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写作宝库 >
  3. 作家经验

茅盾:写作唯一的法门是多修改,一而再,再而三

发布日期:2021-01-27  点击量: 1442

茅盾先生认为:“作文的目的是练习写作,并不是默写他所已知的知识。而要练习写作,要增进写作的技巧,则最好是让他去抒写一些以生活经验得来的东西。”

写作是人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写作反应的对象是客观的事物,也就是矛盾先生所说的“生活经验”。同时,写作也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必须要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针对写作时无米下锅的问题,茅盾先生认为写作材料是平时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如果平时没有积累,写作的时候临时去找,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所以,平时就要多多体验生活,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积累丰富的素材,自然会有浓郁的感情可以表达。写作时,选取让自己印象最深,情感最激烈的事物,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字句表达出来,就不会因为无话可说而苦恼了。

大家都知道,描写很重要,没有描写的作文淡而无味,茅盾认识,“描写”是一个“形象化”的问题“描写并无方法,而且不可能有方法。所谓‘描写’,用文艺的术语来说,只是一个‘形象化’的问题。”

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为写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写出作文,而生动形象的“描写”则可以让作文鲜活起来,写好作文。在作文中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白描、衬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有学者收集整理,编出了《文学描写辞典》方便大家学习。

根据茅盾先生的经验,学生在学习如何描写时,有两种常见的误解。第一种是以为“描写”依赖于华丽的词藻,只要形容词用的多,就是描写得好。但大量的形容词会显得文章十分累赘,而且这些形容词被大家频繁使用,往往缺乏新意,不仅不能为作文添彩,反而会弄巧成拙。

第二种是把“描写”与“故事”分离,以为故事是一篇作品的骨架,而描写则涂饰上去的油彩。事实上,描写不是简单地加点背景颜色,而是融合在整个故事中,将故事中抽象的人、事、物形象化地呈现出来,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笔下的世界。

在茅盾看来,单纯地学习《汉语描写词典》是不可能学会描写的,只有避开这两种误区,反复练习,坚持写作,熟练地运用语文文字,才能知道如何准确生动地描写。

在这一点上,茅盾先生做出了榜样,他终生写作,即使晚年身体虚弱,疾病缠身,不能长时间伏案,也每天坚持写八九百字,让人不得不叹服。

茅盾先生十分讲究推敲修改,他说,“毫不可惜地删掉那些不好的东西,不厌其烦地修改,要像兑换商人辨别银币的真度一般推敲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

鲁迅先生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老舍也说过会反复读,反复改自己的文章。几乎所有的作家在聊写作时,都会提到修改的作用,他们一致认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茅盾先生也一样,但他主张先宣泄自己的情感,再回过头“推敲”。

写作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即兴创作,所谓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的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

因此,在开始写作时,不要迟疑,也不要徘徊,相信自己当时写出来的句子就是最妥当的。一鼓作气,把自己心中想表达的东西全都写下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就像《真实的林肯》的作者说的那样:“绝对不要不断地回头去反复纠结初稿。”

宣泄了自己的激情,完成初稿之后,就得立刻改变态度。回过头,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一段,都要十分苛刻地审查,一一修改不恰当的地方。如果发现初稿的问题太多,不用灰心,慢慢进步;如果发现问题,不知道如何修改,如何解决,不妨放一放,读一读书,学习别人的文章,可能会找到灵感。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唯一的法门就是多修改,一而再,再而三,永不倦怠。如果没有反复的修改训练,其他的方法和技巧就如同空中楼阁,无法让学生真正获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