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课堂教学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谈《氓》一课的高效课堂教学追求 2014-02-12 13:13:20  发布者:南枫  来源:《文学校园》2013.2 作者:王 妍(湖北省黄冈中学语文组)

古典诗词教学贵在品读深入。所谓品读深入,就是指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地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并顺着富于韵律的词句通道,走进古人的心灵深处,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特别是高中语文课更应如此,因为高中语文课必须具有深入古典诗词堂奥的味道,而不是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浮光掠影。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氓》的教学上,我做了一点探索,概括一下就是:夯一石可造宏塔,提一领而动全衣。

所谓“一石”,即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就是指课前积极预习和课堂上主动探求知识性内容。这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基础,也是建构高效语文课堂这座宏塔的基石,即所谓“夯一石可造宏塔”是也。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两点:

一、课前指导学生对重要字词充分预习

文本对重要字词的注释十分详尽。之所以用单位时间去强调这些字词,是因为担心学生没有认真地阅读和识记。如果课堂的大量时间用在加深学生对文本字词的印象上,那么会让学生越来越“懒”,让老师越来越“累”,也让语文教学越来越“停滞”。只要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老师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指导他们去解决问题和检验他们的成果。在学习《氓》之前,我先指导他们对基础字词和文化常识有一个预习了解。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的学习和教学》中说:“背诵是传统的好方法,可以加强感性认识。通过熟读和背诵,对古代汉语能有更多的体会,不但古代的词汇和语法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对古文的篇章结构和各种人的风格,也能领略得更深刻。”所以,在预习字词的同时要求他们先把全诗背诵下来。

二、课堂教学从情境入手,落实重要字词

单一的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记忆是枯燥的。但是将其放在情境当中,就能理解性地识记。在进行“分阶段理顺全诗的结构”和“分析人物形象”这两个教学步骤时,我穿插检验学生们对重要字词的掌握情况。例如“载笑载言”的“载”字,为什么读四声?现代汉语这个字有几个读音?不同的读音意义如何?老师在此重点强调、适当延伸,重要字词就能讲得透、讲得深、讲得广,学生不需刻意去记忆就能很快地掌握,记忆深刻。

所谓“一领”,即学习一首诗词时,用一个中心问题提领全篇。本课这个中心问题就是分析“我”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讨论这个问题,势必要回答诗词的主要内容,梳理主人公情感变迁的过程,还必须对诗词中重点词句进行咀嚼和涵咏,进而能引导学生讨论古今爱情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就是“提一领而动全衣”。

语文阅读是一种文本学习,而文本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完整的有机体都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古典诗词高度凝练,更是有这样的核心,对其有效学习,就看能否提出一个中心问题来。在反复阅读《氓》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中心问题:如何理解和评析“我”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沿溯中心问题,可以追问《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场爱情婚姻悲剧是如何走向毁灭的、文本的词句能否正确朗读等。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一定会碰到现实问题,即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又该如何来理解这场婚姻悲剧。基于此,我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步:在理顺全诗思路的基础上分析“我”(文中叙述的女子)的形象。

学生们在分析女子形象的时候,必须从文本出发,一方面进一步落实重要字词,另一方面对女子的形象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老师在此时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发展的阶段来解读女子形象。女子的形象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与经历有关,也与其本来的性格有关。

第二步:探究女子的婚姻以悲剧而告终的原因。

首先,学生们都能找到“氓”的直接原因。借此也可以分析一下“氓”这位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然而,课堂上最精彩的部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女子的身上找到了悲剧酿成的必然性。学生们看到了女子在恋爱时期的一往情深,看到了她在男子“子无良媒”时的委曲求全,还看到了婚后她“夙兴夜寐”的辛苦劳作,这些,都是他们不太认同的恋爱婚姻观。有一位男同学甚至说:“这位女子的悲剧与她的性格有着很大关系。爱情婚姻中的盲目和一味依附使她的悲剧既有其偶然性,同时也有其必然性。”他的回答博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第三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我们的学生大多还只有16岁,他们还没有经历过爱情和婚姻,但我相信他们从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一定看到过,也一定思考过。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纷纷为男主人公的变心而愤愤不平,男生表示作为男人一定要负责任,不要因为时间、外貌的变化而见异思迁,女生为女主人公的一往情深而感到不值,认识到在爱情婚姻中,对另一半要多观察、多考察,不能太快沉溺其中,要慧眼识人。最有趣的是,班上一位男生站起来问我:“老师,为什么男人就不能变心呢?”他表示,当感情发生变化已经无法继续的时候,分手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只是,在分手时,男人应该保持其风度,不能因为变心要分手还要暴力相向。他的回答也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注入了一缕清新朴实的气息。最后,在舒婷的《致橡树》的配乐范读中,学生共同品味现代女诗人的爱情观。

结束这节课后,我反思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关知识性内容是否落实了。如朗读,字词的含义,有关文学常识等;本节课这些问题都随机落实了。

二、课文是否深入解读了。本节课学生对文本既有整体把握,也有重点分析。

三、学生是否学得积极主动,是否有情感或思想认识的积极参与。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学生完全是体验式地解读诗词,从而在思想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四、课堂是否具有开放的特点,是否呈现动态的积极的生长;本节课不限制学生,不规定学生如何思考,所以学生才会在正确的思维轨道上自由思想,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五、读写能力和古典诗词的修养是否得到培养了。毫无疑问,读一篇作品,就想要学生有明显的提高,这不现实,但若能在一节课上,引导学生去学会品读,通过品读语言去触摸古代的世道人心,触摸古人的情怀,那么,这节课应该说是做到了。

以上的教学尝试恰好能回答教学反思中的所有问题。在这堂课上,学生们始终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亢奋状态之中,而我也为他们的这种状态而振奋不已。“夯一石可造宏塔,提一领而动全衣”,这是我的一点教学实践,我渴望着能把这点心得更好地运用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把它当做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突破口,继续着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探索。

【附】教学实施步骤

一、新课导入

二、整体感知(过程中落实重点字词)

1、齐读全诗。

2、概述故事情节。

3、分阶段理清全诗思路。

三、分析形象(重点)

1、浅层感知:初读《氓》,诗中女主人公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

2、深入剖析:请同学们依据情节的发展抓住诗中的语言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氓》中的“我”的形象。(过程中强化重点字词)

四、自主探究(难点)

这样一个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女子,她的婚姻为什么会以悲剧而告终呢?由此引发了你对爱情婚姻怎样的感悟?

五、拓展延伸

    补充阅读现代诗人舒婷的《致橡树》。

六、背诵全诗

【附】特级教师倪哲先点评:

    王妍老师所讲授的《诗经•氓》是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在45分钟里,通过提问、讨论、点拨,让学生掌握了重要的文言虚实词,理清了故事情节,理解了人物形象,明白了女主人公婚姻悲剧产生的原因,并当堂背下了这首诗。教学目标清楚,教学步骤清晰,多媒体运用得当。整堂课贯彻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则,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老师讲授时声音宏亮,语言简洁,教态端正而有亲和力。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老师包办代替多,课堂上讲得多、灌得多,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是消极被动的。因此,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二、老师讲课枝枝蔓蔓,处处讲到,缺乏重点。因此,一堂课下来,学生不得要领。王妍老师这堂课强调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主动探究知识,并强调一篇课文要能提出一个统领全篇的中心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步步深入地探究、学习课文,探究、学习知识。提出这些理念是正确的,是有针对性的。她将这些理念运用到《诗经•氓》的教学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得到了一致好评。

上一篇:北京二中特级教师范锦荣教学艺术系列之六:课堂实录
下一篇:“静”中也能出精彩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