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方法研究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一堂自主探究课 2013-04-23 10:27:55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一堂自主探究课
 
甘肃省临洮县洮阳中学   邓德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换一种学习方式,在昨天预习的基础上,给你们十五分钟时间,针对课文《雪》由浅入深的设计问题。一会儿,全班分成两个小组,互相提问,提问的同学指定对方小组的某个同学进行回答。”当我讲完后,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要我们自己问自己,这倒蛮有意思的。”“老师,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问呢?”“是不是有点像平时预习中的质疑?”……
“对了,可以从文章的字、词、句、段、主题、手法等各方面来切入。其实这个工作我们经常做,只是以前通过预习,每个人把自己心中的疑惑写出来,而今天,我们要把这些疑问串在一起,由自己来解决。”
       教室里顿时安静了许多,学生三五成群地小声议论起来。鲁迅先生的《雪》是一篇散文诗,文章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主题比较含蓄,学生在预习时已经了解了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做是有条件的。只是文中有一个难点,即“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的对比作用以及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一个学生挠着头问:“这篇课文究竟要表达什么主题啊?一开始觉得挺清楚,可到结尾又糊涂了。”“对,对,我也有这种感觉。”后面的同学也附和道。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条件。于是,我笑着说:“从清楚到糊涂是阅读的第一境界,由糊涂到清楚是第二境界,而最终能跳出文章的限制是最高境界。再仔细看看,什么令你糊涂,提出来大家讨论。”
       课进行得很顺利,从字词到语段及层次、表现手法,同学们一问一答,课堂气氛极为热烈,学生的提问也颇有质量。这时,有位女生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作者要赞美的是朔方的雪,那它为什么要如此详细地写江南的雪景呢?它究竟喜欢的是江南的雪还是北方的雪?”话音刚落,教室里爆发出一声“哎——”,随即学生们相视而笑,接着几个同学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但都未答到点上。
       就此我启发道:“作者对江南的雪寄寓了什么情感?对于江南的雪作者有没有遗憾?”
学生马上作出反应:“对江南雪的描写,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但江南的雪的美因未经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我们还能感到北方雪的什么个性?”我接着问。
        “孤独不妥协。有动感,如一个奔放的挑战者。”“独立张扬的个性、斗争的激情及献身的精神。”两个同学做了回答。
        我继续问下去:“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有什么含义?”
        “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有一个学生动情地说出了以上的话。
       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再追问:“作者既然赞美朔方的雪,为什么要把江南的雪写得那么美好?”学生们齐喊:“是正衬——”
       就这样,在同学们自主探究的热烈气氛中,课文的难点冰消雪融了,我心中荡漾着一阵融融春意……
 
责任编辑:唐正立

上一篇:未成曲调先有情
下一篇:职高语文教学方法谈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