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历年课题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教师文学”的先锋 2013-06-05 08:58:14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教师文学”的先锋

——与《江南风》同仁共勉

王世龙

  知道平湖有一个“教师作家群”,是在去年春上筹备山东莒县“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交流会”前,我主编《中国教师文学》开卷号,平湖教师进修学校的平优良老师给我推荐来一些文学作品。会议召开时,应邀出席会议的金中老师带了几种他们学校自办的校园文化刊物,其中有第一期教师文学刊物《江南风》,我不禁感到欣喜。因为我十几年来关注教师文学创作,还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学校能为自己的教师创办一份文学杂志,并且办刊质量能与国家正式刊物相媲美。到了12月份,他们召开“教师文学修养”课题研究开题会,我于是有幸来到了平湖,参观了平湖中学,见到了以副校长邓中肯为首的“教师作家”们。如今,他们又要出版第二期了,要我写点文字,我怎能不受之一命?当我深夜伏案,读之诗文篇目,不禁心潮澎湃,深深为他们敏锐的思想、精美的文字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所打动,并为之振奋。我感到与时下文学界的创作相比,“江南风”已有了自己“教师文学”独立的风格与品质。他们是教师,拥有丰富的语言功力,把教育的良知与责任,通过一草一木一物一情,本土化、个性化地表现出来,其作品毫无装腔作势之状,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又闪烁着道义与智慧之光。我一时感慨万千,却不知如何写这篇短文,脑子先冒出一句韵诗:“倾听江南风,平湖开卷涌;忽做杏坛梦,学子踏歌声。”
  我原本是一个乡村中学教师,并且很喜欢做一个语文老师,带着我的学生在乡野里搞文学社,舞文弄墨,觉得那种“恰同学少年,激扬文字”的豪情可以在三尺讲台上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引发学生们热爱学习和生活的情感。可是由于当时的教育环境不允许我类张扬自己的文学色彩,备感压抑,因而一步闯入京都,当了编辑。如果我有平湖中学的《江南风》如此条件,我想我最愿意当一辈子教师的。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大环境有所变化,虽然高考变得很白热化,但这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虚伪的对抗。我想这是黎明前的黑暗,终究需要一个痛苦艰难的分娩。而许多好的学校高瞻远瞩,善于把握机遇,在机智的应对高考之时,转变教育观念,致力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家都知道,一个有特色的学校,就是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而校园文化的形成,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是最关键的。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我始终认为最好的渠道就是要他们学会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发展,而且会使教师的教书生活感到富有,从而促使他们成为具有文学味的生动的教师。
  平湖中学的老师们在繁忙的教书之余,吟诗作文,畅抒胸怀,坚持办《江南风》,这让人想起了20世纪初“五四”文化运动时期的“白马湖畔”现象。当时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及弘一法师等离开都市定居荒村兴办学校,吸引了一大批当时的仁人志士如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亚子、陈望道、叶圣陶等来此讲学,创造了“白马湖文化”。看来历史真是有它相似的轮回,同样是在浙江,在经历了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平湖教师作家群”又初浮水面。我真希望这里的教师们再创造一个“白马湖”,使平湖成为引领素质教育形势下“教师文学”发展的大旗!
  
  
  王世龙,笔名海生、海川,男, 1965年1月生于山东莒县,现居北京。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责任编辑。近几年来倡导教师文学创作,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秘书长、全国中语会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专题组组长、中国教育文学网总编等。并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著有诗集《乡土恋情》《山庄》《99首诗》,散文诗集《日照东方》,理论集《校园文学与创作》等。主编校园文学读物数十种。
  

上一篇:山东莒县实验基地召开课题研究阶段交流会
下一篇:平湖教师文学修养研究第一阶段总结报告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