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校园 > 高中校园 > 文学社团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广东广州知用中学知用文学社 2014-01-11 15:25:03  发布者:南枫  来源:《文学校园》2013.6

红木棉_文学校园-中国教育文学

知用文学社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知用中学文化底蕴丰厚,鲁迅、茅盾、夏衍、廖承志、萨空了、欧阳倩予等著名学者、专家、革命家都曾在知用中学任教。1927716,鲁迅先生在知用中学发表了著名演讲《读书杂谈》。2007119,鲁迅先生长孙周令飞先生来知用中学作了《鲁迅是谁》演讲。知用文学社社员迄今在《读者》《名作欣赏》《中学生》《儿童文学》《中学生阅读》《语文月刊》等报刊发表文章68篇。知用文学社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文学社” 、曾获广州市首届“市长杯”中学生作文大赛铜奖。社刊《红木棉》获“全国最佳社团刊一等奖”。

知用文学社_校园文学-中国教育文学网

知用文学社风采

社团扫描

知用文学社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原名“晨光文学社”,办社刊《晨光》。2006年起使用现名,社刊更名“红木棉”。知用中学文化底蕴丰厚,鲁迅、茅盾、夏衍、廖承志、萨空了、欧阳倩予等著名学者、专家、革命家都曾在知用中学任教。1927716日,鲁迅先生携夫人许广平来到知用中学,发表了著名演讲《读书杂谈——七月十六日在广州知用中学演讲》。2007119日,鲁迅先生长孙周令飞先生来知用中学作了《鲁迅是谁》演讲,并挥毫为知用文学社社刊题写刊名。著名学者、鲁迅研究专家王富仁先生也为知用文学社题词“学鲁迅精神,做现代新人”。

知用文学社社员迄今在《读者》《名作欣赏》《中学生》《儿童文学》《中学生阅读》《语文月刊》等报刊发表文章68篇。知用文学社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文学社” 、曾获广州市首届“市长杯”中学生作文大赛铜奖。社刊《红木棉》获“全国最佳社团刊一等奖“。

 

佳作选登

檀香门,让我流泪了 

不经意伫立在门前,已经许久了。岁月悄然地斑白了门上的门神壁,消褪了墨红色的门漆,朽蚀了高悬的门檐。  

抚门的手停在半空,片刻,手突然抬起想要扣门,可一时间却不知是进还是离开。

渐渐地,儿时的画面纷至沓来,脸上已留下两道泪痕。那些遥远的记忆如细长的流水汩汩注入,愈久愈痛;类似于细细的锈针,牵着丝线,缓缓穿梭于画卷两面的穿刺,一点,一针,一触……

时值深秋,清晨。秋意盎然的庭院上空飘洒着毛毛细雨,一丛丛的草被冲刷得晶莹剔透,仿佛洗净了一切尘埃,可不能洗净大家内心的痛。

檀香门里还不时断断续续地传出哭声,昔日和蔼敦厚的奶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站在檀香门的门口,我的眼睛有如崖缝里的瀑布,泪水不断地涌出……

 幼时,每天都是奶奶送我上学,也总爱牵着我边走边唱“落花满天碧月光,帝女花……”的粤剧,我对粤剧不感兴趣,只见她唱得舞动手足就拍手喝彩,奶奶便更高兴了,把我紧紧地背起。毕竟奶奶年纪大,我便说自己可以下来走,奶奶却一脸正经地说:“这点路算什么,奶奶背自己的乖孙上学,没事,一会就到了。”

于是她欢天喜地地背着我一步步将我送到学校,每每都是看着我的背影消失在校园中,她才又哼着小曲离去。想到这里,我的心猛然一阵刺痛,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一个夜晚,我与平日忙碌的父母相约次日游玩,我辗转反侧地睡不着,兴奋地咯咯直笑。

房门外隐约传来了一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而缓慢,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我连忙佯装睡着。

没有声音,我却感受得到那轻轻的脚步。“又踹了被子,这孩子。”奶奶轻轻地拉过被子,又移手抚开了我额前的刘海,后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多少个年月,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奶奶都是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着,为我遮盖上那一床的温暖。我跪在奶奶的床前,仿佛听到奶奶平日里的一阵阵欢声笑语,我强忍着声音不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地滑落。

