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金阁 > 中外名家 > 国外名家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莫迪亚诺:我写作,因为这是我唯一会做的事 2014-10-31 17:04:34  发布者:素岚  来源:转自中国教育报 作者:徐江

 

莫氏小说里有许多都属于有开头没结尾的,像一个朋友把你领到电影院,却并不陪你看完电影,任凭你中途退场。莫迪亚诺的作品与其说是在描写人物,不如说在描写人类于危境之下醒来时的茫然,以及之后心有不甘的追根溯源。

 

莫迪亚诺其人其文

 

莫迪亚诺,法国犹太小说家,1947年出生于巴黎西南郊的布洛涅—比扬古(莫迪亚诺后来为了突显自己“法国‘二战’之子”的身份,对外宣称1945年出生)。他的母亲是位比利时喜剧演员,经常在外演出。父亲是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从事过走私,考虑到当时法西斯统治下的全欧洲排犹浪潮及暴行,应该说这是一个风险奇高的职业。莫迪亚诺说,以回溯的方式看,自己的童年很像一部侦探小说。

莫迪亚诺不一定是诺奖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却一定是加缪之后长得最帅的小说家,而且长相一直在进行“风格转换”。他三十多岁时的英俊形象介于年轻时的法国影星阿兰·德龙和波兰钢琴大师克里斯坦·齐默尔曼之间,这有当年百花文艺出版社《暗店街》译本上的照片为证,那也是他的第一个内地中文译本。中年的莫迪亚诺颇具南欧帅哥风格,不过就近几年来看,明显发胖后的长相已经露出要跟奥斯卡影帝杰夫·布里吉斯殊途同归的意思。

当然,英俊和风雅不是获得诺奖的原因,诺奖颁给莫迪亚诺还是缘于作品。莫迪亚诺读完大学一年级就从巴黎著名的索邦大学辍学,专注于小说和电影剧本写作。他17岁立志成为法国伟大的犹太小说家。他写作上的老师也是法国现代文学的奇才——小说家、诗人、民谣作者雷蒙·格诺。莫迪亚诺21岁凭借处女作《星形广场》获得罗歇·尼米埃奖,之后10年间几乎囊括了法语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其中《夜巡》获钻石笔尖奖,《环城大道》获得了仅次于龚古尔奖的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凄凉的别墅》获书商奖,《暗店街》获得了1978年的龚古尔文学奖……36年过去,他又在临近70岁之际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莫迪亚诺除了写小说,与电影的缘分也不浅。他是著名导演路易·马勒的剧本合作者。小说也曾被导演勒贡特搬上银幕,其中的《伊冯娜的香水》,碟友或许前几年看到过。莫迪亚诺曾经担任过戛纳电影节的评委,还在智利电影大师劳尔·鲁伊兹的影片中客串过角色。后者曾经成功地把《追忆似水年华》改编成电影。莫迪亚诺有个哥哥,叫吕迪,10岁就死了。成年后的莫迪亚诺好几部小说都题献给他。莫迪亚诺的女儿前些年还曾跑到中国学习中文。

“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这是诺奖评委会给莫迪亚诺的评语。这一印象的得出显然得益于上面提到的这些作品。我个人觉得莫氏作品对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扭转了自拉伯雷和塞万提斯以来,数百年的小说家们以塑造人物、讲述故事为目的的写作方式。他对营造故事氛围的兴趣,远大于推出故事结果。莫氏小说有许多都属于有开头没结尾的,像一个朋友把你领到电影院,却并不陪你看完电影,任凭你中途退场。莫迪亚诺的作品与其说是在描写人物,不如说在描写人类于危境之下醒来时的茫然,以及之后心有不甘的追根溯源。他是继塞林格之后,第二位将“人的意识”作为小说主角的作家,这跟意识流大师们用描写意识来塑造人物的做法还不太一样。莫氏的文笔具有诗意,有时表现出普鲁斯特式的细腻,但更灵动、更带有影像感。

 

 诺奖的争议与价值

 

201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之后,外界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然后问“此人是谁”?媒体人第一时间去找翻译家、教授,翻译家、教授第一时间去查资料。文学界的人,要么表达惊讶后一拍脑门儿:“原来是他!该得!该得!”要么一头雾水,然后跟着媒体一起念叨王朔和王小波当年如何受到《暗店街》的影响……

