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学 > 教师作家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唐江云:热爱•积累•吸取 2016-07-14 11:41:15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作者简介

唐江云,语文高级讲师,教过师范和高中语文。现为广东深圳松岗中学办公室副主任,兼学校松语文学社指导老师,《松岗中学报》《松语》主编。热爱教育,也热爱文学。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数百篇。出版了散文集《沉重的夏季》和诗集《情感之旅》。

 

﹥﹥创作感言

写作靠什么?有人可能说靠天赋,靠灵感。写作天才有没有?估计是有的,但是我没有见过。按我的理解,要写出好文章,首先得热爱写作,得孜孜不倦地去写。不去写,永远也不会有好作品;其次当然是离不开对生活的积累,离不开对生活的品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挖掘,没有生活的积累,作品永远不会有血有肉;第三当然是离不开对写作技巧的探索和研究,而写作技巧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多读书,从别人的作品中吸取养分。写,不断地写,认真地写,充满激情地写,有些文章终究会成为好作品。退一步说,即使写不出好作品,我们从写作中不是得到了精神的享受吗?

 

露天电影

□ 唐江云(广东深圳松岗中学松语文学社指导老师)

 

很多东西,只是因为拥有过,只是因为陪伴你度过童年和少年美好的时光,只是因为当时物质与精神的极度贫乏,你才觉得它好。譬如露天电影。

就环境来说,露天电影比所有差劲的电影院的条件还要差。第一,它没有必需的遮风挡雨的屋宇。露天电影“逢场作戏”,院子、禾场、收获过后的庄稼地皆可。一场电影看得正起劲,比如一个好人用枪指着坏人,正要扣扳机结果他的性命时,天上一个惊雷砰地在众人头顶炸响,观众立时大惊失色,还未回过神,雨便哗哗地倾泻下来,众人顿时作鸟兽散,惊呼喊叫奔逃乱成一团。可恨的是放映机还在转(放映员有“保护伞”),银幕上还在喊打喊杀,你一边奔逃还在一边想那个坏蛋的下场。要知道结果只得明天问那些铁杆影迷了,谁叫你禁不起风雨考验呢?三伏天大地如蒸笼,上千人挤在禾场上,个个汗流浃背,可谁都不舍得离开场地去凉快凉快。最可怜的是那些孩童了,天气热,口渴,便叫嚷哭闹。大人看戏入了迷——毕竟好几个月才能看一次,当然不愿意轻易离开。于是便欺哄说戏马上就结束,忍一忍就好了。小孩哪里忍得住,于是就闹脾气,先是低声呻吟,见不能解决问题便放声号啕。大人先是哄骗,继之以镇压,镇压无效就只得抱着小孩挤出黑压压的人群,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就泡了汤。寒冬腊月,刺骨的风刮得光秃秃的树枝和电线呜呜响,但丝毫阻不住人们热情。里层的观众倒好,外层的却是热了心口寒了背,于是便往里拱。里面的人拼命抵抗,捍卫自己的利益。矛盾由此产生,而争吵,而挥老拳。有一次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放映《穆桂英大战洪州》,古装戏才开禁,农民更是热情高涨,人空前的多。开场才不久,推挤便发生,人便波涛似的被挤得东倒西歪,此起彼伏。那天一同学亦来观看,便以木凳“招待”,虽然我们坐得较靠前,但不久亦受到波及,连凳子都被挤断了,只得狼狈而逃。出来后站在田埂上一看,那黑压压人头汹涌的情形委实吓人。

露天电影的第二个弊端是没有固定座位。电影队要来的消息一般几天前就确定了——当然众人是根据电影队在周围村镇的放映情况以及以往的惯例推断的。到了那天,一过午,银幕尚未升起,放映机尚未安放,一些性急的小子就去占位置了。最好的位置自然是与放映机靠近,一则这里是最中心的位置,二则这里可以瞻仰放映员的尊容,可以了解神秘的放映员的逸闻趣事,可以看清放映员用普通话说快板说相声读宣传口号,而那个时候能说普通话是多么了不起多么伟大多么高人一等啊——尽管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那些普通话是那样的具有地方特色。这样,第二天就有足够的谈资向别人炫耀。三则这个地方最安全,拥挤相骂打架斗殴决不会波及这里,这是全场最重要最神圣的地方,谁要敢冲击这个地方就是与全体人民为敌就是有政治问题就会被斗争。不过,这个地方范围小而趋之者众,只有特别积极的小部分铁杆影迷才有份,其他的只有等而下之往前往后向左向右延伸了。位置占好,但并不代表那块领地就一定是你的。按规矩,我的凳放在那里,那条凳就是我的代表。村民——尤其是外村的——中间也有个别不按规矩办事,会趁你不在把你的凳子往不好的地方移,那块“风水宝地”便改名换姓不再属于你。向晚,待你吃过晚饭兴冲冲地奔向你的凳子时,却发现它悄然移了位,你当然会大怒会大骂会寻找移凳子的人,然后争执便发生,轻则恶语相向,重则拳脚相争,看电影的乐趣完全被一肚子鸟气赶走了。还有一种可气的,高高低低的头彼此遮挡,高个子挡住了矮个子,矮子便叫高个子让让,把头偏偏,高个子哪里肯,矮个子无法,便踮起脚看,还是太矮,便站在凳子上,一下子便“鹤立鸡群”,矮个子后面的人便有意见,就叫骂,叫骂不听,便掷石子。矮个子大怒,向后叫骂,叫骂仍不解恨——因为头上有热乎乎的东西流出,似乎是血——便扑上去厮打,一场混战就开始。叫骂声,厮打声,混合着银幕上的枪炮声,煞是热闹。

话说回来,尽管我在上面数说了露天电影的诸多不是,但你若要问我,童年和少年时期留下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最有趣最向往的东西是什么,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露天电影!

