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历年课题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举课程改革之旗,襄文学教育大业 2013-05-29 09:25:52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举课程改革之旗,襄文学教育大业 

——陈子昂故里射洪行散记

课题组  张彦龙

  应中共四川省射洪县委宣传部与射洪县教育局的邀请,我陪同王世龙老师出席了四川省射洪县首届校园文学论坛”。我们带去了新一轮课改的信息,带去了新课改下校园文学发展的新思维;同时,我们也带回了射洪十余万师生开拓校园文学的不衰激情和诗酒文化之乡盛待远客的洋溢热情。
 

  雾延航班,初感盛情

  11月9日中午,雾锁成都双流机场。KN2939航班刚刚停稳,我们就接到接机人员的问候电话,其焦急之情冲击着耳鼓。我们加快步子,来到大厅出口,远远就看见一中年男子高举着“射洪《校园文学》”的牌子。我们向他挥手示意。他立即迎上来握手介绍。他是射洪校园文学社的骨干、太和中学的张隽梅老师。接着又上来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向我们伸出他那敦厚而温和的大手。张隽梅老师说:“我们昨天下午就来了。这位是省教科所的段增勇教授。”段教授惊喜交加地说:“本来说11点多到,我们又听错了航班,可真急人!原来是因为大雾晚点了,我说嘛!”
  在“辛苦,辛苦”与“久等,久等”的寒暄中,大家走出大厅,来到迎候的汽车旁。原来来机场迎接的还有县教育局副局长李中岭和纪委书记陈仲芝女士。
  车上成渝高速公路,向东直驰射洪。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大家却毫无陌生之感,车内谈笑风生。都说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国”,今天我见到的却是“雾都”成都。当然在大雾弥漫里穿行,我们确乎就是身在“天府”之中了。从川中的地形植被到风土人情,从沱牌曲酒到诗酒文化,从古代的大诗人陈子昂到今天射洪校园文学带头人陈玉丰,大家无所不谈。通过与张隽梅老师的大摆龙门阵,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射洪那深厚的文化生活底蕴,以及浓烈的教育文化气息。200公里的路程竟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尽头。
  晚宴上,我们还结识了同样应邀来出席会议的四川省作协副主席王敦贤先生、中国作协会员西华大学的姚思源教授、江苏作协的潘西泓先生,以及一批射洪籍的四川作家朋友们;饭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胡朝暾与本次会议的承办方太和中学副校长范敦明、县校园文学社的陈玉丰老先生到我们下榻的县府宾馆问候致意。
  在微微的醉意里,疲倦涌上心来,终于我们沉入了甜美的梦乡。

 

  生机勃勃的射洪校园文学
 

  10日上午30分,太和中学鼓乐喧天,炮声阵阵。 300多位校园文学的追寻者们聚集一堂,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胡朝暾宣布“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四川省射洪县首届校园文学论坛”开幕。
  太和中学校长何天明致欢迎词。东道主热情洋溢,欢迎八方宾朋共举校园文学盛宴,共谋校园文学发展大计,抒发了他对于新课程改革中发展校园文学的深层理解与期待。
  射洪县副县长刘建军就本县文化事业的发展作重要讲话。他期待着本次论坛能更好地总结经验,博纳各方专家的建言,把本县的教育与文学事业推上更高的台阶。
  我课题组王世龙组长作为北京的校园文学专家发言。他首先用“三个想不到”来盛赞射洪校园文学发展的盛况,并建议大家由校园文学社团的实践活动到理论科研转型,把校园文学纳入到全国新的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才会有更大价值。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敦贤代表省文学界为射洪县校园文学社成立18周年祝词。他以一个射洪人老朋友的身份,畅叙他与射洪校园文学学人们的绵绵深情与浓浓厚意,并表示愿为射洪的文学事业发展竭尽绵薄之力。
  四川省教科所段增勇教授代表省教育界的朋友们发言。他赞扬射洪县走出了一条文学与教育相结合的新道路,并鼓励在场的老师们要勇于创新,敢于改革,做科研型教师,做有学者味儿的教师。
  射洪《校园文学》主编陈玉丰做了题为《看到成绩,不忘艰辛,明确目标,再创佳绩》的工作报告。从报告中我们听出了射洪校园文学的蓬勃发展历程——一个全县性的校园文学社带动各校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听到了陈老师18年来办社办刊的曲折与艰辛——几次濒临停刊危险,多次被人误解,甚至诬陷;但更听出了一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定信念。报告结束时,全场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会上还为射洪校园文学“十佳诗歌”“十佳散文”获奖者举行了颁奖仪式,并与主席台上嘉宾领导合影留念。
  出席论坛开幕式的市县其他领导还有遂宁市文联副主席龙琴女士、遂宁市作协主席胡永康先生、射洪县政协副主席王庆华、县教育局局长文正堂、督学何中顺、纪委书记陈仲芝等。
  中午在饭后休息的间隙里,王世龙老师和我还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的专题采访。王老师强调“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是突破目前射洪县校园文学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只有把校园文学放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来研究,才更有价值意义,才能得到大发展,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活力……
  就如何建设川中文化大县,我谈了三点意见: 一是要努力投身反映当地人文风貌的精品创作,用好作品来提升形象品位,比如要给陈子昂立传,要给沱牌作赋;二是要积极进行文化交流,开门办会议,创设浓郁的文化创作与研讨的氛围,既要把专家名人请进来,又要走出去,多学习“山外山”的经验;三是要不断搞好理论研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理论水平修养,在这个方面,“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是一个平台,比如随着高中课改的推进,教材选择权的下放,就可以编选一本《射洪乡土文化》地方教材,开发乡土教育资源。这实在是一件功在当代,名在千秋,功德无量的善事。
  下午,王世龙组长、段增勇教授、潘西泓先生分别以《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意见》《发展校园文学,培养文学新苗》作了专题报告。其中的一段花絮让我是在惊讶于射洪文学社小社员的素质与修养。该王老师作报告了,可投影还没有调试好。为了调解会场气氛,王老师随便点了一名获奖的小学生,与之问答交谈。王老师问了三个问题:你参加文学社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你和你的同学们参加文学社就一定要在将来成为文学家吗?你怎么处理参加文学社活动与正常的学校学习之间的关系?刚开始,全场都为这个小女孩捏把汗。没想到这个小女孩的回答不慌不忙,有条有理,并且分析问题全面周密,甚至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因此她的每一个回答,都赢得全场长时间的掌声与赞许的笑声。我深为射洪有这样的文学小少年而赞叹。我想,有这样高素质的文学少年,射洪的教育与文学必将会有辉煌的明天。这一点毫无疑问。我记住了她的名字——任敏。
  