莫迪亚诺获诺奖在中国所引发的反应,正好是瑞典文学院过去一百年来每年颁奖时最期待的反应,它符合诺奖的挑人规则:一是让大家赞叹瑞典文学院院士们的慧眼,又向世界隆重推出了一位较少被公众了解的当代巨匠,当年马丁·杜·加尔、福克纳、布罗茨基、克洛德·西蒙、耶利内克就是这种情况。二是这个人的作品不能太大众、太畅销,比如托尔斯泰、左拉、哈代、毛姆、劳伦斯、塞林格;风格也不能太小众、太具实验性,比如亨利·詹姆斯、乔伊斯。三是获奖作家的作品最好具备某种社会性诉求,如加缪、萨特、马尔克斯、帕斯捷尔纳克、米沃什、略萨。四是近两三年之内获过奖的国家或语种,通常很难再出另一位获奖者。而因为这些挑人前提的存在,诺奖也屡屡受到争议。

不过平心而论,虽说诺奖过去一百年间有意错失了如高尔基、柯罗连柯、瓦莱里、亚·格林、福斯特、何维第、菲茨杰拉德、艾吕雅、胡安·鲁尔弗、普里什文、卡彭铁尔、科塔萨尔、莫拉维亚、格雷厄姆·格林、博尔赫斯、伊夫琳·沃、海勒、冯尼古特、梅勒、艾特玛托夫、阿斯塔菲耶夫、达维什、阿米亥、厄普代克、伦茨等一系列耀眼的名字,但接近百分之六十的诺奖得主,还是跟上述作家处在一个水准线上的,有的如果当初没有获奖,很可能就会被我们晚认识几十年,甚至终生无法知晓。也许这最后一条,才是诺奖存在的真正价值,也是世人年年对诺贝尔文学奖发出争议,却又一直抱以期待的原因。

(徐江,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著有诗集《杂事诗》等)

 

 

 

 

    ————【链接】————

 

 

  莫迪亚诺经典作品赏析

 

《星形广场》(1968年)是作家的处女作,写了暴得遗产的犹太青年拉法埃尔,狂耍胡作、闹剧式的当代社会“历险”,当花花公子、参与贩卖妇女、写种族主义闹剧、去以色列寻根却进了劳改农场,最后得了神经病,被大夫诊断为他的犹太人身份只是一个幻觉。《星形广场》在莫氏小说中具有非典型性:有相对明确的故事结局,主人公比较张狂,情节比较恣意奔放,不像作者后来的主体风格那么克制。

 经典开头

 那段时间,我正挥霍在委内瑞拉继承的遗产。有些人开口闭口就是我的美丽青春和黑色卷发;另一些人却骂得我狗血喷头。

 

《环城大道》(1972年)写一个儿子寻找生父的故事。但他始终无法确认父亲的具体身份:犹太人还是走私者?可是当他找到父亲之际,却发现父亲连身份证都是伪造的……这个中篇为莫迪亚诺赢得了重要的法兰西学院小说奖。

经典开头

三人中最胖的那个是我父亲,然而早年,他是多么苗条。米哈伊探着身,仿佛对他低声说什么。马什雷立在他们身后,倒背着手,微微挺胸,似笑非笑。他们头发和服装的颜色难以辨识……

 

《暗店街》(1978年)是莫迪亚诺31岁时赢得盛名的小说。讲述一个失忆的助理侦探,利用他新近学到的探案技能,找寻自己的身份和来历,但却越发陷入迷惘的故事。语言富有诗意和影像感。莫迪亚诺一生主要的小说美学特色,在此书中得到充分揭示。该书出过数个中文译本,以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薛立华的译本为佳。

 经典开头

我的过去,一片朦胧……

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

 

《地平线》(2010年)讲述21岁的博斯曼斯为躲避没完没了找自己要钱的老妈,只好不停变换住处。他在地铁站结识了同样躲避骚扰的女秘书玛格丽特,玛格丽特兼职给人做家庭教师。博斯曼斯偶然结识了普特雷尔和伊冯娜夫妇,后两位邀请玛格丽特给孩子当家教。可没想到普特雷尔还是邪教中人,终于在一次警察逮捕中玛格丽特也受到影响,她因为护照过期,只好连夜逃往德国。40年过去,作家博斯曼斯在网上查到玛格丽特在柏林开设的书店,他于是动身前往。

经典开头

一段时间以来,博斯曼斯想到自己青年时代的某些片断,这些片断并不连贯,全都突然中止,出现了一张张无名的脸,以及短暂的相遇……

上一篇:巴特勒:创意写作是梦想风暴的开始
下一篇:终身生活在诗歌原野上的海涅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