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历年课题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江苏扬州中学“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研究”子课题申请报告 2013-05-29 09:01:38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研究”子课题申请报告
 

  一、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论证
  校园文学活动自八十年代蓬勃开展以来,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以其强烈的感染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其重人性、人情的特点,其灵动的审美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智力、情感、审美力的发展,道德修养的完善,人生理想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校园文学常处于边缘地带,难以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推动语文教改的初衷难以实现。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依靠文章学理论(语文课文讲读也是依据文章学理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造词造句,讲究规范,但少年儿童的学习随之产生了困难。由于少年儿童的语言认知主要地处于形象、感受阶段,而非理性阶段,以文章为基础的作文教学使学生非常吃力。而近些年来的话题作文写作虽为作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明亮的新窗户,但又出现了“只写话题作文,轻视基本功训练”,“只写规范文章,冷落文学体裁”,甚至“只写议论文,不写记叙文”的现象时至今日,虽然作文教学已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理念、模式,但实际工作中,仍有对作文教学“不作为”(南京师大何永康教授语)、对作文教学急功近利的行为,这就使作文走向庸俗化的道路,仿作大量出现,模式化十分严重(我们并不反对作文模式),忽视写作内容的多元化、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结果学生只会写模仿作文,缺少创造,缺少个性,缺少生活体验,缺少真情实感,学生写作的虚假繁荣之下是伪情感、伪圣化的泛滥。
  把贴近生活的、生动的校园文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引进相对滞后的现阶段作文教学,让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有机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探索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融合,将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内涵,有利于语文教学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有利于绿色作文的成长,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推动语文教改,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本课题在“十五”期间,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子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的分课题,已取得一定经验,出版了成果集《树人新叶》,论文《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收入《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一书。通过本课题进一步研究,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相融合的理论和方案,纠正轻视学生心理规律的倾向,探索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促进作文教学的思路,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通过探索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的融合,积极开辟校园文学活动的新空间,开拓校园文学活动的新天地,使文学活动融入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达到如下目标:
  1.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文学修养,更有利学生的身心发展; 
  2. 使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相融合,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作出贡献。
  研究内容:
  1. 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和谐发展的策略研究,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两者协调发展的方式、方法;
  2. 校园文学与写作基本功训练的关系研究,研究如何用校园文学促进写作基本功训练;
  3. 文学社团活动模式、方案研究,制定新形势下校园活动的新方案,研究校园文学活动的新思路;
  4. 作文教学中如何融入文学教育元素,包括各年级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融入文学教育元素。
  三、假设和创新之处
  文学与文章学的不同特点是文学方法和文章学方法难以融合的一个重要原因。文学重情,重灵性,文章重理,重规范。文学与文章学的分离早已完成。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基本上是采用文章学的方法去读解文学作品,使文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然而文学的方法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更能激发学生灵动的思维,我们可以“以文学领路,开展思维训练、文体训练,培养审美力”,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的魅力,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水平。文章以理取胜,可以在文学引入的基础上,开展“审题构思、谋篇谋局”的训练,需知“结构也就是思维”,谋篇布局是一种很高的能力。以兴趣引入门,以兴趣促进作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规范为基础,既形象生动充满灵性又规范严整。
  文学教育分知识、鉴赏、评论、创作等几个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以鉴赏为主,或以评论为主,或以创作为主,使学生胸中有“沟壑”,厚积薄发,下笔能成文。
  根据参加“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积累的经验,本课题初步酝酿了“三维四步九系列”的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融合的模式。
  “三维”即“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一维,“创新思维能力”为一维,“文本写作技能”为一维;
  “四步”即“摄取、鉴赏、思维训练、文本写作”的步骤;
  “九系列”即:
  1.采风系列 
  2.读书系列
  3.写作基本功训练系列
  4.思维训练系列
  5.文体写作训练系列
  6.命题(半命题)作文训练系列
  7.话题作文写作方法训练系列
  8.“感受扬州文化”研究性学习系列
  9.创意作文写作系列
  其中有交叉,如采风中融入观察、基本功(如描写)等的训练,读书中融入思维训练(分析、综合,想像等),文体写作训练(读后感文体与读书活动的交叉等),思维训练中融入构思训练,话题作文中融入审题、构思训练等。
  如基本功训练,可以从描写训练入手,引出文体训练的内容等。
  例:
  1. 景物描写训练(配合观察、采风活动)
  ——记叙文融入景物描写,引出写景抒情散文,托物言志类散文等。 
  2. 人物描写(配合观察活动)
  ——记叙文中的描写训练,引出写人的记叙文,小小说等。
