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金阁 > 文学评论 > 剧本评论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桃花扇》评价 2014-01-20 16:10:51  发布者:南枫  来源:转载

 

桃花扇_文学校园-中国教育文学网

继《长生殿》之后问世幷负盛名的《桃花扇》,是一部演近世历史的历史剧。作者孔尚任一生的升沉荣辱颇具戏剧性,而且与康熙皇帝有着直接的关系。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曲阜人。他生于清朝,青年时代曾努力争取由科举进入仕途,为此还卖田纳粟捐了监生的科名,却未达到目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返程过曲阜祭祀孔子,孔尚任被推举在祭曲后讲经,受到康熙的称许,让他引驾观览孔庙、孔林,当即指定吏部破格任用。这样他就由一个乡村秀才陡然成了国子监博士。这种非同寻常的际遇,孔尚任自然是感动之至,为此写了《出山异数记》。康熙看中的是他是一位有才学的圣裔,特拔入仕含有表示尊孔崇儒的意思。次年,孔尚任在国子监做了半年的学官,又受命随同工部待郎去淮扬治理下河,疏浚黄河海口。康熙可能是有意给他个升转正途的机会,但事情却走向了另外的方面。当时的河道总督靳辅不同意疏浚下河海口,和下河衙门官员发生争执,闹到朝廷中形成两派官僚互相攻许,下河工务时起时停,三年下来靳辅一方胜利,撤销了下河衙门。在淮扬三年间,孔尚任广泛结交当地的或流寓扬州的文士,往还酬唱,还时而举行二三十人的诗酒之会,俨然成了主持风雅的名士。他在淮扬写了六百多首诗,都收入《湖海集》中。

  他结交的名士不少是前朝遗老,如黄云、许承钦、邓汉仪、杜浚、冒襄等,在晤谈中常听到他们缅怀往事,感慨兴亡、他在幼年时曾听前辈人讲过李香君的故事,很感兴趣,此时听他们更加有声有色的讲述,感动中生发了创作欲望。最使他注意的是冒襄,他是明末南京四公子之一,揭发阮大铖的《留都防乱揭贴》的署名人,对侯方域、李香君非常熟悉。一次冒襄不顾80高龄、百里路途,从如皋到孔尚任的住所兴化,“同住三十日”,应当是非常详细地讲述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兴亡之事。下河衙门解散后,孔尚任待命扬州,乘机去南京游览,在秦淮河船上听人讲明末旧事,看了已经破残的明故宫,到栖霞山访问了隐居的身历北京甲申之变和南京弘光败局的张怡,也就是写进《桃花扇》中的历史见证人张瑶星道士。这无疑是一次有意识的创作访问。孔尚任到淮扬治河,没有做出什么业绩,却成了《桃花扇》创作的缘机,幷为其日后的创作做了极充分的准备。

  孔尚任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返北京后,又做了多年的国子监博士,才转为户部官员。他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有诗云:“十年南北似浮家,名姓何人记齿牙?”(《长留集·晚庭》)“渐觉名心如佛淡,顿教老兴入诗浓。”(《长至日集观音庵,同顾天石、林同叔、王汉卓、陈健夫、李苍存论诗联社》)在和京中闲曹、流寓的骚人墨客结社唱酬的同时,孔尚任悄悄写起了《桃花扇》。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桃花扇》定稿,一些王公官员竞相借抄,康熙也索去阅览。次年春,《桃花扇》上演,引起朝野轰动,孔尚任也随之不明不白地被罢官。孔尚任的罢官好像是一个疑案,其实迹象已表明其深层的原因就是在于他写了《桃花扇》。

