨4点,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虔诚的心态啊!一位老人借着微熹晨光,行在田间小路,没有旖旎风光,有的只是那未眠的海棠花。他凝神细窥毫不打扰,没有上前采撷,也未用一卷黑白胶片去记录那花朵浅眠的模样。他愿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呵护那一方自然美的盛开。这是一种尊重、一种敬畏,提醒我们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皆是倔强而美好的生灵。怀着敬畏与珍视的去欣赏、去呵护她们,才能领略自然最美的感动。但若不敬畏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起世界的关注,全国动员共同阻击。在这之前,人们对于“野味”通常是偏爱的,但一个病人出现,引发一系列人感染,全国病例呈井喷式增长,才唤醒人们对“野味”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圣雄甘地曾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每一次无节制的索取,大自然都会要求偿还。”也许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大自然对不敬畏者的惩罚。我们虽然一定可以战胜它,但这是建立在惶惶人心和无数生命之上的。所以对自然存有之敬畏之心,不要等到付出惨痛代价再后悔莫及。

敬畏生命,才会领略生命的意义。每逢国家有难必有英雄挺身而出,许国不复为身谋。17年前他和他的同仁们不畏死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研究治疗“非典”的方法,使中国人摆脱了死亡的阴影;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再次来袭,84岁的他重新披甲上阵。他是一介凡人,是一位无双国士,更是遭受疫情国难之时的定海神针,他就是钟南山。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有的是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凡人”。这些“凡人”作战于一线,经历无尽的困苦和磨难,承担常人无法忍受的辛苦,置自己的生命于危险的境地,舍小我为大我,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无限的事。对于那些游手好闲、成天抱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人,我只想说一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敬畏规则,社会才能平和安定。人像一只风筝,规则就像一根约束住风筝的线,人在规则的牵引下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但仍有一些人努力挣脱规则的约束,却如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此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国家危难、人民危难,正值全国上下同舟共济、团结“抗疫”之际,一些害群之马违逆而行,置党委、政府依法实施的紧急防控法令于不顾,隐瞒自己和家人旅居史者、出门不戴防护口罩者、网络散布谣言者、肆意漫骂或殴打对抗防疫工作人员者等等,这些都是对规则的不敬畏,也必将会受到规则的严惩。孟子云:“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心怀敬畏者才能牢记规则二字,才会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也只有人人守在规矩中,居在方圆内,社会才会变得愈加平和、愈加安定。

《围炉夜话》有言:“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告诫人们心中当常存敬畏。一个真正的智者,懂得适可而止,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规则,敬畏一切值得敬畏的事。“凡善怕者,其身必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明朝方孝孺如是说。怀有一颗敬畏的心,行事有约束,守规矩知方圆,方能行之稳、行之高、行之远;怀有一颗敬畏的心,去祝愿武汉、祝愿湖北、祝愿中国、祝愿全世界,相信一切安宁都会不期而至,一切美好都会如约绽放。

心有所敬畏,行才有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