  3. 场面描写(配合观察活动):由单项训练引出风俗画、风情画类的记叙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等。
  四、实施方案(含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骤设计)
  根据“先放后收,课内课外互补,文章文学并重”的原则,依据学生的特点,分别在文学社、建制班内采取不同的方略。文学社,以文学为主,文章为辅,以活动的开展为抓手,进行实践性的研究;建制班,以文章为主,文学为辅,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开展实践性的研究,从而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
  通过理论学习,包括对文学理论、文章学理论、写作理论的学习,注重实践,通过设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依靠学校的支持,继续办好社刊《树人苑》,并改进“树人文学社”网站,为学生写作增加新的空间。
  根据“十五”期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考虑了文学社活动与作文教学和谐发展的几个关系。 
  1.基础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重视基础性。⑴读书积累。写作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知识、修养的不足,读书不多成为提高水平的瓶颈。除教育部规定的必读书刊,我们还要求尽可能读如下书籍:①古代诗词,唐诗宋词,特别是唐诗宋词。②现当代散文名家名作(含台湾作家)。③小说名作(古今中外)。经典作品满足了高层次需求,但我们特别容易接受的,并且很快能学会的,还是其中的当代作品,包括a、畅销书,如余秋雨、贾平凹、毕淑敏等传统意义的文学书,还有如郭敬明、安妮宝贝等时尚作家的作品;b、广大读者热爱的杂志,如《小小说选刊》《读者》;c、中学生读物,如《中华少年写作精选》《美文·少年散文》等。⑵生活体验的积累。写作也依赖于体验。文学社组织体验活动虽然有限,但有计划的采风活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⑶写作基本技能积累。包括立意、构思等方法。
  提倡创新性。创新写作建立在基础写作之上,创新思维的获得可说是可遇不可求。目前,专家学者们总结出来的创新思维方法值得借鉴。其实,勤于积累,善于思考,就能产生创新思维。特别是写作基本功,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下,学生基本功急需训练。
  教师一方面狠抓基础,一方面要积极开动脑筋,开展创新思维指导,还要设计有新意的题目,所谓“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文题,何尝不是一种创
  2.文体规范与文体开拓的结合。
  局限在常见的文体上,不易打开局面。对于初中生而言,诗歌和小小说是可选的最佳文学体裁。初中生迫切希望抒发情感的,实行“诗教”策略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初中生继续保持对故事的兴趣,小小说可以满足需求,还可以借此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还可以开展文体创新的练习,开发创新思维。
  3.写作内容与生活的结合。
  引导学生:⑴写熟悉的也写不熟悉的。可以说,写不熟悉的更重要,这对构建更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生成新文本有非比寻常的意义。⑵写小事,也写大事。中学生写作以写小为主,小中见大,为什么不可以写大呢?写大,可以培养大视野,大气魄,若都回避大,何来高瞻远瞩?只是时间关系,只能少写。⑶写我,也写社会,多方向取材。重自我人格,精神,是中考作文的一个趋向。前几年,扬州市中考作文题是:“我们这代人”(2003年)“超越自我”(2004年)。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多元化,避免向一极发展。社会的多元化,使我们眼花缭乱,特别是商业文化创造的都市文明,更会使人失去自我,摸不着生命的航向。勇敢地面对社会,既是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新时代读书人的责任。这方面,我们有“与乞丐面对面”“同情或冷漠”等话题作文训练及采风活动。
  4.经典文题与时尚文题的结合。
  中学教育有其正统性,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为其输入了新鲜活力。当今中学生,生活在一个商品经济繁荣、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可谓任重道远。语文不可能单独完成这个任务,但要尽自己所能。而完成这个任务,又不是说教能解决的。我们要利用文学社这块园地,用文学样式,寓教于乐,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完成学生人格、情操的提高,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时尚也不能一概否定,时尚表现出来的无限创意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不都是 “恶之花”。只是我们要“放出眼光”,实行“拿来主义”。
  5.模仿借鉴与多样化风格的结合。文贵多变,风格最忌单一。新概念作文出现后,追随者甚众。模仿本来很正常,可是由此形成风气,造成原创精神的匮乏和风格单一的局面,造成矫情、伪圣化等弊端,实际上不利于校园写作的繁荣,也不利于学生正确思想感情的形成。模仿很重要,但是止于模仿,以模仿为终点,这就要警惕了。
  6.原本写作与才气写作的结合。姑且用“原本写作”这个词,指的是人们常说的客观的写人、记事、状物的“记叙文”(其实记叙文也应该包括散文、小说这些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才气写作偏重抒发自我,信马由缰。很多人不能接受才气写作,对此我们表现出无奈之外,还要积极面对。两结合的方针可以使学生在感性思维(才气写作)和理性思维(一般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之间取得平衡。
  7.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结合。要实施“以放为主,先放后收,收放结合”的策略。“先放后收”依旧是必须遵循的规律。应试教育重视考场作文的成绩,但这个成绩应当如何产生、值得思考。一味地进行限制性写作,必然降低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毕竟考场作文的出题、评分有具局限性,一旦为考试而训练而忽视基础写作教学,必然适得其反。先“言之有物”,再“言之有序”,是祖先为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先放后收”其实是传统作文写作的原则之一,值得继承。“先放后收”也是辨证运用方法与目标的成功策略。要达到自如地写作的教学目标,必须有为这个目标适用的方法,还要有相应的阶段性目标,而不能一蹴而就。
  8.基本活动内容和机动活动内容的结合。这是体系开放的策略,即把活动内容分为两部分,基本内容包括基本功的训练等,机动内容即因时而变的话题等。这样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能靠老教材,老经验。
  步骤设计:
  A.申报与立项(2007年4月~6月)
  a. 正式申报,等待批准;
  b. 修改开题报告,确定研究内容与方向;
  c. 准备分课题申报等材料。
  B.实施阶段(2007年7月~2009年4月)
  a. 召开子课题开题会议,确定具体方案,分工合作实施;
  b. 开展研讨会,成果交流会; 
  c. 接受总课题组督促、检查。
  d.结题阶段(2009年5月~6月)
  a、整理研究成果;
  b、撰写结题报告; 
  c、接受总课题组鉴定。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十五”期间参加《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以《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为内容,已取得成功,。为深入研究本课题提供了经验和理论基础。
  五、最终预期研究成果
  1、“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研究”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研究案例;
  3、其他。
  
   
   2007年4月21日
                              (作者:马万里)
   

上一篇:山东实验中学子课题“校园文学与语文素养研究”申报介绍
下一篇:“校园文学与生命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