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1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观察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张清华:如何进行文学教育 2018-01-10 09:41:06  发布者:  来源:本站

——在第七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关于文学特长生的培养。如何培养?这实际是文学教育如何来进行的问题?我们反思这么多年来中学时期、大学时期的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我个人认为存在着过度的知识化。当然很多人从高考的要求、体制化的要求出发,不认同我这个观点。我讲一下我自己的列子,我的散文随笔集《海德堡笔记》里有两篇文章在中学语文教育界有所流传,其中一篇《梦巴黎》,在一个省出高考模拟题时,以这篇文章做阅读材料,出了6道题,每道题4分,我看了一遍,如果让我来答题,我只能答对2道题。我自己写的文章,被知识化以后,我竟然自己不及格。我是一名大学老师,在中文系教书30多年,应该说不是很差。这说明什么?这个知识化应该是有问题的。过度知识化是语文教育学习的一个弊端。很多中文系大学生,四年学习,背了很多文学知识,写不出文章,毕业后跟普通人没有区别。我先反思大学教育,才有资格跟中学老师谈语文教育。对阅读对象的处理全部知识化,这是非常懒惰和庸俗的习惯。对学生来说,眼前掠过了很多文本最终却从未接近过这个文本,甚至完全不认识这个文本,更谈何介入到文学里面?

遥想当年孔夫子,他是中国第一个办私学的,他的教材是《诗三百》,他从来不把他的教材知识化,他所谈的都是人生。他的教学是全方位、以人为本的。所有的知识教育最终指向人格教育。我们跟学生谈文学谈的是人生、谈的是生命、谈的是对这个社会的理解。所以说修辞本身不是最主要的,阅读也不是只读文学作品,应该是读人文,包括哲学、历史等所有的文本。这些都可以当文学文本来读,而不是只强调它的修辞。我跟我的学生做过对比,我选两篇文章来对照,一个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个是李广田的《荷叶伞》,都是写荷。分析完文章后,我问哪篇好?学生都认为李广田的好。但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制度化了,认为《荷塘月色》是不容置疑的美文,要求老师学生都仰望这篇美文。但是以《荷塘月色》为范本,学生还会不会写作?最终学会了几个酸词。这篇文章不是不好,它只是表达了一个文人的寂寞和忧愁情怀的小品文,并没有太多思想含量。文字虽然好看,但不是唯一范本。而李广田的《荷叶伞》谈的是哲学,是生命,甚至谈的是宇宙和存在的大问题,而且修辞更好。假如说老师在讲述《荷塘月色》时,以略带批评的口吻或者态度,我认为是成功的。如果是以至高无上的、作为范本来讲述,我认为是有问题的。所以说,不可仰视文本,要带有批判性。老师在讲所有文章时,你的主体性必须要保持。不要迷信任何的修辞和范本,才能懂得文学的道路有无数隐秘的林间小径,而不是只有一条光秃秃的众人走过的大道。

阅读是最主要的,老师的讲述没有那么重要。好的老师应该是讲经布道的牧师,介绍风景的导游,更是一名带领学生的探险者。经典性、经典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一些目录。课本里的东西是沧海一粟,中学教材只是简单的一个勾画,对于学生的文学道路来说,只是一个指示的标牌,不是生气勃勃的原始森林,而只是一个小院子。老师要告诉学生,在院子附近,有无数条隐秘小径,通向原始森林。

 (根据录音整理)

上一篇:宋胜杰:关于文学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下一篇:最后一页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