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学生作品 >
  3. 高中生作品

叶圣陶杯佳作解密|易雪竹:老屋

来源|中国校园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0-11-13  点击量: 1805

编者按

这是一篇写物抒情的散文,字里行间铺叙的是故乡的老屋,可作者的缕缕情丝已渗透其中。评审过程中,这篇文章深深打动了评委老师,小小年经,竟有如此深沉的感情!

易雪竹同学从小喜欢文学,爱好写作,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外,读了大量古今中外名家著作,她说,她尤其喜欢余秋雨的散文,他的文化情怀,他的忧患意识,以及其典雅敦厚的语言风格,都使她爱不释手。也正是因为对文学的爱好,她顺利地考入了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谈起今后的打算,她表示,坚守文学,听从心灵的召唤,谈到今后的打算,她说,考虑考研后留校,一辈子与文字为伍,和文学做伴。

那么《老屋》这篇文章为什么博得了评审专家的青睐,获得了一等奖的佳绩?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易雪竹同学为什么要写老屋?她是怎么构思的?老的物事怎样才能推陈出新?也就是写陈旧的东西怎么表现新时代的主题?请大家阅读原文,深入思考。

 

佳作欣赏

 

老 

□ 易雪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高二

 

斜阳,枯木。

我独自一人站在老屋面前。

离上次回家已是第三个年头。三年间,人去人归,寒来暑往,纵我仍为其人,也终不是旧我。

老屋也是一样。

仍是熟悉的三间大房,斜檐飞角,青瓦参差,整栋房子笼罩在淡淡的夕晖中,沉淀着百年的风云过往。三年光阴消散,风吹雨打,雪覆阳晒,粉墙上精致的绘花,终不如旧时初见的惊艳。

恰如我自己,不复少年轻狂。

大门的黑漆已成斑驳,原木所独有的褐色显露,一点一滴中,不动声色地向来人彰显旧日的辉煌。雕花作底,卷云纹饰,原本古朴大气的门匾终止于淡淡白痕。“孝廉方正”四字高悬空中,冷冷俯视地上万千子孙盛衰。

夷陵祖居,宝和。

轻轻推开不知尘封了多久的大门,“吱呀”一声,灰尘在空中肆意飞舞,扰乱了沉寂许久的空气。依稀是记忆里的天井,可里面再无鲜活的莲花,难觅旧日的红鲤;恍惚是旧日抚过的栏杆,可上面黑漆斑驳,虫洞点点,难寻雍华的荣光。

老屋,是真的老了。

原本鳞次栉比的青石瓦悄悄消失了几片,不知谁家的草种趁风在瓦上安了家,伸出几根稀稀疏疏的草茎,摇摆在瑟瑟寒风中,显得分外萧条;幽暗的青苔缓缓攀上白墙,偷偷地,在墙面上洇晕出一大块一大块的水痕;院中栽种的花木尽悉枯萎凋去,唯有墙角的一棵椿树顽强地伸出树枝,试图拥抱阳光——阳光在房顶上跳跃嬉戏,却从未曾给予这小小的后院一瞥。回眸远眺,残阳如血,斑斑铜锈,木门渐朽,夕阳笼罩下的老屋,除了昙花一现的繁华外,还有一种令人惋惜伤感的凄凉。

美人迟暮,珠玑华消。

我阖上眸子,耳畔传来风拂过山林的呼啸声,侧耳去听,竟有鞭炮噼啪,杯盏交错;凝神再听,却是炮火隆隆,幼童惊叫;而后有鞭子破风的呜呜声、咒骂声、哭泣声,混成一团。陡然睁眼,一切声音都归于沉寂,周围仍是沉默的木栏房屋,静谧的天井椿树。可我知道,刚才的那些声音,都曾切切实实地发生在这里。老屋承载着百年血与火、喜和悲的故事,孤独地立在原地。一如旧日模样,沉默地守护着先辈的荣光。

我于它,不过石中火,隙中驹,梦中身。

入夜,天空中飘起小雨。室内清灯如豆,我拥被倚墙而坐,听雨声淅沥,恍觉物是人非,原已萧萧数年。黑夜中,老屋门前的灯笼摇摆,忽明忽灭,投下一地晦涩不明的光影。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或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转身又藏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怀念起儿时老屋的月亮,那时它紧紧跟在我身后,夏夜奶奶给我打蒲扇唱童谣,它就悄悄蹭进窗户给我照明;秋天里我和伙伴们抢月饼,它就洒下一地温暖的黄晕。如今想来,纵马长街,唯恨街窄,只恨天高的年少肆意,竟已似隔世。

一夜无眠。

第二日走出家门,鸟儿欢鸣,黄犬扑蝶,正是许久不见的乡村气息。邻家小姑又在炫耀她们家的小洋楼了,并几次暗示我老屋太旧,已经挡不了风雨。我只微微一笑,并不接话。

小洋楼是好,可她又怎么知道,没了老屋,游子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指导老师:雷成承)

 

作者释密

《老屋》的灵感来自于高二时的一次返乡,我祖籍夷陵,但自小长于他乡,老屋于我,更像是一个家乡的符号。我的记忆里,摇晃的长途大巴在道路上歪歪扭扭的行驶,一经下雨便泥泞且湿润难爬的山间小路,还有路边小小的三叠瀑布,山下小酒店里玉米发酵的甜香,而老屋则隐藏地重重青山中,伴着苍迥有劲的树木,百鸟在林中的欢鸣,成为一方小小的世外桃源。

但时代始终向前发展,正如我必须跨过静谧无声的清江河,离开群山环抱的小桃源,前往外面的世界一样,老屋也被迫发生着改变。

百年风雨洗刷、黑漆斑驳,门匾余痕、绘画暗淡,原本在族人眼中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老屋,也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败,若是再问这一辈的小孩子,恐怕很多已经不知晓老屋的存在,但这又如何呢?至少“孝廉方正”的祖训,曾发生在老屋里的传奇,已经化作口中闲谈和纸上笔墨,被后人刻意或不经意的流传了下去。

《牡丹亭》有言:“情之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文章,亦是如此。《老屋》或许没有那么多华丽的手法,但字字句句,皆有感而发,老屋承载着百年的血与火,而我于它,不过万千子孙之一,但它打动了我、影响了我,于是便有《老屋》此文。

叶圣陶杯大赛给了我一个得以抒发内心情感的契机,上次归乡时,老屋外围已经在粉刷重修,说是打算作为旅游景点开发,我看见支撑了我乡情多年的老屋逐渐被喷上黑漆、刷上白粉,却难再找回初见时的悸动。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却觉得脚下逐渐空荡,而承载了我幼时记忆的老屋,恰如屋后那棵顽强的椿树,守护着我的乡愁,给予我这个游子灵魂栖居之处。

 

专家解密

作者对故乡的“老屋”进行了诸多的描写,睹物伤情,眼前的景物描写也好,回忆旧时的时光也罢,思乡之情欲罢不能。正是这乡情滋养着他的生命、绵延着他的乡魂。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前进,这是历史的必然,谁也阻挡不住。立意深邃,富有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