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师范学校子课题组
课题类别: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FHB060353)子课题
主持人:杨 锋(高级讲师、湖南省常德师范学校科研科科长) 文 君(高级讲师、湖南省常德师范学校语文教研室主任)
主要研究成员:姜协武 杨国红 曾 琳 吴 琼 艾 杰 易云珍 彭兴杭 邹志清 洪 静 余智慧 廖芳华 周永华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我们的语文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这一观点使我们开始注重“文学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等个性化素质教育。
专家认为,校园文学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最能促使他们多阅读,多参加社会实践。它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最终让我们实现开放、灵活的“大语文”教学观。特别是通过文学阅读和创作活动,发挥文学艺术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功能,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校园文学活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之间处于游离、隔膜状态。中等职业学校也因为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普遍偏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轻视语文教学,忽视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大幅度削减语文课课节。甚至有些专业,语文课只开普通话,停开语文阅读教学课。而教师由于市场需求的指挥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急功近利的思想普遍存在,语文课堂不再是富有诗意的课堂。教师往往为了培养市场需要的速成人才,机械地进行枯燥地训练,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课日益产生厌倦感,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丝毫体会不到思考和学习的乐趣。教师教得非常累,学生学得非常烦,却不见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丝毫提高。结果是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能力低下,写作水平不高。
基于此,我们提出“校园文学与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对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校园文学活动与阅读教学展开研究,探索一条阅读教学与校园文学活动相结合之路,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充满文采与灵气,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主动阅读,大量阅读,主动写作,创新写作,主动交流,大胆表达,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提升教师自身文学修养,提高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校园文学与阅读教学研究”是对校园文学与阅读教学关系的研究,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包括教师在课内引导学生对课文、文学作品的鉴赏、理解及方法的指导,也包括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课外阅读推荐与指导;它还包括教师对学生文学创作的辅导及文学活动的指导。
1.研究目标:⑴通过实践与研究,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大阅读量,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使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程度提高;⑵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一条阅读教学与校园文学活动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新途径;⑶通过实践与研究,让师生热爱文学,形成浓厚的书香氛围,努力打造书香学校。
2.研究内容:⑴探究校园文学活动的多种途径和形式及其对阅读教学的促进意义;⑵探究学生文学兴趣的培养及文学鉴赏能力、文学创作水平提高的方法与途径;⑶探究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新方法与新模式。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措施
1. 研究方法
⑴问卷调研法。立项之初,我们向学生中做了一次课外阅读与写作习惯的调查,结果表明,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只占45%,有写作习惯的不到13%,而阅读内容也只是一些时下流行的言情小说,几乎没有人阅读经典,写作也只是写写QQ日记等。我们分析了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书籍不经典;不喜欢做读书笔记,不喜欢写作。针对这些状况,我们由学生感兴趣、能读懂的文学作品入手,辅之以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激发兴趣,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⑵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主要是研究校园文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倾向于实践研究。我们以所教班为实验班,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如读书报告会、文学讲座、作文竞赛、演讲会等。语文教学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把校园文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课堂内授法,课外指导。
⑶经验总结法。对实验班文学活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分析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撰写经验论文,把行动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
2. 研究措施
⑴以课题组为核心,集体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了让教师转变观念,接受新课改理念,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了总课题组提供的有关书籍及相关的理论著作。如《论校园文学》、《校园文学与创作》、《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现代阅读学》、《发展性教学论》等。由本校特级教师彭兴杭教师做《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发展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等讲座,让老师们认同阅读教学的新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我们还凝聚组内语文教学经验与智慧,研究阅读教学改革方案。每周教研活动时间,以备课组长为核心,以一个老师为中心发言人,针对某一篇课文进行课前分析与设计的讲解,或课后反思与交流。
⑵以课堂为纽带,开展阅读教学与校园文学对接的改革活动。上示范课,展示怎样把阅读与文学创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如特级教师龙熙银上《致橡树》后,让学生以“将来我们怎样去爱”为题创作,学生有的写诗,有的赋文,佳作颇多。
上研究课,探讨语文课堂新模式,如吴琼老师执教《雨霖铃》设计了“跨越千年的对话”,让学生与词人对话,在教法上有所创新与突破。创新教材,让学生的优秀校园文学作品走进课堂,成为“例子”。
⑶以文学社为阵地,开展创造性的读书活动。具体措施是:开讲座发动宣传读书,结合学生实际,作“让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文学讲座,给学生推荐有益书目,学生阅读兴趣被大大激发,掀起了读书热潮;建网站促进读书,很多班级建立了班级网站,成了同学们交流的天地,获益的新场所;搞活动提升读书,如激扬才情的现场作文大赛、闪现智慧的读书交流会、指点迷津的文学讲座、丰富性情的采风活动、引领创新的校外交流等,还有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演讲会、经典诵读等。文学社还创办了社刊《仙源》,成为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⑷以学校假期为契机,开辟校园文学活动的平台。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假,要求学生与家人一起参加有益活动,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上网阅读有关诗文、资料,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等,如“清明节”假期中,学生读古今清明诗文,召开主题班会,交流回乡心得。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当地春节风俗,返校后交流。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建议学生暑假打工,了解社会,撰写打工心得,写调查社会的报告。
