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课堂教学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样章* 2013-04-23 11:24:04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郑桂华


  
  一、单元说明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一方面,现代课程建设出现了学科分类过细、学科逻辑相对封闭、学科之间互不关联等问题,学生的“学校知识”和“生活知识”关联性较差;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等都提醒人们需要关注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偶然性。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迫切希望现代课程能够突破学科界限,谋求“知识整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就在为有明显后现代倾向的法国教育家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所写的序言中呼吁:“我们应该重新思考组织知识的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应该推倒学科之间的传统的壁垒和设想怎样把迄今被分离的东西连接起来。”①而“后现代的知识增长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综合的’与‘合作的’增长模式,越来越冲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组织界限,成为一种跨学科乃至跨领域的活动”②。
  综合性学习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放在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并列的地位,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突出了综合性学习在整个语文学习建构中的意义和地位。
  巢宗祺教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与目标定位》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从需要出发,以课题引领,拓宽语文运用的空间”,“沟通语文与不同领域的联系,增进语言与思维的活动机制”,“在动态的过程中实现整合,提高实际的应对能力”,“指向基本目标,争取多方面的收获”。③同时,他也指出,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些活动的主要目标偏离了语文;有的地方偏重形式上的热闹,对实际效果的关注还不够充分;有些活动不切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需要和条件;有些活动形式雷同,多次重复,将来可能会因过于单调而令学生感到厌倦。”
  的确,近些年,许多学校和教师在中学教育的各门学科——包括语文科,开展了不少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但是这些探索不仅难以持久,更难以推广。据此,我们可以推测,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和出路,不在于观念的引介和接受,也不在于一时的重视和投入,而应该将综合性学习课程化。当然,这里的课程化不一定是指新辟一门或几门综合性课程,而更多的是指在教材设计中找到合适的综合性学习的呈现方式,使其成为教材序列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要达到这一目标,在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们不能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选题的典型性和合理性;二是如何增强设计的指导性,突出它们对学生的训练功能;三是在设计时如何凸现这些话题的学习价值。
  所谓典型性,主要是指学习研究的话题应源于学生身边的生活,同时又须具有语文性质。所谓合理性,是应让不同地区不同的学生个体对话题都有一定的体验,且难易适中。本套教材中,我们选取了“广告语研究”、“文学名著研读”、“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语文教材研究”和“节日民俗研究”等五个有代表性的话题,希望做到所有学生都有兴趣,都有话说,都能研究,便于“要求学生在同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外部世界)的交互作用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内部世界)中发现意义,对它产生兴趣和疑问,展开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提升理性的、感性的、技术的认识,谋求‘知识整合’”④。
  为了增强设计的指导性,突出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训练功能,我们着重强调了学习过程的设计,使学生通过了解研究知识,提高问题意识,熟悉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锻炼研究能力,起到教材应有的以一当十的示范作用。每次活动设计大致有以下几个板块:准备资料、选择课题与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或报告、成果展示。一项一项实践下来,一次活动的开展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为了凸现在这些话题上的综合性学习价值,我们对本套教材中五个综合性学习案例的指导过程,进行了各有侧重的展开,每个话题突出一点,如“广告语研究”中强调的是收集材料和选题,“语文教材研究”强调的是问题意识,“文学名著研读”强调的是熟悉几种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格式,“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强调的是问卷调查设计和调查实施,“节日民俗研究”强调的是研究成果的展示。每个话题都既有综合性学习全过程的设计,又侧重其中一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使他们在这些点上有重要收获,而这五点合起来,正好是开展综合性学习常用的方式和必要的过程,从而构成一个简明但又相对完整的序列。