突然,身子像被触电般晃了晃,猛地想起我不该嘴馋,我不该偷吃了奶奶的补品。奶奶是那么疼我,有什么好吃便偷偷塞给我。每当亲戚们回家给奶奶带着补品和好吃的,说吃了对奶奶身体好。奶奶笑盈盈地接下后,便会偷偷藏起,等父母不在家了,便牵着我把好吃的都给我,并叮嘱我不要告诉父母。如果我当时不要嘴馋,如果我不偷吃奶奶的补品,如果我坚决拒绝收下奶奶的补品,那现在她的身体肯定很硬朗,还能陪我到楼下花园,尽兴地玩几盘跳棋,就不会这样……我哽咽了,可泪水已经流干了。

秋夜微风过,今夜人断肠,檀香门里,显出若有若无的苍凉。我心底里的泪珠一滴滴流淌,奶奶,你给我的温暖永远在我的心中。

作者:李诗琪

 

 

一二三随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再美的花风情万种后总会凋谢,时间的风雨会为历史的舞台清场,但有一种花即使被岁月的藤蔓爬上斑驳的沧桑,也会愈加生动地开放在蓝天之下。

 老子的思想,正如这摇弋风尘的花。历久弥新,稚子品来,也是芳醇丰厚,叹赏不已。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此中所言之“道”就是我们生存在这世间的一切定律,溯流而上的远古,混沌的鸿蒙,宇宙的洪荒,翻扬的文明,野蛮纷乱的战火,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道,犹如海市蜃楼般美好,可又仿如含羞女子,半遮半掩,让我懵懂的心灵只能掀起一角面纱,还来不及窥见一斑,又转瞬即逝,明明触摸到了一丝一缕,却无法用语言很好地表达,“道可道,非常道”,也许所指正是如此吧。

远古宇宙的洪荒,便由道演变而来,天地之间一片鸿蒙,通过一场撼天动地的大爆炸而繁衍出未来。

 道生一,道,一切事物变化的规律,一,由规律导致的变化发生的一切,这是宇宙最为原始的形态,在一片虚无之中就自发地产生了一。

 规律自然蕴含了变化,有了变化, 必然产生矛盾,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即二,即一生二。

 互相对立的两面都会产生新的变化,这又是另一层次的“道生一”,即二生三。

 无尽的变化就像核裂变般,就像数字右上角的次方,造就了无穷的事物,即三生万物。

 “一”,便是这一切事物的本源。

  或许,在我们这个宇宙里,不同的对立面站着相同的我们,同一时间里,被分割成无数个切面,做着不同的事情。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仅是我们肉眼所及和科技通讯所映射给我们的世界。

  又或许,真实的世界比我们右脑上的神经末梢所想象的还要广袤无垠。但无论如何,“一”这个本源到处都在,“道”这个字眼遍布无数个海角天涯。即“万物皆道而生,由一而衍”。

  我们远古的智者们早已认知到这种无法更改的规律,却没有西方哲人们的长篇大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表述何其简单,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让我们穷其一生细细咀嚼品读也许还是一知半解,简单的数字一二三,也就因此而具有了灵性、生命。

  矛盾是不会停止的,她不会像长江那样有断流的时期,也不会像雅鲁藏布江那样有寒冬的冰层隔绝。妨碍了政治统治的文明总会受到灾难,野蛮的战火不间断地焚烧着脆薄的纸页,无边的愚昧在时时吞噬着易碎的智慧,可两千多年的时光没有焚烧“道”的思想,两千多年的长河没有吞噬“一”的本源。

 如果我们只把它印刷在纸页上,只把它放在历史的洪流中去看它,那就只是井底之蛙;而在智者们的眼中,它所蕴含的世界,无限大。而我,将尽力去追寻先哲的脚步,领悟一二三的内涵。                                                               

(作者:李豆豆

 

上一篇: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紫塞文学社
下一篇: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初阳漫海文学社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