五、研究结果、结论及分析
1. 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水平、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文学社员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水平提高,阅读量大增,写作水平普遍提高,每期社刊上有80%的作品出自他们之手。文学社编辑部由社员自己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工作开展得有模有样。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水平也普遍提高,一项对比调查表明,有阅读习惯的由45%上升到95% ,有做读书笔记习惯由24%上升到56%。通过实践与探索,学生的课前说话、课堂问答都有明显的进步。校内外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中学生屡获佳绩。实验班519班为例,研究实验前每期校刊上发表文章只有1-2篇,实验后每期逐增,第七期社刊上已有近10篇作品刊发。
2. 构建起校园文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尝试“参与式活动教学法”,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师自身文学素养
我们把校园文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课内指导欣赏与阅读方法,课外引导开展阅读活动,辅导写作,构建了一种“课内悟法(引导)——课外延伸(阅读)——随机写作(写作)”的语文教学模式,普遍采用了“参与式活动教学法”。易云珍老师让学生参与课堂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拟定、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对话,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君老师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注重语文课堂的创新设计,“读一读(读准、读熟、读出感情),说一说(说内容、说人物、说结构),议一议(议语言特色、议写作技巧),谈一谈(谈学习收获、谈相关文章、谈生活感悟)”四环节成为她创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思维活跃,表达欢畅,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的训练中得到提升。参与课题研究实践后,爱好文学创作的教师人数增多,写博客的人数增多,教师的阅读量也随之加大,教师的文学素养不断提升。
六、研究成果和社会反响
⒈以我校为主承担编选的全市中职学生作品集《蓝色畅想曲》出版,引起很大反响,《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湖南在线》都进行了报道。
2.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论坛上,课题主持人文君作了《以文学社为“龙头”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介绍。
⒊每期的常德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及送教下乡(常德石门、西洞庭等)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彭兴杭、易云珍、文君都登台向全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传播新理念,推荐我们的实践经验,宣讲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
⒋课题组成员共撰写相关论文12篇,文君、姜协武撰写的《校园文学与阅读教学》,被总课题组列为学术著作《论校园文学》中的一章。
5.在2009年1月的《中学生》上,《点将文学社》专栏隆重推介了我校丁玲文学社,并刊发了我校学生的文学作品。
6.文学社负责老师吴琼在常德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的文学编辑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我校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与经验体会,获得一致好评。
七、讨论与建议
⒈在中职校园里,校园文学与阅读教学可以并且应当紧密结合,二者都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它们的紧密结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校探索的“引导——阅读——创作”的语文教学模式值得倡导与推荐。以课堂为阵地,以生活为背景,以社团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校园文学将会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枝繁叶茂。
⒉校园文学的繁荣离不开语文教师的积极引导。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爱好文学的语文老师在学生面前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染作用是巨大的。本校教师龙熙银老师、本课题组成员邹志清、周永华老师就是极好的典范。他们用自身的文学素养熏陶了所教的学生,在他们所教的班级中,学生爱好文学的人数明显居多。足见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可以重新培养。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中职生处在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尽管他们有些叛逆,但能引到正路上来,只要引导方法得当,他们乐意“信其道”。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同样可以激发与培养。
⒊教师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大大提升了自身文学素养,增强了业务素质,真正与学生一起成长,这是“教学相长”的又一明证。教学与教研同等重要,教学为研究提供平台,研究促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议教师教学的同时承担一定的课题研究任务。
八、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1、中职学校的阅读教学完全可以运用新课改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中职学校完全可以落实。从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到今天已走过十个年头,中小学仍然行驶在以分数排队的旧车道,甚至变本加厉,课改的声音似乎很微弱了。中职的语文课堂却吸收新的理念,既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语文实践)又注重语文的人文性(文学陶冶),在我校的尝试中初见成效,得益于中职不受应试束缚,因此能享受新课改的阳光,可以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中职学校应当继续研究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学。
2、因为中职学校面临巨大的生源危机,学生人数不多,我校女生居多,由于性别的差异性,女生在文学创作与阅读方面的兴趣浓于男生。因此研究对象可能带有局限性。另外,研究中我们主要通过活动开展研究,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但在校园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因而理论的提升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九、参考文献
⒈彭小明、王世龙等:论校园文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⒉刘畅:自主品悟——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⒊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⒋王继坤:现代阅读学.济南:济南出版社,1991.
⒌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⒍王世龙:校园文学与创作.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⒎王世龙: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⒏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⒐牛雅洁:谈“校园文学”.中国校园文学,1993(1).
⒑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注;本报告由文君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