  综合性学习,是学习内容的综合、学习方法的综合和学习价值的综合,本套教材以五个话题为例,向学生介绍从选题到成果展示的过程,侧重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过程训练,希望能为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所帮助。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也完全可以根据当地当时的条件和资源,更换新的材料,补充设计其他的学习环节,使综合性学习开展得更灵活,更有创造力。
  二、单元样章
  广告语研究
  打开电视或者报纸,就会看到许多醒目的广告。不知不觉中,广告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几乎每一条广告都有广告语,在广告中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这些广告语不仅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还可以作为学习语言、认识社会生活的好材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广告告语世界。
  一、做好研究准备
  1.收集广告语
  以某一份报纸、一本杂志或一个电视频道为对象,集中观察一段时间,摘录其中刊登或播放的广告语;也可以将一条街道、一家商场作为收集范围,将看到的广告语摘录下来。
  以班级为单位,汇总收集的广告语。
  2.分类整理广告语
  从不同的角度对收集来的广告语进行分类。如按照广告语的社会功能分为商业广告语和公益广告语;也可以按照所属的行业、产品的类型、发布广告的媒体、广告制作的时代、地区、语言表达风格等角度分类。
  按上述分类,将收集整理的广告语输入电脑或汇编成册作为研究资料。
  3.查阅有关广告的杂志、书籍及研究文章,了解广告创意和广告写作的基本常识。
  二、选择研究课题
  广告语句式简单、言辞精炼,但往往涉及语言文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隐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研究广告语,应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也适合于自己研究的课题。
  1.从问题出发提炼研究课题
  从问题出发,往往能发现好的研究课题。比如“广告语里的‘科学知识’科学吗”、“中学生容易相信哪类广告语”、“广告语的夸张和虚假广告是什么关系”。这些疑问背后,往往隐藏着人们迫切需要明白的道理,由这些疑问所形成的研究课题,就比较有价值。而像“我看广告语”、“广告语面面观”这类题目,缺少问题意识,就不是好的选题。
  2.从小的切入点选择研究课题
  由于受时间、精力、论文篇幅以及研究能力的制约,中学生所做的研究课题不宜太大。像“中国老字号招牌(如全聚德、恒寿堂)用字的广告语含义分析”、“广告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这样的课题,就比较适合中学生;而“中外广告语风格比较”、“广告语中的文化价值研究”则可能因大而空,我们一般难以驾驭。
  3.贴近自己的生活,选择研究课题
  有些课题虽然很有研究价值,但资料却不易收集,需要借助特殊的研究方法,或需要研究者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样的课题,也不太适合中学生去做。如“有争议的广告语与法律空白”、“民族习俗与广告语禁忌”等。应该选择那些依赖我们已有的知识,贴近我们的生活,或我们中学生更有发言权的论题。如“中学生对公益广告语的评价”、“方便面广告语比较”等。
  选择研究课题往往有一个由大到小、从模糊到明确的过程。如:
  ●大课题:广告语研究
  ●较大课题:广告语的语言学分析
  ●较小课题:广告语与修辞
  ●小课题:广告语中的对偶句
  按照上述提示,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4.反思你的研究课题
  你是不是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怎么才能判断是不是适合自己呢?建议你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检验:
  ①这个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
  ②你对这个课题有没有研究的兴趣?
  ③你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研究能力?
  如果你对以上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说明所选择的课题基本上是适合你的。
  广告语研究参考题目:
  ●广告语中的成语活用现象研究
  ●广告语常用修辞手法初探
  ●广告语中化用古典名句分析
  ●广告语中使用典故的研究
  ●广告语的夸张与虚假广告的界限辨析
  ●部分广告语里的“科学知识”质疑
  ●广告语句式研究
  ●有关青少年用品广告中广告语的特点分析
  ●漫谈幽默广告语的适用范围
  ●公益广告广告语的说服艺术
  ●从广告语看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偏差
  三、确定研究方法,撰写研究论文
  确定选题以后,应根据课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广告语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文本研究,即围绕收集来的广告语材料,运用一定的语言学、心理学等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解读,发现有规律的现象,得出研究的结论。
  撰写论文的目的,就是向社会介绍我们的研究过程,报告研究的结果。
  四、展示、交流研究成果
  1.梳理思路,写好交流提纲。提纲应包含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和依据等。
  2.运用适当的手段(如投影、网页等)向同学展示你的研究成果。
  五、活动拓展——创作广告语
  2008年北京奥运口号征集从2005年1月1日开始,10余天就收到10多万条。在短短1个月时间里,全球范围内共收到21万条应征口号。6月26日这天,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正式揭晓,中文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英文口号为:One World, One Dream。想一想,人们为什么选它?
