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历年课题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校园文学与生命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2013-05-29 09:11:34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 校园文学与生命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大连开发区第七中学“校园文学与生命教育研究”子课题组

执笔   董  鹏
 

  大连开发区第七中学“校园文学与生命教育研究”课题组于2007年8月25日上午举行了开题会议,大连开发区教育卫生局副局长宋承建、大连开发区教研中心主任孙兆礼、大连开发区教研中心教科研负责人朱铁男等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课题执行人董鹏向开发区七中全体教师和领导做了开题报告,宋承建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朱铁男老师也向课题组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会议历时3个多小时,会场气氛热烈,会议十分成功。
  

 

  

  
  一、研究的背景
  1、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校园文学蓬勃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
  2、我校的校园文学正处于形成发展阶段,良好的校园文学氛围正在初步形成。如辩论队的日渐成熟,诗社的建立,课本剧的排演,师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热情的日渐高涨等。
  3、生命教育成为学校不可忽视的一环,而校园文学在生命教育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二、研究目的意义
  1、通过课题探究,促使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再认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提高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
  2、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挖掘情商,形成正确的人生信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3、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在我校教育乃至在国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语文是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从学校教育的狭义的角度理解,语文学科不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或者说是基础,也是学校育人教育的工具。所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不容忽视的,它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如此看来,我们在探究“校园文学与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在我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俗地说就是我们校长说的航空母舰的作用。
  4、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我校几年来的语文教育教学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并借助课题进一步提升。
  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与当前“校园文学”较为繁荣相比,“校园文学”的理论研究十分不足。
  目前能零星看到为数不多小论文。从中国期刊网统计看,1979年至今约有80余篇文章论及校园文学,但真正谈校园文学的只有30来篇。这些论文大多不成系统,篇幅短,理论性不强。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多年以来,各国专家学者对生命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探究。
  在一些发达国家,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我国在家庭、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更多重视的是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了生命教育。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起步较早,甚至曾经掀起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例如: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
  大陆的江苏省和上海市较早提出生命教育。
  江苏省实验小学从1997年开始提出生命教育研究,在《江苏教育研究》上曾经发表过有独特见解的文章,但没有较为系统的成果。
  2002年1月江苏省实验小学“小学生命教育”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为省“十五”重点课题,2003年12月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为教育部规划课题。
  2004年上海提出制订《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筹建上海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于2004年12月22日下午在沈阳启动,决定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全省一百个县区,成立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指导中心。
  四、对课题的理解
  校园文学:狭义的校园文学指在中小学里活跃的文学社团成员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作者大部分是在校的中小学生。
  广义的校园文学不仅指中小学生的文学创作,泛指反映校园的文学作品及任何人在校园创作文学作品。
  生命教育:学者刘慧说,“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规律所进行的教育。”河南大学的刘济良教授在全面考察了国内部分学者的重要观点后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师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解放精神,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它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
  鉴于以上的理解,我校选择了“校园文学与生命教育研究”这个课题,旨在更好地发挥语文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五、研究的内容
  1、让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特别是新课改以后,语文课本都是围绕一定的主题来组建单元,有揭示大自然奥秘的,有描写大自然旖旎风光的,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人生真理的……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漫步园中,我们教者就应该留心周围,及时采撷一些缤纷的生命小花,以馈赠给亲爱的学生。
  (1)充分利用好新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有机渗透生命教育。