  《桃花扇》演的是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兴亡始末,他在《桃花扇小引》说明其命意是:“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零涕,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明清易代,引起了人们的心灵震撼,忧愤成思,在清初形成了追忆历史的普遍心理,写史书的人之多,稗史之富,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这种心理也反映在文学方面,诗歌中尚史意识的抬头,吴伟业歌行诗的辉煌,散文中传记文和忆旧小品的发达,时事小说的出现,都是这种社会心理的表现,其中也就寄寓着兴亡之感。《桃花扇》反映的南明弘光小王朝的兴亡历史,当时曾经为人们关注,事后也为人们痛心。孔尚任虽然其生也晚,未曾经历,但他创作《桃花扇》显然是受到了曾经亲历其事、心有余痛的遗老们的影响,从一定程度说是代他们进行历史反思的,归根结底还是清初那种痛定思痛、反观历史的文化思潮的反映。

  《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孔尚任在创作中采取了证实求信的原则,他在《桃花扇·凡例》中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所以,全剧以清流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弘光小王朝兴亡的历史面目,从它建立的历史背景,福王朱由崧被拥立的情况,到建立后朱由崧的昏庸荒佚,马士英、阮大铖结党营私、倒行逆施,江北四镇跋扈不驯、互相倾轧,左良玉以就粮为名挥兵东进,最后史可法孤掌难鸣,无力回天,小王朝迅速覆灭,基本上是“实人实事,有很有据”,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如剧中老赞礼所说:“当年真如戏,今日戏如真。”(《桃花扇·孤吟》)只是迫于环境,不能直接展现清兵进攻的内容,有意回避、改变了一些情节。孔尚任对剧中各类人物作了不同笔调的刻画,虽然忠、奸两类人物的结局加了点虚幻之笔,如剧中柳敬亭说的,“这些含冤的孝子忠臣,少不得还他个扬眉吐气,那些得意的奸雄邪党,免不一厂加他些人祸天诛”,以达到“惩创人心”的艺术目的,但总的说,作者的褒贬、爱憎是颇有分寸的,表现出清醒、超脱的历史态度。

  《桃花扇》中塑造了几个社会下层人物的形象,最突出的是女人李香君和艺人柳敬亭、苏昆生。照当时的等级贵贱观念,他们属于为衣冠中人所不齿的倡优、贱流,在剧中却是最高尚的人。李香君毅然却奁,使阮大铖卑劣的用心落空,孤身处在昏君、权奸的淫威下,誓不屈节,敢于怒斥权奸害民误国。柳敬亭任侠好义,奋勇投辕下书,使手握重兵又性情暴戾的左良玉折服。在《桃花扇》稍前演忠奸斗争的戏曲中出现过市井细民的正面形象,但多是忠于主人的义仆,如《一捧雪》中的莫诚,或者是支持忠良的义士,如《清忠谱》中的颜佩韦五人,都还是处在配角的位置上。《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柳敬亭等,都是关心国事、明辨是非、有着独立人格的人物,使清流文人相形见绌,更不要说处在被批判地位的昏君、奸臣。这自然是有现实的依据,反映着晚明都会中部分女人的风雅化以至附庸政治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诗歌、传记、笔记中反映出来,但剧中形成的贵贱颠倒的对比,不只是表明孔尚任突破了封建的等级贵贱观念,其中也含有他对尊贵者幷不尊贵,卑贱者幷不卑贱的现实的愤激情绪,以及对此所做出的思索。这是当时许多旨在存史、寄托兴亡之悲的稗史所不具备的。

