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教师作品 >
  3. 教师作家

教师作家马永珍:根植于黄土地上的歌

发布日期:2022-08-12  点击量: 1767

 作者简介

马永珍,男,回族,北京昌平第二中学老师。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民族文学》、《诗刊》、《中国铁路文艺》、《星星》、《北京文学》、《诗选刊》、《朔方》、《诗歌月刊》;《作家文摘》、《中国教师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400多篇;入选《中国回族文学大系·诗歌卷》等多个选本;荣获2015年《民族文学》年度诗歌奖、2021年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多个奖项。鲁迅文学院25期少数民族作家班学员。出版诗集《种了一坡又一坡》。

 截图20220812164707.png

作品简介

《种了一坡又一坡》内容简介

                           

  一个背井离乡的人对故乡的挚爱是切肤的,也是痛彻的。马永珍以故乡西海固为背景的一系列诗歌就是这种挚爱所带来的切肤之痛的衍生品。故乡就像诗人的一个精神容器,诗人把天地、山川、物语、人伦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地抵达了一个精神核心,使西海固腹地的一个小村庄——“宋家洼”,这个地理坐标进入精神坐标高度。在当下诗歌文本严重同质化的时代,有特质的诗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让麻痹的阅读神经骤然激灵。马永珍独自踟蹰,踉踉跄跄地行走,他从中国传统诗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汲取营养,以近似于民歌的形式书写生活或现实之实。他的诗既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民族特色,又有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给人以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敬畏文字,膜拜土地,诗人以诗歌的神圣,向故乡的每一块黄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截图20220812163858.png

 

获奖感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教师朋友们:

大家好!

很荣幸,也很高兴,此刻,站在这庄严的领奖台上,心中波涛翻滚!也想和满座的高朋,云集的嘉宾一起分享我的快乐!我是来自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的马永珍,是一名在一线奋战了27年的普普通通的初中语文老师。因为文学,在这里和大家相聚,和仰慕已久的名家欢聚一堂,聆听学习,幸甚至哉,所以我们感谢文学!叶圣陶先生是令人敬仰的作家、教育家;先生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今天我们在先生故里,以文学的名义相聚,也是中国教育、中国文学向先生致以的,最崇高的敬意!

    我获奖的诗集是《种了一坡又一坡》!正是故乡的山川草木慈悯我,给我江河绵长的灵感和层层叠叠的动力。也请允许我向我的故乡,我的精神王国,宁夏西海固致敬!  

“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我和诸位同仁一样,乐意享受这句话的天空。所以,我们忙碌,我们奉献,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书育人!也在夜深人静时思考生命,呵护文字的花朵,漫步在文学的殿堂!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都将会继续上下而求索!为教育,也为文学!继续拿起无形手术刀,从每一次夜晚解剖出光明,因此,我们都是播种星辰的农民,都会相信在明朝定会收获一枚枚全新的、红彤彤的太阳!

    同时,也更加相信文字的魅力!相信文学能带给尘世万物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宽广;也给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注入新鲜的血液,也为脚下这片伟大而沧桑的土地增添无穷无尽的铿锵风骨!

最后,让我们一起,衷心的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国泰民安,四海升平,海清何晏,繁荣昌盛!

谢谢!

 截图20220812164436.png

作品欣赏

种了一坡又一坡(组诗)       

          麦子

快给我西海固一个村庄的念想

一排排整齐的红瓦房 斜靠着

一垄垄麦子的骄傲和清香

快给我一把长脖子镰刀

收割满地酷暑和骄阳

 

六月忙 绣花的姑娘下楼房

快给我一声呼唤

把梦中的年成抱回家

蝴蝶啜饮心尖上的露水

蜜蜂酿造信仰的甜美

欢喜把忙碌擦得锃亮

 

快给我一个晴天 龙口夺粮

十亩打着饱嗝的麦浪

装满农人的皱纹和沧桑

一滴汗水把三伏天养胖

给我一段九曲回肠的花儿

土坷垃弯腰劳作 枕着纳凉

 

请再给我一头牛 给我一群羊

一块块白云快来苫住

几道道沟来几道道梁

娶一朵苦子蔓花儿做新娘

拿起伟岸的弓箭

射落一大片幸福时光

 

快给我一把光阴的飞镰

把我和麦子一起打碾 收藏

 

    豌豆 

六月里黄河冰不散

领着我成亲是我大

五谷里说不出豌豆艳

人里面都说不出女儿可怜

 

邻居家的小妹妹法图麦

一个脸比豌豆还圆的中学生

哭得八十亩豆蔓子

根根发白 叶叶变黄

 

不要金 不要银

只要我的花书包

不想花衣裳做别人的新媳妇

只想明天还去学校念书

 

白豌豆 黑豌豆 泪豌豆

都是农人的金豆豆

三伏天想尝尝路过的风

咯得夏天牙疼痛

 

   黄米饭 

请给我东西两山

请给我南川北川

打磨好一亩又一亩的熟歇地

种一坡又一坡的黄糜子

 

黄糜子 黄眼睛

熬在锅里闪闪的香

馋嘴子饥饿不管他

我吃米饭鸡吃糠

 

给我一个大海碗

黄米饭舀得峁尖峁尖

油泼辣子红艳艳

前村后沟的清水天天过年

 

黄米饭的乳汁流过山冈

铡好的糜草喂饱牛羊

麦场边的碾子上

谁家的老人在哗哗地抖衣裳

 