 

柜台中那个苹果的味道

□ 唐江云(广东深圳松岗中学松语文学社指导老师)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象柜台中那个苹果的味道。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了,那时我还没有上学。我家住在一座古桥旁边,那里有清清的溪流、依依的杨柳。但是,我那时还无心体会这些美丽的景色,我心中——抑或是当地所有人的心中——最美好、最向往的去处,只能是离我家数十步之遥的供销社,一座青砖青瓦颜色黯淡有着曲尺形柜台的供销社。关于那个曲尺形的柜台,我后来在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的时候,老是以为咸亨酒店的那个曲尺形柜台应是那副模样的。

用今天的眼光看,那个供销社实在是太简陋太陈旧。它现在依然瑟缩着立在小溪边,形状日益破败,像一个垂垂老矣的乞丐,小溪的流水日复一日地冲击着它的基石,以至于它门前那条昔日人来人往的石径完全没了踪迹,仿佛从来就没有这样一条大路。它后来成了一个榨油的作坊,人们只能从后门进出。再后来,就全然废弃在那儿了。我每次回家经过它的旁边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苍凉感——时间是怎样一种富于魔力不可思议的东西啊,昔日的繁华仿佛一瞬间就为荒凉所取代了。但是,它曾经有过它的辉煌。就我所知,它是方圆十数里范围之内最大最热闹的一个供销社,比它大的只能是区里的供销社,但在二十里之外。离这不远就是公社所在地,四里八乡的人都要到这里来买东西。它是我们当时购物的唯一去处。

这个名为源头供销社的地方,留给我的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几十年后的今天,它仍鲜活地在我的心中浮动:凭布票购得数尺红灯芯绒布料的大姑娘的笑脸,年节时凭糖票购糖时汹涌的人潮,清晨人们购买猪肉时排着的长龙,某些急需商品的人夤夜叫门声和供销社职员的严厉呵斥声,供销社售货员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上帝”神态……这些,至今仍历历在目。不过,比起供销社柜台上那个苹果留给我的印象,“斯又等而下之矣。”

搞不清是什么时候,供销社的玻璃柜台中突然冒出了一个苹果。我的记忆中,那个苹果出现的方式是这样的:某个清晨,苹果以一种我绝对不能理解的形式突现于柜台中,它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摆在这里,我搞不明白。它就像一个神话,从不可知的地方,以不可知的方式,出现在柜台中,出现在一个洁白如玉的圆碟中。那个苹果的形状色泽是这样的:它非常之大,据说有半斤之重,它有点像梨,颜色也是黄黄的。你可千万别说我在瞎描绘,反正我的记忆中的那个苹果就是这副模样,信不信由你。

苹果的出现对小小的源头供销社来说,是一种荣耀,玻璃柜台中的那个苹果,便成了乡民谈论的焦点,它的身价绝对超过今天的任何明星。人们见面对谈论的话多半是:“你看到了供销社的那个苹果了吗?好大啊!”“怎么没看到?我看起码有半斤!”“我看还不止。”“不知味道怎样。”“谁知道?你又不是干部!”……那个苹果在乡村造成的影响,只能用“轰动”两个字来形容。

那个苹果对我和小伙伴们的诱惑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一天到晚总是无数次地跑到那比我们还高的玻璃柜台前,像瞻仰圣物似的去瞻仰那个苹果,那个苹果如果有灵性的话,它一定会为自己的高贵身份感到骄傲。可惜,它并不理解一个幼小心灵对它的渴望,它依然冷冰冰地独立在那个玉石般洁白的碟子里,像一个骄傲的公主,冷冷地对着玻璃柜台外面幼稚而热切的眼。至于今,时光已经滑过了几十年,我还依然清晰地看见那个像梨子似的苹果在玻璃柜台中冷对芸芸众生,冷对一个稚童渴盼的眼。

那个苹果离我如此之近而它的味道离我又是如此之远。我只能每天去看望它,对着它幻想它的味道,幻想它嚼在口里的奇妙感觉。据供销社的“上帝”说,苹果的味道是酸酸的、甜甜的。我想他们一定品尝过那高贵而神奇的苹果。我是如此羡慕他们,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最有本事的人。而我呢,像个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站在柜台前看看那个苹果,只能在想象中品尝它的味道——那种在遥远的神话国度里的仙果的味道,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美妙而神奇的味道……

    记不起是什么时候真正品尝苹果的味道,也记不清到底吃过多少味道不同的苹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从未吃过像我想象中的玻璃柜台中那个苹果味道一样的苹果。

 

 

上一篇:教师作家赵克明:大技若无,大巧若拙
下一篇:红柯:像叶圣陶那样教与写

媒体链接