  新教材在语文的人文性这一方面体现得很充分,特别是都以一定的主题组建单元这一做法更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挖掘人文性,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是以人生为主题选编课文的。有《走一步,再走一步》 《生命 生命》《紫藤萝瀑布》等,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文本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感悟人生,进而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课文以不同形式展现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像《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大雁归来》等,利用这些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明白:不但要尊重同类的生命,也要尊重异类的生命,与整个世界和谐相处。这样就把我们的生命教育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与我们倡导和谐社会相合拍。新教材不仅是文本性教材,更是体验性教材。因此,在教学中不仅注重让学生阅读感悟,也要注重让学生实践体验,像“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实践体验生命价值、挖掘生命潜力的好教材。
  (2)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将生命教育的视角拓宽
  在每个学段的每个学期,我们除了引领学生读课标推荐的书目以外,还要给学生推荐大量的中外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然后通过读书交流和写读书心得的形式达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如在学生读完《巴黎圣母院》以后,通过读书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人性的善与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不同的人生观与命运,认识当时社会教会的黑暗、僧侣的虚伪。读完《水浒》以后,引导学生评价人物形象,认识人物性格的差异,人生态度的不同以及生命的价值观及意义,引导学生分析内容与主题,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关系等等,并将这些编辑成册。
  这些阅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全面地对人生进行思考,将生命教育向更深更宽的领域扩展。
  2、将写作教学生活化,寻找生命教育的话题,实现师生对话是交流。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生心灵的一个主阵地。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因此,将写作教学生活化,时刻关注学生生活和学生的思想状态,通过写作实现教师跟学生对话式的交流,和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含义。
  学生的作品中经常会流露出对生命的困惑与迷茫,面对学生心灵的呼唤,教师可以通过评语传递对生命的诠释,让对话奏响生命教育的主旋律。我校的写作教学途径主要有两个:随笔和作文。所以语文老师在随笔和作文的批改与交流中,不仅仅关注技法的指导,更要关注学生人生观的引导,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
  3、以重要节日为契机,唤起生命之初的“性本善”,让学生的生命之旅布满“情”字。
  每年抓住“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以及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文学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亲情、师生情、爱国情等各种情感。从人间真情的感受中唤醒善心,学会感恩,让自己的生命之旅充满深情。
  如“三八国际妇女节”时语文组开展“给母亲写封信,让母亲回封信”主题活动。课上交流母女(子)的信,师生共同体会亲情的无价,课上,师生都会流下感动的泪水。体验是感知的第一要素,有了亲身的体验,才能从心灵深处体会到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的深刻含义。
  五四青年节搞辩论赛,教师节搞“献给教师的歌”主题征文活动,中秋节搞“话中秋”诗歌散文创作和朗诵活动,国庆节搞“歌颂祖国”演讲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接受一次次情感的撞击,一次次心灵的涤荡,实现生命质量的提升。
  4、成立各种文学社团,让学生将感悟到的生命教育的真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个性展示。并从实践活动中实现和完善学生的生命个体。
  动人的乐章需要共鸣,生命的颂歌期待回响。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基本的途径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通过开展有价值的文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感悟到的生命教育的真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个性展示。并从实践活动中实现和完善学生的生命个体。
  诗社、文学社、课本剧小组、辩论队等文学社团的成立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单单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也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找到了一个展示的窗口。教育要从实践中走出,教育要走向实践。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率,才能把汲取的教育理念提升为人的自觉行为,并从实践中实现和完善学生的生命个体。
  有诗云:“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在校园文学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心系学生未来的本真教育。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珍贵、生命的美好和与宇宙间其他生命和谐相处的重要。让脆弱的心灵变得坚强,让阴霾的心灵充满阳光,让这个世界溢满真情。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让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与良好的心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反复尝试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燃起他们对前途的希望之火,让生命的小船风正帆悬,平稳地航行在人生大海上,去感受美丽人生,为他们步入社会后的成功做好准备。
  五、研究的思路
  1、确定诗社、文学社、课本剧、辩论队传统节日文学活动(“三八”妇女节感恩教育、“五四”青年节辩论赛、教师节“献给教师的歌”征文、国庆节演讲、中秋节亲情教育、“一二九”演讲等)、四大名著鉴赏、课内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课外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等文学活动的负责人。
  2、负责人积极进行理论探究并组织开展各项实验活动,收集整理实验成果。
  3、定期进行校内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方法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和课题组的要求,我校将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进行课题研究。
  七、研究步骤
  2007年4月——7月 准备(教师、学生和家长情况调研、资料收集)阶段
  2007年8月——2008年8月 实验研究 中期总结 教师论文收集 学生作品收集
  2008年9月——2009年8月 实验研究 经验总结 准备课题组中期检查
  2009年9月——2009年12月 结题阶段 学校研究成果整理成册 有条件争取发表
  八、最终目标
  1、形成我校语文教学中的“校园文学与生命教育”新思路、新体系。
  2、将研究成果收集整理,结集成册。
  
  

上一篇:江苏扬州中学“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研究”子课题申请报告
下一篇:举课程改革之旗,襄文学教育大业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