  辣椒红 

抹中国红

被风高高举起

挂在天空的窗棂

秋天尝一口

温暖了冬日的乡愁

 

从烟锅子里飞出火鸟

照亮农事秀色可餐

豁牙的归途

倚门沉思

 

给漫天飞雪梳好发辫

再扎上红头绳

一排排窑洞 一座座瓦房

穿好嫁妆

信天游 花儿 秦腔敲锣打鼓

来迎娶新娘

黄土高原羞红了脸


   拔胡麻 

八月里来八月八

我和尕妹妹拔胡麻

今年的胡麻真真好

三下两下拔了半山洼

风风火火出趟了

哥哥给我梳头了

 

拔完胡麻把手拉

拧一根冰草绳捆紧崖娃娃

羊羔羔心里乱如麻

五万块彩礼够多吗

 

一颗胡麻榨得油

够娶媳妇了

只要哥哥心里装着我

天在上 地在下

 

清水里面飞刀子

脑袋掉了碗大的疤

 

——这组诗刊于《民族文学》2015年第2期,荣获《民族文学》2015年度诗歌奖。

    诗作吟咏了西北农村的生活。作品的语言颇具特色,花儿、秦腔般优美高亢,与内容共同建构起诗人心中那秋收冬藏的幸福感受。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民族文学》颁奖词

 

创作评价

让劳动重回诗意。劳动并不仅是艰辛与繁重的同义词,还有另外的意思,那就是诗意。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马克思的这个表述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对劳动最美好的解释,然而,理解较深的,恐怕还是陶渊明,中国“十七年”时期的农民,还包括当下的马老六们。题为“难怅”,实际上更多的是劳动者的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以及独特的生命体验。牛羊与鹰驴,收割与播种,太阳与星星,这些古老而恒久的事物,其负载抒写的独特历史,在诗中焕发出新鲜的光辉,而这正是诗歌的能量。当然,马老六的生活是小生活,没有大风大浪,没有英雄壮歌;历史是小历史,未见风云突变,未见金戈铁马。可是,那“九万亩阳光”别有一番壮美,那“抓几把云的影子乱填几口”也具备了另一种风致。诗碰撞劳动,那便是当代社会唯利是图、享乐消费风潮里的独特之美。

   ——师力斌,诗人,评论家,文学博士,《北京文学》副主编

 

一个背井离乡的人对故乡的执爱是切肤的,也是痛彻的。马永珍以故乡西海固为背景的一系列诗歌就是这种执爱所带来的切肤之痛的衍生品。故乡就像诗人的一个精神容器,诗人把天地、山川、物语、人道、宗教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地抵达了一个精神核心,使西海固这样一个地理坐标进入精神坐标高度。在当下诗歌文本严重同质化的时代,有特质的诗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让麻痹的阅读神经骤然激灵。马永珍不刻意跟风,他从中国传统诗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汲取营养,以近似于民歌的形式书写生活或现实之实。他的诗既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又有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给人以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自省意识和现实提醒,语言质朴平实,且在不经意间表达了事物的本质,这就是一个脚踩泥土,仰望星空的诗人的观察和担当。

    ——王怀凌,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协理事、宁夏诗歌学会会长

 

诗与生命同在。比起其他文类,诗歌是最接近于人之魂魄的,所以,诗人掌握着某种“通灵”的语言。因而,在我看来,诗人是不会撒谎的;换言之,好的诗歌一定是真诚的,敞亮的。马永珍的诗歌即以一种毫无修饰的真实与朴素“突兀”的袒露于诗坛,2015年获得《民族文学》年度奖的诗作《种了一坡又一坡》即展现出一种生命原质的淳朴。耐人寻味的是,他常年居住在北京,但他的诗作中却丝毫嗅不到一丝钢筋混凝土的味道。将马永珍的诗歌划归为对土地与家乡的表达失之简单,他诗歌的温度更多的来自于生命内里的呼唤——不得不表达,这在组诗《马老六的难怅》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一位普通回族农民的“难怅”在马永珍的笔下闪烁出抒情般的动人情怀。我惊叹于马永珍对生活的观察,短短一首《得意的小毛驴》道尽百味人生,带给人的又岂是感动二字所能诠释?这是好的诗人应该具有的态度:那就是仰视世间万物!

——苏涛,文学博士,评论家,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劳动的细节之美,使诗歌的美学足音又更上层楼。当然细节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也来源于诗人对劳动的感情和热爱,来源于对生命的认知和坚韧、以及敏锐的洞察力。马永珍这组诗歌,就是这样的突兀和芬芳,贴近大自然的气息,使人回味无穷。马老六是一个时代的农民缩影,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万物赤裸裸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世界的私密和人性的婀娜多姿,五彩缤纷。为了使这个人物鲜活起来,诗人给马老六设置了熟悉的生活场景,还原了真实的劳动场面。我们就从这些艺术的真实中体验他的欢乐、他的痛苦、他的无奈、他的怅惘;马老六是一代男人的代表和象征,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父兄,所有的这些对于每一个农民的儿子来说都是那么亲切、那么富有温度;我相信马老六这个人物永远会镌刻在时代的扉页之上,时时刻刻叩响真善美的内心。再加之诗人对方言、民族、花儿体的交错运用,文字充满了浓郁的麦香气息,令人陶醉!

——马启代,著名诗人,评论家,中诗在线总编,长河文丛主编,《山东诗人》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