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参考 > 初中语文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中学作文开启学生智力教学法探究 2013-04-23 11:01:52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作文难,难作文”,这几乎成了大多数中学生的通病。每当语文老师把“文题”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搔腮,皱额锁眉,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甚至过了几十分钟还是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阅历太浅,知识面太窄,语汇太贫乏,尤其缺乏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为了解除学生的痛苦,收到疗救的功效,我选择了一系列开启学生智力的渠道。
一、双向思维,思路豁达
        在一般情况下,同学们习惯从正面思考问题。写记叙文,则写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从正面分析事件的本质属性,挖掘事件的深刻含义;写议论文,则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式着手,顺理成章地按照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写作,很少有人对文题进行逆向思考,从另一个方面独辟蹊径,以致学生的作文都是一个脸谱,没有新意。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我启发学生对文题进行双向思维,尤其要通过联想进行逆向思维。譬如:《瑞雪兆丰年》这是从正面歌颂雪的,但“雪”有没有缺点呢?有,这就是它的虚伪性;它掩盖了脏、乱、差,掩盖了假、丑、恶,也掩盖了人间的不平。当我把这样的思路告诉学生时,学生的眼界大开,思路也豁然开朗。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出了《〈吹毛求疵〉辨》的文题,要求学生写成议论文。经过短暂的思考,学生都写出了较有份量的议论文来。有的学生写道:“吹毛求疵是一条成语,带有贬义。有人向自己提意见,自己不愿意接受,反而责怪别人吹毛求疵,小题大作。这种看法对不对呢?我认为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问题。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不能吹毛求疵,应宽以待人;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原谅,有疵就是吹毛求;对于科学实验中的任何小小的缺陷,都不要轻易放过,有疵也得吹毛求。”我认为这样的思考是十分全面的。如能长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和交流,就能大大地扩宽学生的思路。
        还有一次,我要求学生写《谈满足》,许多学生都认识到,满足是学习的大敌,做学问决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但在生活上,我们应该感到满足,知足常乐嘛!如果在生活上不知进退,就会自寻烦恼,“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正是此理也。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文章时,我眼前为之一亮,我为学生的进步而高兴。
二、开拓视野,兴趣风发
        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增多,人的眼界大为开阔,探求知识的兴趣也就更加浓厚。越是不懂的东西越想弄懂,尽快使自己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这时候,学习和写作进入最佳状态,提起笔来,挥洒自如,兴味极浓。可以说,知识的积累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书山学海里遨游,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到读书和写作上来。
其次是新奇的事物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贵在创新、标新立异,刻意求新,不能落入俗套。其具体表现是标题新、主题新、构思新、技巧新等等。前不久,网络上有部电影叫《2*2=5》。这标题太新颖了,激发了广大网友的浓厚兴趣,大家争相点击,先睹为快。中国有部电影叫《团圆之后》,写的是欢乐之后的悲惨情景。这感情上的大起大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打乱了观众的思维定势,一如异军突起,反响很大。
置疑问难,挑起争论也是激发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把作文题目抛出之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灵感;同时也可设置障碍,予以点拨,使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有一次,我出了这样的题目:《夜,静悄悄》。很多学生冥思苦想,不得要领,十分苦恼。我要求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由“静”想到“动”。在静悄悄的夜里不是还有很多人在默默无闻地工作、在绘制明日的蓝图吗?学生的心里豁然开朗,似有千言万语奔泻而下,写作情绪十分高涨。
在一次主题班会上,我引导学生讨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系时,学生普遍认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会后,我出了一道作文题:《5-1=0引起的思考》。学生马上触类旁通,认识到在求学阶段必须努力做到“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心灵美、勤劳动”。在这一统一体中,忽视或轻视任何一个方面,结果都得等于零。我反复运用求异求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众多的作文题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变换角度,出神入化
写作文要力戒程式化,大胆创新。即使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可变换角度去写,常写常新。东湖风景区、武汉动物园,都是武汉地区中、小学生的写作素材。有的题目从小学写到中学,也毫无炒冷饭之感,主要是因为学生懂得变换角度写作,可以写出新的意境。比如说,变换观察角度可以一题多作,花样翻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的立足点不同,进入文章中的形象就各有所别。
变换立意的角度也可以推陈出新。泰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重要素材,姚鼐的《登泰山记》生动地再现了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杨朔的《泰山极顶》寓意深长地写到了观看另一幅日出的图景;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则写出了雨中登山的独得之乐。他们都在立意上有所创新,我们读起来不仅不感雷同,反而觉得各有千秋,意兴盎然。
变换思维的角度,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各有主见,异议纷呈的。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找出答案的思维方式,它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把生活的积累连缀起来,启发学生的情思;它可以拓宽视野,扩大文章的容量,收到很好的效应。《红楼梦》中的《忆菊》、《访菊》、《咏菊》、《问菊》等异彩纷呈的菊花诗,就是运用发散思维的范例。
多少年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说咸说淡,褒贬不一。郭沫若同志力排众议,大胆为曹操翻案,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的运思方式。在《西游记》中,人们把孙悟空捧为“造反派的头头”,大加赞颂,可有的同学认为孙悟空是不折不扣的投降派。因为他皈依佛门虔心向善之日,就是他的叛徒嘴脸大暴露之时。他唯唐三藏之言是听,反骨何在?这种逆向思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情趣,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总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如能很好地贯彻创新思维意识,就可进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上一篇: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中学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