    11日上午是8所中小学(实际到会15所)“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的申报会。会前大家观看了山东教育电视台制作的专题片《校园文学大课堂》。首先由县委宣传部胡朝暾部长讲话。他强调了参加课题研究和提高教师修养的重要性,提出四条意见。接着由我向大家介绍了申报课题的方法、步骤与条件;王世龙老师就申报中的具体问题回答了大家的提问;段增勇教授也就开发乡土教育资源等问题谈了他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最后,参加申报课题的8所学校纷纷表态,表示一定要抓住机遇,提高修养,谋求新的发展,向射洪县的教育与文学事业提交合格的答卷。会议由陈玉丰老师和太和中学副校长范敦明主持。
  会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深翻校园文学蓬勃发展的土壤
 

  11日下午,已经在返回成都的高速路上了,可我的思维还留在射洪那片校园文学繁荣发展的土地上。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这个川中大县校园文学如此蓬勃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有一颗植根于大众,能够独立支撑风雨的大树。我想,这棵大树就是这次会议的召集人、射洪校园文学的发起人、今已74岁高龄的陈玉丰老师。18年来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都记录了陈玉丰老师在射洪校园文学园地里耕耘时洒下的每一滴汗水。向上,他找县长筹措经费,找市文化局跑刊号;向下,他入校园收稿件,进课堂搞讲座。风风雨雨,雾雾霜霜,苍老了他的面容,却年轻了他的心灵。每一期刊物的出版,都像他亲手接生了一个婴儿;每一项荣誉的获得,都是他亲手编织的一个花冠。就是这样一个但求文学社团劳作,不问物质名利回报的老者,却多次受到不理解人的误解或曲解。但他坚信每一场暴风雨后,必将是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正如他在工作报告中所说,“在困境中成长,在曲折的道路上挚着追求,在校园文学这片净土中无私耕耘”,是他“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真实写照。
  其次,是有一批热爱校园文学创作、倾心家乡教育事业,既尊敬主帅,又能独当一面的拥护者与追随者。这批人里,老者中,我想到了会场上那六七位忙上忙下的须发苍苍者,他们都是退而不休的老教师、老校长。其中当以王开杞先生为代表,他捧着留言簿跑前跑后地找专家领导题词,为《校园文学》集聚着精神财富;我还不能忘记的是他那召唤我们起床、开饭的沙哑嗓音!中年者中,我想该以范敦明副校长与许政老师为代表了吧。太和中学副校长范敦明负责该校的科研工作,是本次论坛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射洪中学的许政老师是该县的学科带头人,是科研型教师的典范,迄今他已有1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青年人中,我认为青岗中学的熊安明、太和二小的李春、射洪报记者任郁等都可为代表。熊老师曾与我探讨作文教学至深夜,李老师的会议发言曾让我默赞几许,任记者要为“校园文学”辟专题,为陈玉丰老师写传的想法叫我激动不已。少年人中,我想就不必找代表了吧,与会的几百名文学社员就足够证明了。试想,有了这样一批人,何事不成呢?
  还有就是该县的校园文学事业得到了许多开明领导的支持。比如为办好这次论坛,县委县府拨了专款,就是明证。再如谢代银县长能担任《校园文学》总顾问,教育局文正堂局长能挂帅校园文学社名誉社长,也是明证。还有这两天来我亲眼看到的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的副县长刘建军,主持会议并在申报课题研讨会上作重要指示的宣传部副部长胡朝暾,都是明证。尤其是胡部长的一句承诺,让我难以相忘。他说,老师们在研究课题、提高修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经济上的困难,可以找他解决。这句话,让我对胡部长陡然而生敬意,这是对我们教育与文学工作的一种怎样的莫大支持啊!还有,各中学都有各自的校园文学社团,这难道不是各个中学校长们大力支持才有的结果吗?
  带着绵延的思索和无边的欣悦,我们进入了成都。这时的成都华灯初上,雾漫群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好雨也如约而至。噢,愿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就像这细雨一样,德泽万物,孕育无声!
  别了,射洪;再见了,朋友们。只要我们一起坚持走好校园文学这条大路,就一定后会有期。
  
                                                                 2007-11-22
  

上一篇:“校园文学与生命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下一篇:“校园文学创作研究”开题报告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