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学 > 教师文论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文心雕龙与校园文学创作》序 2013-11-08 10:46:52  发布者:唐正立  来源:原创 朱文民

 

    《文心雕龙与校园文学创作》是“文心学”研究史上第一部把《文心雕龙》与现代文学创作紧密联系起来的普及性著作,显得十分可贵。我很高兴成为这样一部新著的第一位读者。


    在已经出版的数百部“文心学”专著中,大都是对《文心雕龙》文本的注释和理论解读,鲜有将其与现代文学创作紧密联系者。唯见香港学者黄维梁先生用《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去评论现代文学现象,他2007年发表的《请刘勰来评论顾彬——〈文心雕龙〉古为今用一例》 一文,针对德国汉学家顾彬把中国现当代文学看成是垃圾的评论之语,把刘勰请出来去评判顾彬言论,诙谐、幽默,可说是刀刀见血。在我看来,黄先生这篇文章是把《文心雕龙》的理论与现实结合得最好的文章。再就是台湾学者沈谦先生的《〈文心雕龙〉与现代修辞学》一书,也是把刘勰《文心雕龙》理论与现代修辞学结合的较好一部专著,但也不是写给青少年看的,唯独唐正立先生的这部书是写给青少年的。
    《文心雕龙》本来是一部指导青少年学习写作的书,只不过“这部书的特点是从文艺理论的角度来讲文章作法和修辞学,而作者的文艺理论又是从各体文章的写作和对各体文章代表作家作品的评论当中总结出来的。” 很可惜,一千五百多年来一直藏在学者的书斋里。尤其是近六十年来的中国教育,过分注重和强化政治训导,轻视对祖国传统文化原典的导读,大中小学教材的古典文学比重太小,古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一般青少年对于古文望而生畏,致使《文心雕龙》这一部伟大的文章学名著,不为普通百姓所了解,更不为中小学生所知道。加之《文心雕龙》是刘勰用骈体文写成的,现代人已经远离了骈体文时代,如果缺少文学史知识,更觉得艰涩。近些年,对《文心雕龙》的研究,虽然新著迭出,但仍然是在高等院校中文系的文艺理论教师圈子内。
    文学创作,是青少年最感兴趣的事情,凡是喜欢文学的青少年,无不做着自己的文学梦。我在中学时期就做着这个梦,老师教我写日记练习记事。但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些老师的日记成了自己受批判的资料,吓得我停止了这种练习。到后来参加工作,当了一名教师,仍然处在这个梦中,30岁了还参加云南个旧文艺刊授学习。到后来,虽然小说没有写成,但是现在学界不弃,有人也把我忝列在传记文学作家队伍中,所以只要努力,梦想就会成真。
    文章写作往往被青少年看成很神秘的事情,其实它一点也不神秘,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这也像一个人走路一样,越拿架子,走起来越不自然,不自然就不美。文章写作也是一样,贵在自然。如果你虚伪做作,故意堆砌辞藻,写出的文章就没有美感。刘勰文学思想的根本主张就是文道自然论。这一点,本书的第二章《文学的特质》已经列举了大量的例子,作了阐释,读者朋友可以自己看。
    文章写什么,怎么写,这也是青少年最上愁的事情,其实刘勰早就说过:“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人是有思想的,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就成了文章,这是自然的事情。关键是,你的思想要从哪里来?毛泽东认为人的思想来自于社会实践。就是说,你要感悟身边的事和物,感悟社会上的事和物,感悟历史上的事和物,感悟世界上的事和物,把你的感悟记下来,就是文章。写,就要写真情实感,说真心话,说实话,不要说肚皮外的话。用《文心雕龙?情采》中的话说就是“为情而造文”,而不是“为文而造情”。只有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打动读者,才有生命力,甚至能超越时空。记得德国作家歌德在《真实和杜撰》中说:“如果历史值得存在,那么一个能把藏匿于生命深处的感情揭发出来的传记作家,因为显示了最真实的过去,他所写的传记必定会留存下去。”看来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关于这方面的道理,本书的第二章和第四章做了很好的阐释,读者看了就会明白。
    唐正立先生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对于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作过专门研究。他早年曾经出版过《初中作文指导》。后来,虽然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但一直没有离开文字工作。在学校管理工作之余,从事散文创作,并出版散文集《跋涉的脚印》,还兼任中国教育文学网的主编。这种学术历练和文学实践,使他对于《文心雕龙》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文心雕龙》的理论也更能勾起他的创作体会,所以他把刘勰的文学理论与校园文学创作结合起来,使理论有的放矢,使创作变成理论指导下的创作。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就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而理论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也会成为空中楼阁。
    我与唐正立先生的友谊是在文字交流中建立起来的,时间长了,有了一种依赖感。每次写出文章,总希望他能够抽出时间给我看一下,并要求他百般挑剔,猛力攻击,不要怕我脸红。无论是从观点上还是语言文字上,让他从不同的角度找毛病。如果没有经他看过,总是不放心,这一点我是从颜之推那里学来的,《颜氏家训》说:“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也。”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我觉得唐先生在语言文字方面有较高的修养。你若是读了这本书,就会体会到,本书在语言文字方面平实自然,娓娓道来,把旧经典变成了新智慧,把艰涩的古代文论通俗化了,把一向被青少年看成很神秘的文学创作揭去了面纱,使一千五百年前的刘勰所创造的文学理论成为青少年从事校园文学创作的指路明灯。我想,这可能是本书作者所希望的,也是我阅读本书稿的体会。
    作者要我写序言,再三推辞,唐先生执意坚持,实在不敢为人作序,只能算是初读的体会吧。

                         2012年11月18日于莒国故都长宁斋

(朱文民,现为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日照市文心雕龙研究会名誉会长,莒县文心雕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已出版专著《刘勰传》、《山东省诸子名家志?刘勰志》等。)

上一篇: 倾听一个跋涉者的声音(序)
下一篇:刘勰的家世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