  尽管孔尚任对人物的褒贬还是使用传统的道德术语,如“孝子忠臣”之类,但其褒贬标准却扩大了“忠”的内涵,由以朝廷、皇帝为本变为以国家为根本。福王朱由崧监国,代表着国家,但他关心的只是“天子之尊”,“声色之奉”,忘记了为君的职责,国家亡了,也就失去了为君的依托,连性命也不保了。马士英、阮大铖之徒,乘国家败亡之机拥立朱由崧,说是“幸遇国家大变,正我们得意之秋”(《桃花扇·迎立》),拥立得势后,阮大铖说“天子无为,从他闭目拱手;相公(指马士英)养体,尽咱吐气扬眉”(《媚座》)。他们把国家、朝廷的不幸当作自己的大幸,窃权滥为,谋千秋富贵,招致国家败亡,朝廷不存,他们也就失去了权势、富贵、性命。清流文人以风流自许,饮酒看灯,欣赏戏曲,寻访佳丽,出于门户之见揭发阀党余孽,为保护门户请左良玉东下,移兵堵江,江北一空,国家覆亡,陈贞慧、吴应箕才恍然大悟:“日日争门户,今年傍哪家?”(《沉江》)由此,孔尚任最后离开了征实的原则,虚构了《入道》一出,让张瑶星道士喝斥了在国破家亡之后重聚的男女主人公:“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清根,割它不断么!”侯方域和李香君听了“冷汗淋漓,如梦忽醒”,双双入道。孔尚任措张道士之口说的这番话,实际上也就是孔尚任观照南明兴亡的基本点,这对晚明崇尚情欲的思潮是一个反拨、修正,但也不是回归到以君臣之义为首要的封建伦理中,而是把国家放在了人伦之最上,以国家为君、臣、民赖以立身的根本。这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所发表的关于君、臣与天下万民之关系的意见,角度虽然不同,而精神是一致的。因此,《桃花扇》的艺术世界所展示出的国家与君、臣、民的关系,由张瑶星说出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其意义也就超越了明清易代的兴亡之悲。

  《桃花扇》在艺术构思上是非常成功的。孔尚任在力求遵守历史真实的原则下,非常合适地选择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离合之情,连带显示弘光小王朝的兴亡之迹。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结合,本是明未南京清流文人的一件风流韵事,又是复社和阉党余孽斗争的一个小插曲。作者以此事作为戏剧的开端,既表现出复社文人的作风和争门户的意气,又使全剧从一开始便将儿女之情与兴亡之迹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却奁》一出,侯、李二人卷入了政治门户斗争的漩涡,表现出弘光朝建立前南京的政治形势,为后来阮大铖得势后倒行逆施,迫使侯、李分离,立下了张本。侯、李之分离,既是弘光小朝廷建立后两种力量发生变化的结果,又为多方面展示小朝廷的面目、处境创造了条件:通过李香君的遭遇,从《拒媒》到《骂筵》,反映出马士英、阮大铖掌握权柄的小朝廷的腐败;通过侯方域的出奔与复归,展示出江北四镇的斗争、离析和史可法的孤立,以及左良玉的东下。弘光小朝廷覆灭后,侯、李二人重聚,双双入道,表现的是二人儿女之情的幻灭,而促使二人割断花月情肠的又是国家的灭亡。弘光小王朝的兴亡始末,就是这样艺术地再现了出来。

  《桃花扇》创作的成功还表现在人物形象众多,但大都人各一面,性格不一,即便是同一类人也不雷同。这显示出孔尚任对历史的尊重,如实写出人物的基本面貌,如同是武将,江北四镇都恃武逞强,行事、结局却不同:高杰无能,二刘投降,黄得功争位内讧,却死不降北兵;左良玉对崇祯皇帝无限忠心,但骄矜跋扈,缺少谋略,轻率挥兵东下。侯方域风流倜傥,有几分纨绔气,却关心国事。这其中也反映出孔尚任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较其他传奇作家有着更自觉的意识,要将人物写活。如同是权奸,马士英得势后横行霸道,而阮大铖则奸诈狡猾,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在剧中营造出生动的场面和气氛。杨龙友的形象尤有特色。他周旋于两种力量之间,出面为阮大铖疏通复社文人,带人抓走李香君的假母,在马士英、阮大铖要逮捕侯方域时,又向侯方域通风报信;他趋从、奉迎马士英、阮大铖,在李香君骂筵中面临来身之危时,又巧言救护李香君,诚如《桃花扇·媚座》批语所说:“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他多才多艺,八面玲珑,表现一副政治掮客的圆滑嘴脸和老于世故的复杂性格。

  《桃花扇》在清代传奇中是一部思想和艺术达到完美结合的杰出作品。

上一篇: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评《雷雨》
下一篇:戏剧简评《罗密欧与朱丽叶》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