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历年课题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此 时 无 声 胜 有 声 2013-06-03 08:36:37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从审美角度聊谈教师的外在形象
 

    黄莉萍(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一中学)

  
  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宋玉这样描写“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东家之子”的身材、肤色、五官、神情、举止(文中的“眉”、“肌”、“腰”、“齿”、“笑”)等都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她的美,在于形体相貌的一种恰到好处,既给人视觉上的快感,又能激起人们美好的遐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人们心中被唤起的这种感觉,可借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句话来表达,即“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这种愉悦是有情感、有知觉的人们的一种共通的感觉,是人们爱美、欣赏美、追求美的一种大众化的审美期待。
  随着科技的飞跃,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许多职业在选择人才时也体现了这种审美需求。比如教育,十多年前,国家就规定报考师范院校类的考生必须通过面试这一关,“五官端正”、“相貌端庄者”才有资格入围教师队伍。虽然不要求具有“东家之子”那样绝美的形体相貌,实质上,这种面试可以看成是一种大众化的“选美”。凡是经过了面试这一关的教师,从其生理形态来看应该说是美的。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美的生理形态和美好的外在形象是不能划等号的。比如,有的老师拥有健而美的形体相貌,可就是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美好的形象,原因何在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把一名教师的整个教育历程看成是一场选美大赛,那么,当年报考师范院校的“面试”只是初赛,注重的是与生俱来的生理形态,而教师在后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修养,就是一场持久的“选美”决赛。卢梭说过:“外在美只是招惹人,品质美却能打动人。”的确,教师美的外在形象必须依托于美的品质。我们知道,每位教师的肢体在运动中都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姿态,这种姿态在众多的变化中表现出相对稳定的风度,俗话说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中的“相”,就是一种风度,是在一举手、一投足、一颦眉中显示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美好格调,跟习武之人信奉的“坐如钟,站如松,睡如弓,行如风”、“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一样,是一种很理想的风度。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侃侃而谈,在公众场合举止翩翩、风流倜傥,接待家长礼貌周到、通情达理,面对学生和蔼可亲、充满关切,遇事沉着冷静、从容应对,这种很理想的教师风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呢?这种品质所体现出来的美,是由丰厚的知识和足够的修养铺垫而成的。
  在这场决赛中,影响教师外在形象的,还有仪表,包括衣服的款式、鞋帽发型以及戒指耳环等,这些并非教师本身的组成部分,但却是教师外在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可以使美的形体相貌锦上添花的外部包装,对教师的外在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面对的是世界观尚未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学生,其外在形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会影响他们是非观和审美观的形成,所以教师的装扮应以美观、大方、得体为原则,服装宜显得端庄大方,不宜枝枝蔓蔓,不宜暴露太多,不宜过分华丽,不宜佩戴过多的饰物。
  此外,影响教师外在形象美的因素还有教师的举止姿态、眼神表情等“动”的方面。当然,这也受教师文化涵养的制约。如果东家之子的“嫣然一笑”可以“惑阳城,迷下蔡”,那么教师微笑的表情、关切的眼神、爱抚的动作,带给学生的同样是温柔、宽慰、甜蜜等融合而成的愉悦的美的享受。
  总之,具有不同外在形象的教师,产生的教育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在这场持久的“选美”大赛中,具有下列外在形象的老师往往容易获胜。
  一是平和型。这类老师衣着朴素、大方,慈眉善目,脸上常带笑容,眉目可以传递感情(如关切地询问情况),肢体可以传达关爱(如爱抚地摸摸学生的头)。平凡的外在形态内,包裹着善良、大度、宽厚、忍让等优秀的品质。他们肯给机会学生说话,倾听其心声,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很少在学生面前小题大做、声嘶力竭、暴跳如雷,教育学生多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就凭这些,他们赢得了大多数学生的敬重,学生愿意亲近他们,常视其为朋友或父母。
  二是干练型。这类老师服装款式简洁、线条明朗,思维敏捷、遇事抉择果断,工作雷厉风行,“快”是他们的美的集中体现。他们为人大方、爽快、吐真情、守信用,举止、眉宇之间常透露出一种阳刚之气,所以既能与男生打成一片,又深受女生的青睐。
  三是端庄型。这类老师衣着打扮端庄、得体,语言动作温文尔雅,具有高雅的气质和稳重的举止。渊博的知识使之聪慧机智,稳重的举止令其风度翩翩,得体的谈吐让他高雅不俗,学生往往视其为心中的偶像。
  陶行之说:“禽之美在羽翼,人之美在内诚。”以上三种类型的教师之所以在学生心中形成了美好的外在形象,从更多成分上说靠的是内诚,是由知识、气质、和爱心内敛合成的一种美。
  反之,在这场持久的“选美”大赛中,具有下列外在形态特征的老师,往往不太符合学生的审美认同。
  一是冷酷型。这类老师着装多为深色,显得古板、沉重。要么,走路昂首挺胸,目不斜视;要么讲课、解答问题时,习惯于斜睨学生,拒人于千里之外;或是对待差生,稍一急躁就流露出鄙视、冷漠的目光。面部表情的僵化、呆板,常常给人一种“冷”的感觉,这类老师让学生敬而远之。
  二是邋遢型。他们或不修边幅,衣着不干净,不齐整;或头发蓬乱无型,习惯于弓腰驼背;或指甲过长,贮满污物也不舍得修剪一下;或语言杂乱,前言不搭后语;或工作计划性、统筹性不强,丢三落四,给人整体的外在形象是“乱”,这类老师让学生厌而远之。
  三是花哨型。爱打扮,赶时尚是这类老师的特点。但他们有时忽略了服饰和年龄搭配,穿着显得不伦不类;有时疏忽了现实生活和银幕舞台的界限,照搬舞台妆为生活妆,显得夸张、另类;稍稍激动,说话就不看场合和对象,胡言乱语,做事急躁、不得体。这类老师把学生看成“机器”,动辄“一刀切”,简单粗暴,忽视对学生心灵的启迪。容易给人“浅”的感觉,学生、家长很难去从内心接受这类老师,所以常常避而远之。
  当然,在教师这支庞大的队伍中,以上几种类型不足以代表所有的老师,罗列几种出来,并非想以点代面、以篇概全,也无批评、指责之意,只是想提醒我们做老师这一行是为人师表,要时刻记起用审美的镜子照一照,尽量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能有一个美好的外在形象。
  其实,自从走进教师队伍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在接受着学生的审美选择,衣着打扮、言行举止、面部表情都自觉不自觉地呈现在学生眼中、留在心中, 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这种无声语言的影响往往胜过有声的语言。我们唯有用心面对学生,用知识和修养包装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拥有一个美好的外在形象。
  
  

上一篇: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实验学校及子课题
下一篇:雪落黄河细无声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