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历年课题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中国教育报》报道教师文学修养课题活动 2013-06-15 10:44:34  发布者:phpcms  来源:中国教育报 记者杜悦

本文摘自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本期关注】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文学修养高的老师真是不一样

                                                           记者  杜悦

       近日,记者在第四届全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学术交流会上获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找到一调切实可行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是很多校长和老师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和教师,他们指出课堂模式与教学理念的转变正受到教师的关注。语文课和其他科目不同,需要长期、深厚的人文知识的积累,推动教师广泛阅读、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仍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之一。

不一样的课堂

       初冬时节,杭州市天航实验学校校园寒意弥漫,阶梯教室里的课堂气氛却异常活跃。悠扬的音乐声中,刘翔飞身跨栏、勇夺冠军的影像投射在大屏幕上……这是一堂主题为“青春随想”的初中写作课。宁波市深圳中学的余申杰老师从一幅幅青春飞扬的图片入手,引导学生议青春,想青春,悟青春,学生争相举手发言,30分钟下来,话筒在全班每个同学的手中传了一圈……

       接下来的一堂初二阅读课,教师气氛却变得凝重起来。“文革”期间自杀和受迫害致死的著名作家名单在大屏幕上滚动播放,郑湖滨老师语气沉重地朗读着杨绛的散文《老王》,接下来的循循善诱中,学生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有学生说,老王活得难,死得惨,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在“三独”(独干,独眼,独居),“三破”(破车,破相,破屋)中,始终淳朴善良,乐于助人。最令人感动的是老王和作者一家在特殊背景下的深厚情谊……

        “原来没有想过语文老师还可以这样组织课堂,让每个同学都在课堂上发言……”一些听课教师在议论说。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讨论,是“青春”这堂课的大胆尝试。据记者了解,原来的语文课大部分情况下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听课时的想法并不是教师最关心的。而《老王》一课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开发性,有关历史背景的巧妙插入,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充了知识的容量,同时不拘泥于字词句的技术性解读,而是运用多样对比与扩展延伸的方式,启发学生感悟课文中人物可贵的人性美。

       浙江省教研室语文教学专家胡勤和杭州师范大学语文研究专家黄伟教授针对课堂的成功与缺失,进行了点评。他们指出,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与课堂的开放性是目前一些新型课堂的突出特点,此外影像,音乐资料等多媒体在语文课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引人注目,比如有的老师将《音乐之声》《狮子王》等电影画面引进了课堂,很受学生欢迎。

不一样的理念

      “这些公开课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中语会“教师文学修养研究”课题组组长、《语文导报·文学校园》执行总编王世龙在接受采访时说:“语文课面貌的变化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源自教学理念的变化。”他介绍说,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观念正孕育着深刻的变化。

        新课程倡导的是与以往不同的教学理念。比如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另外是开放性,新课程提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的人文精神和育人功能,指明语文课应成为陶冶情操与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过去单一的工具性,开始与人文性相统一、注重文学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等内容。不过,记者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在学校难以实施,一些学校还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泛人文化”的教学倾向、概念化的写作教学,等等。如何开展新概念下的语文教学,如何在教学实际中建构一种多元化、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是目前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高文学修养是关键

       文学基础较差,文学知识陈旧,阅读面较窄,讲课干巴无趣,仅仅是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是目前一些语文教师的通病。

       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苏立康说,她去台湾学校参观、听课时发现,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是儿童文学作家,有些中学语文教师是青春文学作家,这种情况在台湾不是少数。教师的文学修养问题直接影响到文学教育和语文教学,一个富有文化品位的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让教师在教学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提升文学修养,才能在课堂中发挥文学的审美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使学生从被动学语文变为主动学习,是封闭的小课堂变为开放的大课堂,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这本来是一个不容置疑的话题。而在如今的教坛,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普遍偏低,具有写作能力的教师为数不多。即使有些教师喜欢写作,但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重负,使他们穷于应付急功近利的所谓教学“常规”,压抑了写作愿望与文学才气,也丧失了教学生活的情趣及创造力。而实践证明,教师自身素养中如果缺少文学修养,其教学过程中就会苍白无味。相反,那些平日注重文学修养与知识积累的教师,课堂面貌截然不同。公开课上受到好评的杭州天航实验学校郑湖滨老师,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提高文学修养需要环境推动

       王世龙近年来一直负责教师文学修养的课题。该课题的目标是,让教师通过阅读、写作,培养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

      让教师注重文学素养的提高,而不是仅仅以升学率或者考试成绩来考察教师非常重要,这需要大环境的支持。比如,浙江很多学校用各种方式鼓励教师读书,在这种大背景下,很多教师能将自己的课外阅读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大胆尝试更为开放多样的教学方式,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中语会一直倡导“校园文学大课堂—文学大课堂—语文大课堂”的教学思路。这是“十五”国家课题“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研究”的一项主要成果,它试图从大背景着手,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与教师文学修养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要求教师不仅会写,更要会教——教师在教学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提升文学修养。把每一课堂都当作一篇文章来写,让文学的独特魅力吸引孩子的心灵,机智地把握课堂、组织教学,使课堂充满诗意、充满情趣、充满灵气、充满人情味和文学味。

         中语会还一直致力于试点校的推动工作。“教育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确立后,先后有山东莒县实验基地、重庆九龙坡区实验基地、浙江平湖实验基地等28家实验学校参与。山东莒县教育局教研室王琼老师发展了10所实验学校,这些学校出台了一下创造性的管理政策,如教师发表了文学作品,享受和论文一样评优晋级的条件。莒县教研室还于2006年建设了专门为教师发表作品与才华展示的平台《文心流翠》刊物。实践证明,有了作品的展示平台,教师的读写热情大大提高,这对教师提高文学修养,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

上一篇:解析教师写作在教师文学修养提高中的作用
下一篇:第四届全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学术交流会召开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