  广告语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我们也可以借助广告语来表达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与理解。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也有这样那样的主题活动,如:校园运动会、爱心日、特色创建、交通安全宣传、环保团队活动、读书会、希望工程“手拉手”、志愿者行动等等。试着为你的班级、学校或某项校园活动撰写一条广告语;也可以在年级范围内,选择某个主题,开展一次公益广告语征集活动。
  文学名著研读
  说起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许多同学一定会如数家珍。《西游记》,写的是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水浒传》,写的是一百零八将逼上梁山的故事……可是,你想过没有,既然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专家在倾力研究?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争论?文学名著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内容博大精深。阅读这些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即使同一个读者,随着知识、阅历的增加,心境的变化,也会产生新的感受和理解。有人说,文学名著是一座座挖不完的金矿,总是常读常新。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研究的眼光去读一读文学名著,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一、阅读一本文学名著
  中外文学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从你以前读过或听说过的文学名著中选择一本,进行研究性阅读。
  1.阅读原文:阅读原文是开展研究的基础。
  2.做好笔记:阅读的时候,应该边读边做笔记,随时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思考。这些疑问和思考,往往就是以后进行深入研究的出发点。
  3.选择一个角度,查阅有关评论,了解前人有哪些看法,做好摘录。
  一本名著就是一个独立而丰富的世界。你应该确定一个小的范围,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专题研究。比如“《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人物的血缘关系”、“《水浒传》中的武打描写”等,就是相对集中的话题。
  选择作品的依据:
  ●你以前读过的
  ●你最感兴趣的
  ●最近社会上争论较多的
  ●老师、同学经常提及或反复推荐的
  二、选择一种研究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文学名著的研读方法划分为许多类型。如考据研究、文化研究、叙事学研究等。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研读方法。
  1.综述性研读
  你研读的是一本名著,那么前人肯定对它有许多研究。了解前人的研究,是走进名著的捷径,也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综述性研读一般要收集前人的多种论述,并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指出各自的开创意义及存在的不足。例如:
  题目:关于《红楼梦》主题的研究
  研究步骤:
  (1)查阅资料,收集与《红楼梦》主题阐释有关的论文或著作。
  (2)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文章或著作名称、出版日期、作者姓名和主要观点。
  (3)以某一个观点为线索,整理相关信息。比如,对《红楼梦》主题的理解,前人就有“爱情悲剧”、“四大家族兴衰”、“阶级斗争史”、“清朝生活百科”等十几种观点。简要列出其中某个观点的起源,发展演变,提出(或赞成)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支持该观点的主要依据,人们对该观点的批评意见及批评依据等。
  (4)阅读作品,留心作品中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并做好笔记。也要注意阅读文学理论的书籍,学习关于文学作品主题分析的常用方法。
  (5)综合研究者的各种意见,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辨析不同观点的差别,探讨这些观点的成因,客观分析这些观点的价值,并指出其局限性。
  (6)提出你对《红楼梦》主题的看法,并解释你的依据。
  (7)用论文形式呈现有关《红楼梦》主题的综述,以及你的分析和评论。
  注意:综述性的研读首先要比较全面地占有材料,做到既介绍别人的观点,又有自己的分析评价。
  2.商榷性研读
  通过对名著的阅读和研究,你发现别人的某一个观点可能有问题,并提出不同意见进行商榷。比如,人们普遍把《水浒传》说成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可是,你发现梁山一百零八个将领中很少有真正的农民,从而对“农民起义”说提出质疑。
  注意:与别人商榷,首先要弄懂别人的观点及依据;要言而有据;言辞要注意分寸,不能强词夺理。
  3.阐释新发现
  名著所反映的生活包罗万象,人们对它意义的阐释、价值的挖掘很难穷尽。在研读名著的时候,你完全可能在某个问题上有独创性的发现,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与大家分享。比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而到了取经路上,却威力大减,常常连一些小妖都奈何不得。这是为什么?你可以从书中寻找证据,并作出合理的假设或解释。
  注意:阐述新发现的前提是了解他人的研究成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否则很可能是重复研究;既要大胆假设,敢于创新,也要实事求是,不能无中生有。
  4.比较性研读
  从名著的某个方面出发,横向联系相关材料或现象,互相对照,得出有意义的观点与结论。如“小说里的诸葛亮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就将小说人物和历史人物进行了很好的对比。“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智者形象”,则可以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与《水浒传》中的吴用进行比较。还可以选择某个角度,比较中国古典名著与西方的某部作品,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与法国小说家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等。
  三、撰写一篇小论文
  1.整理材料:围绕一个话题,整理有关材料和自己的看法。
  2.撰写提纲:提纲是文章的思路或框架,论文的提纲有条目式和短文式两种,内容可繁可简。
  3.论文的内容:论文的结构顺序没有固定的套路,但一般应包括下面的内容:
  ●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前人有哪些说法
  ●在这个问题上,我做了哪些工作,我的主要观点与结论是什么
  ●我有哪些理由及证据
  ●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有哪些疑问
  4.论文的格式: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注释、参考书目等。
  四、演示与答辩
  将论文的主要思路整理出来,制作成演示的材料;利用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回答同学、老师的提问,作必要的解释或补充说明。
  注释:
  ①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作的序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②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第206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③巢宗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与目标定位》,《人民教育》2005年第5期。
  ④钟启泉编著:《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第115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上海教育出版社“国家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本(试编本)”编写组成员:王荣生、倪文尖、李海林、郑桂华、褚树荣。胡勤、黄伟参与了编写组的前期工作。本样章的著作权和版权属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原载《语文学习》(沪),2007.10.18~22
 

上一篇:构建语文教学和谐课堂的策略探究
下一篇:作品:课文教学文化视点的根本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